科研产出
谈谈棉田杀虫剂的合理使用(三)——山西省棉铃虫发生现状与化学防治
《山西农业 》 1999
摘要:棉花是山西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种植面积在7万公顷左右。自1992年以来,棉铃虫超常规大发生,不仅造成了当年棉花产量的严重损失,而且使棉花生产一度时期步入低谷。为此,棉农在化学防治上不惜工本,渐渐形成了一种不管发生程度,有虫无虫都喷药,用药越来越多,效益越来越低的格局。在我省晋南棉区,有些棉农防治棉铃虫一季喷药达20~30次之多,不但浪费了农药、污染环境和增加急性中毒,也易引发害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避霜剂配方筛选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 1999 CSCD
摘要:对设计的10个避霜剂配方进行田间应用效果评价,结果表明,BS1、BS5和BS8在棉花系统喷施后,生育进程加快,株型和成铃结构发生改变,内围铃增多,吐絮期提早,霜前花率提高,皮棉比对照增产1.5%~5.4%。
关键词: 避霜剂;生长发育;早熟;棉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地作物施用FA旱地龙效果
《山西农业 》 1999
摘要:为了在旱地作物上选择更有效的FA旱地龙施用技术,1997年我们在定襄县横山村对玉米、谷子进行了FA旱地龙不同剂量和方法的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Y型玉米雄性不育化杂交种形态特征及推广可行性初探
《种子科技 》 1999
摘要:该文以如皋市大面积推广的掖单13号不育化杂交种为例,研究Y型不育化杂交种与同核型杂交种(用保持系配制的杂交种)个体植株发育及产量结构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育化杂交种的生长速度快,整齐度高,增产因素显著。同时,制种省工节本,纯度好,产量高,推广是可行的。
关键词: Y型不育化杂交种,形态特征,推广,可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沼气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山西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发展沼气对生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增值,以及有机物返还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作物病虫害,提高作物防寒抗旱能力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另外,沼气、沼液、沼肥作为能源、肥料、饲料的多层次综合利用,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方面亦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沼气,生态农业建设,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地区春麦后茬的利用
《山西农业 》 1999
摘要:晋北高寒春麦区,麦收后还有6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进入初霜期。近年来,大同、朔州等地采取多种措施,利用春麦收后的剩余时间播种后茬作物获得成功,尽最大可能利用剩余时间的光热资源,相对延长了无霜期。若以春麦的提前连同后茬作物的延后期计算,相对延长作物生育期将近200天。春麦后茬利用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项。 一、复种或移栽蔬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沟川地玉米氮磷有机肥适宜用量及施氮时期的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通过对沟川地玉米氮、磷、有机肥用量的定量研究,建立了中等以上肥力沟川地玉米产量形成的施肥数学模型及最佳施肥组合方案,并确定了沟川地玉米氮、磷、有机肥作用效应顺序:氮肥>磷肥>有机肥。氮肥使用时间上以“一底一追”,施足底肥,重施拔节肥效果最好。实施最佳施肥方案,公顷产量达104310kg,比习惯施肥增产37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南水地高产小麦品种的生态特性及育种策略
《麦类作物学报 》 1999
摘要:通过对山西南部小 麦生产上近 10 年 来推广种 植的 9 个当 家品种的 分析,阐述 了晋南水 地高产小麦品种生态型的主要特性,考察 了 9 个品 种的系谱与遗传组成特点,并由此提 出了选育本区生 态型高产小麦品种的育种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汾河流域盆地土壤八种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
《土壤肥料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汾河流域盆地土壤8种重金属含量现状与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盆地高于临汾盆地,太原盆地内水浇地高于旱地,临汾盆地则相反。其分布特征为:太原盆地水浇地,晋中地域旱地大部分为高含量元素。铜镉两元素各地区之间,锌汞两盆地之间差异显著。8种元素最高含量均小于土壤环境标准值,但太原盆地各地域的旱地及运城地域土壤应补充锌铜。污染防治重点在晋中地域。
关键词: 汾河流域,盆地,分布特征,土壤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