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粳稻发芽期耐碱性的QTL检测
《中国水稻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粳粳交高产106/长白9号的200个F2:3株系为作图群体,在0.15%Na2CO3溶液碱胁迫下,进行了水稻发芽率及其相对碱害率的鉴定评价,并以SSR标记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对水稻发芽率及其相对碱害率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检测。结果表明,在F3株系群中水稻发芽率及其相对碱害率均呈单峰接近正态的连续分布。共检测到碱胁迫下与水稻发芽率相关的QTL 7个,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范围为4.05%~12.61%,其中位于第6染色体RM225-RM204区间的qGC-6和位于第9染色体RM219-RM3700区间的qGC-9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12.61%和10.85%。共检测到与水稻发芽率相对碱害率相关的QTL 6个,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4.82%~28.07%,其中位于第2染色体RM29-RM221区间的qRGC-2、位于第6染色体RM225-RM204区间的qRGC-6-1、位于第9染色体RM219-RM3700区间的qRGC-9和位于第12染色体RM260-RM3226区间的qRGC-12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28.07%、15.35%、15.61%和18.91%,为主效QTL,但其相应的区间距离均较远,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所检测的QTL增效等位基因主要表现为部分显性和超显性。
捻转血矛线虫Hc38基因保守结构域所在片段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中国兽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参照捻转血矛线虫Hc38基因核酸序列(登录号:AY749124)的保守结构域设计1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绵羊捻转血矛线虫雌性成虫中扩增出约429 bp的cDNA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9-T中,经酶切鉴定证实,并进行序列测定。与AY749124序列同源性为99%。进一步将克隆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PRO EX HT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能在DH5a细菌中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约17 000的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等检测表明,诱导表达的抗原蛋白能与捻转血矛线虫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院所项目经费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中国农业会计 》 2009
摘要:项目支出预算是部门支出预算的组成部分,是中央部门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包括基本建设、有关事业发展专项计划、专项业务费、大型修缮、大型购置、大型会议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桂活性成分对芒果炭疽菌及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肉桂C innam omum cassia活性成分肉桂醛、肉桂酸、肉桂酸乙酯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抗药性菌株(ZJR)、芒果炭疽病菌敏感菌株(ZJS)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肉桂醛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肉桂酸和肉桂酸乙酯.肉桂醛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20 7、0.020 2和0.049 6 mg.mL-1.肉桂酸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的EC50分别为0.828、0.847和1.225 mg.mL-1.肉桂酸乙酯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的EC50分别为0.290 0、0.063 5和2.290 0 mg.mL-1.肉桂醛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0.033 3、0.033 3和0.100 0 mg.mL-1.肉桂酸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1.250、2.500和2.500 mg.mL-1;肉桂酸乙酯对ZJS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500 mg.mL-1.
关键词: 肉桂 活性成分 芒果炭疽病菌 香蕉枯萎病菌 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通过对芒果小孢子发育时期细胞学、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蕾形态和花药颜色等的观察,直接从花蕾或花药的形态特征来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结果表明,芒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外部形态变化密切相关。供试芒果品种的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花蕾纵径为2.58~3.48mm,花蕾横径为2.30~3.32mm,花药长度为0.71~0.90mm,花药宽度为0.56~0.72mm。结果为通过观察芒果花蕾外观形态来确定花药发育时期,从而确定花药培养最佳时期所对应的选蕾标准,进而为花药单倍体培养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湘西油茶树群落中蛇足石杉种群的水平分布格局
《生命科学研究 》 2009 CSCD
摘要:采用方差/均值法、负二项参数K、Cassie指数、丛生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泊松分布、负二项分布及奈曼分布的χ2理论拟合,研究了湘西油茶树群落中蛇足石杉种群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湘西油茶树群落中蛇足石杉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呈集群分布,且符合n=1的奈曼分布,此格局的形成主要与其繁殖的生物学特性、特定的环境条件及共生真菌等因素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行为反应与空间分布相关性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上朱砂叶螨种群数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研究利用拟小食螨瓢虫控制朱砂叶螨,在观察拟小食螨瓢虫成虫对朱砂叶螨成、若螨和卵的逐日捕食量基础上,测定拟小食螨瓢虫对不同密度朱砂叶螨+螨害木薯叶VS健康木薯叶的选择性,调查拟小食螨瓢虫和朱砂叶螨在木薯上的空间分布相关性。结果表明:①拟小食螨瓢虫羽化后第3天对朱砂叶螨成、若螨和卵的捕食量达最大值,并趋于稳定。②当朱砂叶螨若螨和成螨密度为30头/叶及40头/叶时,拟小食螨瓢虫显著地趋向朱砂叶螨+螨害木薯叶复合体;③当朱砂叶螨若螨和成螨在木薯上的分布数量分别为41.90头和32.60头时,拟小食螨瓢虫在木薯上的分布数量达最大;④天敌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行为选择与二者在木薯上的空间分布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选择机制,以便更好地利用其控制木薯朱砂叶螨为害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拟小食螨瓢虫 木薯 朱砂叶螨 行为反应 空间分布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