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丰产优质小麦——宁麦7号的选育及其利用
《江苏农业科学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宁麦7号在1990~1992年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北片)小麦良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分别为34705kg和42683kg,分别比扬麦5号(CK)增产1576%和212%;在1991~1993年江苏省淮南片小麦良种区试中,平均亩产分别为40120kg和35153kg,分别比扬麦5号增产426%和408%;在1992~1993年江苏省淮南片小麦良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38996kg,比扬麦5号增产685%。宁麦7号株高85~90cm,一般每亩有效穗32万左右,每穗40粒以上,千粒重32~34g,容重780~800g/L。成熟期较早,白粒、抗穗发芽。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加工品质均好于扬麦5号。高抗梭条花叶病,中抗赤霉病,白粉病及纹枯病较轻。适合江苏淮南及长江中下游种植白皮小麦的地区和梭条花叶病流行区及中低产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品种,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大麦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其电脑图象自动分析
《江苏农学院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以栽培大麦与球茎大麦种间杂种回交后代的2个抗病姐妹株(BC1-2、BC1-5)为材料,以其母本栽培大麦苏啤1号为对照,对它们的C-带染色体图象进行电脑技术处理:建立母本标准模式图,检测并绘制2个姐妹株的C-带染色体图象。结果表明,BC1-2F3的C-带带型与其母本基本相同,而BC1-5F3中有两对栽培大麦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其第三、四染色体长臂发生了互换,形成3/4易位。这种易位是栽培大麦染色体组间,而不是异源染色体间的易位。通过杂种早代花粉母细胞联会四价体C-带带型的电脑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T型恢复系2114易位染色体在配子中的传递
《江苏农业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伞山羊草携T型恢复基因的6U染色体片段经自然易位到小麦6AS上,育成了单基因T型恢复系“2114”。携有外缘染色体片段的易位杂合体产生的两种类型配子间存在竞争作用,从而引起易位染色体在配子中传递频率异常。“矮苏3A”/2114的F1自交结实率为91.6%±2.6%。F2群体中株高和育性的分离情况表明,Rht3基因在F2中按单基因分离模式正常分离,而携恢复基因的易位染色体没有按单基因的模式进行分离。以“苏麦3号A”/2114的F1作父本与苏麦3号A测交,根据TCF1群体中可育株和不育株的比例,计算出易位染色体在雄配子中的传递率为30.8%;以苏麦3号A/2114的F1作母本,与不具恢复力的品种“苏麦3号”、“扬麦5号”作父本进行测交,其TCF1群体中可育株和不育株分离比例表明,易位染色体在雌配子中传递正常。同时分析了引起易位染色体在雄配子中传递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利用这条易位染色体的途径,使之在T型恢复系选育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恢复系;易位染色体;传递率;配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立青菜(Brassica chinensis)农杆菌介导法基因转化体系
《江苏农业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青菜地方品种矮脚黄、苏州青的子叶、子叶柄、真叶为外植体,在改良MS培养基上离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2~20mg/LAgNO3可显著提高子叶不定芽诱导频率;添加0.1mg/LNAA和1~2mg/LCPPU既可提高不定芽诱导频率,又可获得较多数量的不定芽。用含CpTI基因和NPTII基因的农杆菌感染子叶,获得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再生植株。培养基中添加羧苄青霉素促进子叶再生不定芽,头孢霉素和卡那霉素则抑制子叶再生。卡那霉素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含卡那霉素10mg/L时,非转化再生植株100%白化
关键词: 青菜;子叶;基因转化;再生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虫啉拌种控制棉虫作用及其促长保产效应
《农药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有效成分50~60克拌棉种100公斤,能够控制棉蚜的为害,持效期达60天左右。同时可减轻棉卷叶蛾为害,促进棉苗生长和增加产量,对棉籽发芽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吡虫啉,棉蚜,棉卷叶蛾,保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与降解研究进展
《农药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有关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活性、降解方式及机制、影响残留和降解的环境条件及土壤因子、测定残留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与降解,测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中蛋白质和赖氨酸在β-激动剂的控制下对猪生长和肌肉发育的影响
《饲料研究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选用30头三元杂交猪,经饲养试验和屠宰测定(9头猪)后,比较三种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在苯乙醇胺的作用下对猪生长和产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2%-3.84%,赖氨酸基本满足需要时,15,25mg/kg苯乙醇胺有助于增重和肌肉增长。40-60kg体重阶段,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2%以内,且赖氨酸的供给量较高,猪的生长速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当日粮蛋白质水平下降2%以上,苏氨酸的限制性即表现出来,若希望保持高速增长,应考虑补充苏氨酸。60-90kg体重阶段,在低蛋白质日粮条件下(第二,三组),苯乙醇胺能有效保持高增长速度。
关键词: 猪,蛋白质,苯乙醇胺,生长,肌肉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热小白菜一代杂种——热抗青
《中国蔬菜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耐热小白菜一代杂种———热抗青袁希汉苏小俊庄勇(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南京210014)‘热抗青’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近几年配制的耐热小白菜一代杂种。该一代杂种和‘热抗白’的育种方法已于1995年申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12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