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自然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优化构想
《系统辩证学学报 》 1998
摘要:把自然资源持续开发利用视为一个系统,论述了系统的组成要素和特点,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人口、环境等子系统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提出了系统优化的总体设想与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三色”农业 广开食物来源
《农业科技管理 》 1998
摘要:发展“三色”农业广开食物来源高恩广(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太原030006)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加到152亿,按人均消耗粮食460公斤计算,需要粮食近7亿吨。如何满足未来粮食的需要,仅靠14亿亩耕地将难以支撑。近年来,中国的粮食问题再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还田有机物对淤灌农田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淤灌农田土壤生物活性的研究看到:各种植物残体、厩肥和垃圾肥对土壤的生物活性都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变化快捷短暂,15d左右出现峰值;土壤酶活性可以较长时间保留下来,一季作物后施厩肥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原土增加36.6%、11.3%和65.8%。连续3年施用有机肥,土壤酶活性与无肥区差距不断加大,其中脲酶的累积效果明显。还田植物残体由于成分的差异对各种酶活性的影响也不一致。秸秆的酶促作用大于根茬,含热水溶物较多的高粱秸、玉米秸强烈促进了转化酶活性提高;豆秸对磷酸酶活性有利
关键词: 淤灌土壤,土壤酶活性,植物残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离子注入谷子对提高磷的利用率的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1998
摘要:观察N+离子注入的谷子在缺磷土壤上的生长能力。试验结果表明,M1效果显著。谷子474,注入剂量3×1016N+/cm2处理最佳。在不施磷的条件下,生长17天的幼苗鲜重较对照提高12%,产量提高2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速山西玉米品种更换
《玉米科学 》 1998
摘要:品种更换是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山西玉米矮花叶病、粗缩病、青枯病等流行蔓延迅速 ,成为单产增长的障碍因素。我院新育成的 5个农艺性状优良、综合抗病性强的品种已通过品种审定特别会议的审 (认 )定 ,为加速品种更换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黍的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淀粉动态
《华北农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石蜡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系统观察了大黍有性生殖过程中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淀粉动态。大黍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组成。在花药发育过程中,表皮细胞始终积累大、小不等的圆球状内含物,该内含物经PAS、苏木精分别染色均呈负反应。表皮细胞外壁在花粉成熟时期略有增厚,且具小刺状突起。绒毡层细胞属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属连续型。成熟花粉粒富含较大颗粒的淀粉。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型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发育为单核胚囊。4核胚囊进一步发育为4游离核与4细胞共存的8核胚囊。成熟胚囊属蓼型。在胚囊发育过程中,合点珠心细胞中淀粉不明显,在胚囊中合点端淀粉亦少于珠孔端,由此认为碳水化合物进入胚囊的主要通道是珠孔区珠心细胞和胚囊表面
关键词: 大黍,大孢子发生,小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发育,雄配子体发育,淀粉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不同外植体植株再生的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大豆品种的下胚轴、上胚轴、小真叶和幼胚作外植体进行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汾豆33号诱导植株再生率最高;诱导频率依次为下胚轴>上胚轴>小真叶>幼胚;下胚轴在B5+NAA0.3mg/L+KT1mg/L培养基上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并直接分化成苗,植株再生频率为34%,最高达50%。获得大豆高频率再生植株,收到较饱满的种子。
关键词: 大豆,外植体,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