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代料不同配方培养基对木耳菌丝体生长影响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1
摘要:通过代料不同配方培养基对木耳菌丝体生长影响的研究,明确配方1培养基上木耳菌丝体生长较快,菌丝体浓白、稠密、生长茁壮,栽培袋污染率低.这是由于配方1的营养、碳氮比和物理性状适于木耳菌丝体生长的缘故.配方1的成份为:棉子皮48%,锯末48%,石膏1%,磷肥1%,石灰1.5%,尿素0.5%.


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预测玉米杂种优势
《北京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作为鉴定动植物亲缘关系的一种手段早已被公认为是有效的.随后人们曾设想应用这一技术预测杂种优势.在这方面中科院遗传所、山东玉米所等单位,以玉米为材料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得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结论.我们在运用这项技术的时候又发现在杂交组合亲本酶谱的C区中,高活性酶带可以作为预测杂种优势的一个重要指标.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小白鼠的试验
《微生物学报 》 1991 CSCD
摘要:甘蓝夜娥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r brassica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MbNPV)经口感染小白鼠,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酶标染色、免疫荧光技术、~(125)Ⅰ示踪,以及感染鼠脏器匀浆回接甘蓝夜蛾幼虫等方法,观察到病毒包涵体经由血液循环进入内脏,在肝、脾、胰等处细胞质内滞留长达45天,经口感染90天的肠系淋巴结匀浆回接甘蓝夜蛾,可致典型NPV病,死亡率为9.1%。经腹腔注射感染的小鼠,除有多角体在脏器滞留外,还可见细胞有非特异性反应。
关键词: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感染 小白鼠


胡萝卜人工种子在无菌条件下的贮藏及贮藏中种子活力变化
《实验生物学报 》 1991 北大核心
摘要:对用海藻酸钙包埋胡萝卜体细胞胚(0.6?2mm)制作的人工种子进行贮藏研究,发现低温及干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工种子萌发.失水率达67%的种子,2℃贮藏60天后, 在发芽培养基上发芽率为100%,7天内的成苗率达80%.未经贮藏的对照种子发芽率为100%,成苗率为76%.无论在"种皮"还是在胚胎悬浮培养液中加入脱落酸或香豆素,都能抑制胚的生长,但也促进了胚的衰老.铝箔袋内密闭贮藏期间种子不萌发,但活力下降快.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的活力指数、脱氢酶活性、氧吸收率都呈下降趋势.


保护地黄瓜霜霉病、蚜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蔬菜 》 1991
摘要:保护地黄瓜产值高,但湿度大,轮作又受限制,所以病虫为害比较严重,其中最主要的是霜霉病和蚜虫,现介绍一套综合防治措施。供读者参考。 1.生态防治种植前期,早上放风1小时左右,让废气排出;上午闭棚,温度提高到28~34℃(最高不超过35℃),此温度对霜霉病发展不利,而对黄瓜光合作用有利;中


应用土壤测试技术指导冬小麦合理追肥
《华北农学报 》 1991
摘要:冬小麦从越冬前到次年春天拔节期,0~90cm土层的土壤N-min变化规律是:土壤N-min在返青初期累积达高峰,且主要分布于0~60cm(占3/4).因此通过测定土壤有效氮的丰缺指导冬小麦春季追氮,最适宜的取土时间是小麦返青初,适宜的取土深度是0~60cm.小麦返青初0~60cm土层土壤N-min测定值与小麦春季最佳追氮量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401(n=11).而可用于土壤N-min简化测定的改进康维皿法土壤有效氮测定值与小麦春季最佳追氮量间的相关性更好.小麦返青初0~60cm土层改进康维皿法土壤碱解氮与小麦春季最佳追氮量间相关系数为γ=-0.8935(n=20),且后者远比前者简便易行,更适合我国国情.在亩产350~400公斤小麦籽粒的产量水平下,最佳追氮量与土测值间的直线关系式为N_f=15.96-0.7766N_改(Nkg/亩).


北京地区二棱大麦及多棱大麦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北京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北京地区适宜种植二棱大麦或多棱大麦,这个问题在认识上一直不很清楚,可供参考的资料缺乏.本研究旨在通过两组不同棱型(二棱和多棱)的大麦品种对比试验及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明确其在北京地区生态条件下,不同棱型大麦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北京地区大麦育种模式的建立和生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和方法试验是于1989~1990年本所试验农场进行的.供试材料由甘木、韭崎十号、朝日大


不同栽培季节对木耳代料栽培污染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中国食用菌 》 1991
摘要:在北京和华北地区,木耳代用料栽培何时接种产量最高?目前尚无公开报道。笔者认为,明确栽培季节对木耳代用料栽培污染和鲜耳产量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阐明这个问题将有利于不失时机地安排适宜的接种期和出耳期,减少杂菌污染,提高木耳子实体的产量。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种:大木耳(Auricularia maxima)。 (二)接种期处理:为造成栽培季节的不同,接种期分前后五个处理,即1988年2月份、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在这五个月份内,各接种一批木耳栽培袋。


京郊夏秋热量条件与玉米中早熟品种的合理搭配
《北京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1990年北京市335.6万亩玉米平均亩产390.1公斤,比上年增产45.9公斤,增产率达13.4%,总产达到13.09亿公斤,取得超历史的大丰收.玉米大幅度增产除了各项措施得当和当年的气候条件利多弊少外,夏平播面积扩大和大面积推广中熟品种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1990年夏平播玉米205万亩,占两熟制玉米面积的76.6%,其中紧凑型中熟品种掖单4号为90.8万亩,占48%,加上掖单5号、黄417等中熟品种在夏平播面积中达50%以上.大幅度增加中熟品种对玉米增产确实起了重大作用,但也带来新的问题,玉米收获期后延,推迟了小麦播种期.近几年秋季偏暖,小麦晚播尚未造成冬前弱苗大幅度增加的后果,加上晚麦高产栽培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因此对小麦产量尚无明显影响.但


电炉与远红外消煮器消煮样品的效果比较
《北京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消煮是测定全量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步骤.消煮是否完全直接关系到被测样品含量的准确性.长期以来消煮一直是以电炉为主,电炉消煮有其优点,如升温快,冷却快,但它还有很大的缺点,首先是耗电量大,加热温度不均,易烧干,温度不好调节和一次消煮样数少,还需转移.近几年来远红外多功能消煮器发展很快,有取代电炉的趋势.远红外多功能消煮器是采用远红外辐射元件和金属元件组合的加热炉体,其热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