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属种间杂交创造新种质系的研究
《中国棉花 》 1998
摘要:选用棉属2个栽培种和5个野生种通过杂交—培育—选择—鉴定—繁殖,创造出抗病、抗虫、抗旱、优质纤维、特早熟等9种类型76个各具不同优异性状的新种质系。
关键词: 棉属,种间杂交,新种质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塬麦田渗灌补水技术及经济效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旱地干旱年型下,在关键时期采用地下渗灌补水技术,通过对不同时期渗灌、不同渗水量及埋管深度与土壤水分运行状况和经济效益的研究分析表明,小麦孕穗期,冬渗土壤水分经下渗后积聚在100cm~150cm土层,比对照高3.41个百分点;而春渗多积聚在20cm~50cm土层,比对照高2.25个百分点。由于根系密集层与水分积聚层基本吻合,因此有利于小麦抽穗时期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水分利用率,春渗小麦比对照增产33.7%。不同渗水量试验,以每公顷渗水300m3的土壤水分变化较为明显,比对照增产27.3%;渗灌埋管深度由浅到深,水分下渗规律也呈同样趋势,根据小麦发育需水规律,以埋深20cm较为理想。
关键词: 小麦,渗灌,旱垣,土壤水分,麦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抗旱耐深播高产玉米新品种的利用与开发
《玉米科学 》 1998
摘要:玉米杂交种在生产上的应用 ,大幅度提高了玉米产量 ,而地处干旱少雨的华北地区 ,则由于十年九春旱 ,现有品种难以保证玉米适时下种、高产稳产 ,直接制约着旱地玉米生产的发展。我所利用具有长根茎特性的印地安蓝粒玉米种质 ,培育出的抗旱耐深播高产玉米新品种 ,播深 2 0cm能正常出苗 ,对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春播玉米生产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春旱不误适时探墒深播保全苗 ,伏旱深层根系有水“喝” ,从品种上解决了千百年来旱地玉米生产发展缓慢、产量不高不稳的老大难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nternet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实践与探索
《情报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Internet的出现引发了新的信息革命。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充分开发网络功能,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其中两个有效途径是:访问将网络信息进行较好组织的网址,进行主题指导下的网络漫游;应用各种检索工具,提高信息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 因特网,网络信息资源,主题目录,搜索工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谷子生产的现状及展望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 1998
摘要:通过对山西省谷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21世纪发展谷子生产的途径,以及调整谷子品种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 谷子生产,现状,发展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有肥瘦 调控施肥可增产
《山西农业 》 1998
摘要:《土壤—作物系统一次性调控施肥技术》是省农科院技术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即依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逐一计算养分测试值,可得出对应的亩施用氮、磷肥量。1997年我们在榆次市王家堡村玉米田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我们在王家堡上等地和小面积下等地选择48户农户的“66亩耕地作为一次性调控施肥示范田,其中王永忠、张不清和王常贵3户农户做一次性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地膜覆盖小麦种质材料的筛选及应用研究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1998
摘要:在旱地地膜覆盖栽培环境下,对冬小麦新育成品种的增产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旱地地膜覆盖小麦生态型是重穗型;产量三因素中对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用是穗粒数>千粒重>穗数。提出了培育地膜覆盖小麦种质的育种目标是稳定的成穗率,多粒数,高粒重,具备根穗比值大,叶片功能期长,抗逆适应性强等性状。地膜覆盖栽培配套品种的最佳产量结构模式是穗数360~405万·hm-2,穗粒数45~50粒,千粒重40~45g。
关键词: 旱地小麦,地膜覆盖,配套品种,育种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玉米整秆地膜覆盖技术
《作物杂志 》 1998
摘要:旱地玉米整秆地膜覆盖技术李改香(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长治046011)旱地玉米整秆、地膜二元双层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适应高寒山区种植玉米的栽培模式。在海拔1200m以上,年平均气温8℃以下,年有效积温2500℃以下,无霜期120天以下,在露地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