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良种沙棘采穗圃的建立及插穗生产技术研究
《沙棘 》 2003
摘要:通过对良种沙棘采穗圃的建立及插穗生产技术的试验研究表明 :母本植株的产穗率主要取决于树龄、栽植密度和品种的特性 ,同时与母本植株修剪、施肥灌水以及剪穗方法也密切相关。因此 ,建立良种沙棘采穗圃 ,应选择经济性状优良且生长势强、抽枝、成枝率高的品种 ,栽植密度选择株行距 1m× 2m ,对母本植株进行轻、中短截、老龄枝条更新、施肥灌水等加强管理 ,采取正确的采穗方法 ,既提高产穗率 ,又扩大树冠 ,增强树势 ,保证采穗圃的使用年限及插穗的高产稳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对土壤硫吸收规律分析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黑土、草甸黑土、草甸土 3种不同土壤上连续种植水稻的盆栽试验 ,研究水稻植株吸硫量与土壤无机硫含量的关系 ,以及土壤无机硫下降量的变化规律 ,探讨水稻对土壤硫的吸收规律。研究初步得出 :水稻吸硫量与土壤初始无机硫含量呈正相关 ;土壤中无机硫下降量与土壤初始无机硫含量呈正相关。图 2 ,表 4 ,参 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种子世界 》 2003
摘要:植物新品种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形式,在历史上是专利保护的一个分支。而以发明为客体的专利制度早在15世纪就已萌芽产生,并在19世纪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的发展。一般认为第一个真正的发明专利是在意大利授予的。到1472年3月19日,威尼斯颁布了第一部具有现代专利制度特点的专利法,但当时的专利法只是针对工业发明创造活动,与农业特别是植物新品种保护无关。1883年缔结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是专利制度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前,传统的专利制度保护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高纬寒地大豆辐照诱变效应研究
《核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60 Coγ射线不同剂量辐照大豆品系、品种及F1风干种子 ,探讨其对F1M1 F1M6、LM1 LM6及BM1 BM6植株的出苗、苗高、株高、熟期、半孕、不孕、双茎、存活及倒伏等的影响 ,选出了一些有益的稳定突变类型 ,有望在黑龙江北部高纬寒地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入WTO后黑龙江省农业面临的机遇
《北方园艺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加入WTO后,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影响必将是长期而深远的。可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但对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高产区的黑龙江省农业来说,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 有利于农业资源比较优势的发挥 农业生产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农业生产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