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7013条记录
不同站杆时间下玉米品种茎秆质量性状动态变化规律的差异性分析

农业科技通讯 2019

摘要:以郑单958、粒收一号、中农222、中农239、先玉335、豫单9953六个耐密的玉米品种为材料,在6×10~4株/hm~2、7.5×10~4株/hm~2、9×10~4株株/hm~23种密度条件下,从收获期前7 d开始,每隔7 d测定玉米茎秆质量性状(穿刺强度、压碎强度与茎干抗折力),共测定5次,分析不同站杆时间下玉米品种茎秆质量性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站杆时间的推移,三个密度下的郑单958,、粒收一号、中农222和中农239这四个品种的三、四、五、六节抗折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并在10月4日(第二次)测定时达到最大;三个密度下的先玉335和豫单9953的各节茎秆抗折力则都在第一次测定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小;6个品种不同密度下的压碎力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

关键词: 玉米 站杆 茎秆质量性状 变化 差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及防控措施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9

摘要: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且危害大,在奶牛养殖中属于常见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入侵奶牛乳腺组织而引发的局部炎症,其不仅会造成奶牛产奶量降低,而且还会影响牛奶的品质。由于治疗过程中的兽药残留和由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治愈率低等问题,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显得极为重要。从病原菌的种类、致病机理以及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等方面介绍了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奶牛乳房炎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病原微生物 发病机理 预防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药剂浸种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

北方农业学报 2019

摘要:为明确不同化学药剂种类及用量在马铃薯种薯浸种条件下对马铃薯块茎晚疫病防治效果和商品薯产量的影响,试验以大西洋为供试品种,选用安克、克露和甲霜灵锰锌3种药剂的350倍、500倍2个浓度药液分别浸种,综合分析不同药剂种类及用量处理对马铃薯块茎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中薯和大薯的产量、马铃薯总产量以及贮存发病率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50%安克可湿性粉剂350倍药液浸种处理的晚疫病防治效果最好,其发病率最低,为5.49%,比对照降低了20.32百分点,块茎产量最高,为29.57 t/hm2,贮藏期间烂薯率最低,为3.64%,比对照减少了13.97百分点。综合分析得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以50%安克可湿性粉剂稀释350倍浓度处理较为适用。

关键词: 马铃薯 药剂种类 浸种 晚疫病 防治效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北方农业学报 2019

摘要:植物根系、土壤及土壤中的微生物构成了一个动态稳定的生态系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植物根系通过分泌物来选择富集偏好微生物,反过来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微生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营养的摄取以及提高宿主植物抗病性等。文章主要从微生物-土壤-植物、微生物-植物两个方面综述了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土壤微生物产品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土壤质量 植物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评价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盐渍化土地经不同利用方式后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内的5种土地利用方式(盐荒地、改良地、牧草地、农田地、林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32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中选取关键指标,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以评价土壤质量,为该地区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林地、牧草地、农田地和改良地均能有效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表征土默川平原土壤质量的关键指标包括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全盐量、饱和含水量、细菌、铵态氮和氯离子,其权重分别为0.35、0.23、0.17、0.10、0.08和0.06;4个土壤质量指数的结果表明,农田地、林地和牧草地的土壤质量指数均高于盐荒地、改良地。

关键词: 土默川平原 土地利用方式 盐渍化土壤 土壤质量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15个种源的黑果枸杞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NaCl盐溶液梯度(0、55 mmol/L、125 mmol/L、200 mmol/L、260 mmol/L)处理对黑果枸杞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胚轴长,相对盐害率和耐盐半致死浓度等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盐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表现为发芽率和发芽势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胚根胚轴长和根轴比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先增后降.根据耐盐性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评定,耐盐材料有2份,为1号和9号;中等耐盐材料3份,为5号、10号和12号;盐敏感材料10份,分别是2号、3号、4号、6号、7号、8号、11号、13号、14号和15号.上述试验结果,可为今后黑果枸杞资源引种栽培以及优良性状品种选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黑果枸杞 种源,种子 NaCl胁迫 萌发特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混合颗粒日粮对杜蒙羔羊增重效果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验证全混合颗粒日粮在杜蒙羔羊育肥中的效果,按照性别一致、体重接近的原则,将杜蒙羔羊分为6组,其中公羔2组,母羔4组,每组约为50只,共计292只试验羔羊,开展育肥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前期、试验后期、试验全期公羔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母羔组(P<0.01),日均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公羔组间和母羔组间平均日增重及日均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采用全混合颗粒饲料育肥杜蒙羔羊,可以缩短羔羊的育肥周期,增加羔羊的采食量、提高养殖户的收益.

关键词: 杜蒙羔羊 日增重 性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老芒麦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9

摘要:适合在内蒙古生长的多年生牧草优良栽培品种严重匮乏,是制约内蒙古草牧业健康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瓶颈。针对该问题,采用"本土植物选育"方法,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白音花镇大桦背采集野生老芒麦种子,经过人工引种栽培驯化成为适宜在内蒙古地区气候条件下推广种植的饲用和生态及经济价值较高的新品系老芒麦。研究以野生老芒麦为对照,对新品系老芒麦种子的种子形态、吸水能力、发芽特性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老芒麦的芒长、吸水量显著(P<0.05)高于新品系老芒麦;新品系老芒麦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均显著高于野生老芒麦;2个品种颖果长无显著差异。经过驯化后的新品系老芒麦芒长变短,发芽能力变强,更适合进行田间种植生产。

关键词: 野生老芒麦 新品系老芒麦 种子发芽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阳市宛城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农业 2019

摘要: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典型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每年均可产生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本文在分析南阳市宛城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状况和利用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农作物秸秆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作物 秸秆 综合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膜方式对高粱生长发育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在全覆膜双垄沟播、半覆膜双垄沟播及清种3种不同处理下,对高粱土壤温度及水分含量动态变化、植株干物质积累程度、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土壤微生物含量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温度上,从播种期到成熟期的整个生育期,全覆膜处理的增温效应最大,在0~20 cm土层范围内,全覆膜处理比清种的日平均温度要高2.20℃(2015年)和1.78℃(2016年).从各土层的含水量来看,各处理土壤含水量的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土层深度的水分含量变化存在一定差异.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全覆膜>半覆膜>清种,20~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为半覆膜处理最高.从干物质积累上看,覆膜处理的高粱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生育期均明显高于清种处理,其中全覆膜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从不同处理的高粱生育进程来看,全覆膜与半覆膜处理高粱的生育进程分别比清种早出苗3~5、2~3d;全覆膜、半覆膜处理高粱分别比清种高粱提前成熟8~9、5 d.从产量上看,在干旱年份(2015年),不同处理方式的产量差异显著,全覆膜处理的产量最高,其次是半覆膜、清种处理;而覆膜处理对于雨水充足的正常年份高粱产量的影响不大,但是缩短了作物的生育期.从全生育期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可知,3种处理下细菌、放线菌数量均呈抛物线形变化,最高值出现在抽穗期或者灌浆期.微生物的数量受生长环境的温、湿度影响较大,大环境的变化同时可以明显地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小环境,进而改变微生物数量.

关键词: 高粱 覆膜方式 温度 湿度 干物质 微生物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