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葫芦巴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基于RNA-Seq技术对葫芦巴幼苗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葫芦巴转录组数据,为后续研究葫芦巴基因功能、代谢途径、分子标记及调控机理等方面提供参考。对测序数据拼接组装后获得16 456条unigene,总长度为19 770 394 bp。将获得的unigene分别与KEGG、Nr、GO和KOG等7大数据库进行比对,共有11 768条unigene得到注释,占总unigene的71.62%。其中GO数据库注释unigene9 029条,按照功能分为3个大类和52个亚类;有8 158条unigene在KEGG数据库中得到注释,涉及代谢通路300条;11 658条unigene在Nr数据库中获得注释,注释的同源序列主要来自豆科植物蒺藜苜蓿;有6 717条unigene在KOG数据库得到注释,涉及25个不同的功能分类。葫芦巴所有unigene中共检索到11 286个SNP位点,以C:G>T:A和T:A>C:G的突变类型发生频率最高;SSR特征分析中共检测到4 928个位点,其中单核苷酸重复2 262个,占SSR位点总数的45.90%。本研究构建葫芦巴转录组数据库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后续开展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指纹图谱构建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高产和低产奶牛甲烷产量和产甲烷菌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通过探究高产和低产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甲烷产量和产甲烷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从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的角度揭示高产和低产奶牛甲烷产量不同的原因,并将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与甲烷产量、产奶量和乳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选用36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胎次和饲养管理条件相近的荷斯坦奶牛,按泌乳性能(高产、低产)和泌乳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分为高产泌乳前期组、高产泌乳中期组、高产泌乳后期组、低产泌乳前期组、低产泌乳中期组和低产泌乳后期组,每组6头奶牛.所有奶牛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选用甲烷产量预测模型计算甲烷产量,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结果显示,高产奶牛甲烷产量显著低于低产奶牛(P<0.05),奶牛泌乳前期甲烷产量显著高于泌乳中期和后期(P<0.05).高产奶牛瘤胃产甲烷菌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低产奶牛(P<0.05),Ace指数、Chao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低产奶牛无显著差异(P>0.05).高产奶牛瘤胃甲烷球形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低产奶牛(P<0.05),甲烷短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低产奶牛(P<0.05).奶牛泌乳前期和中期瘤胃甲烷球形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泌乳后期(P<0.05),奶牛泌乳后期甲烷短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泌乳前期和中期(P<0.05).奶牛瘤胃甲烷球形菌属相对丰度与甲烷产量和乳脂率等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高产奶牛甲烷产量、瘤胃甲烷短杆菌属相对丰度低于低产奶牛,奶牛泌乳前期甲烷产量高于泌乳中期和后期.


冷热应激对肉牛生理指标及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冷热应激可导致肉牛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等重要指标降低,进而影响到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基于此问题,本文就冷热应激下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肉牛血液内分泌、免疫、抗氧化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进行了概述,对冷热应激的调控基因和分子机制做了挖掘,并在讨论部分展望了包括改变饲喂方式和基于GWAS的分子育种等增加肉牛冷热应激适应性的可行性方法。本文不但为更好地理解肉牛产业中冷热应激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我国提高冷热应激下肉牛的生产效率提供了育种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抗原表位研究方法进展与应用
《兽医导刊 》 2024
摘要:抗原表位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特定化学基团,是特异性抗体产生的分子基础。抗原表位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和免疫学功能,本文对X-衍射结晶学、肽扫描技术、定点诱变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免疫亲和质谱技术、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等抗原表位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药物的开发、诊断试剂和方法的开发以及新型疫苗的设计等提供有力支持。


苜蓿与羊草混合比例对青贮饲草品质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 Tzvel)两种原料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后的效果,试验将紫花苜蓿与羊草分别按鲜重质量比10:0、8:2、7:3、6:4、4:6、3:7、2:8、0:10混合青贮,并在贮存60天后,对不同比例的混贮饲草进行感官评价、化学成分分析,并通过V-Score评分系统对发酵品质进行打分,最后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不同比例青贮饲草的营养和发酵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两种原料的最佳混贮比例。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羊草混贮效果优于紫花苜蓿和羊草单贮,混合青贮相比于单贮能够更好地保存及均衡青贮料的营养成分,并提高青贮发酵品质,且当紫花苜蓿和羊草的比例达到6:4时效果最佳。


生物炭与有机肥等碳量投入土壤肥力与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关系
《环境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推荐施肥(NPK)、增施生物炭(NPKB)和增施有机肥(NPKO)的土壤肥力和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调查了马铃薯根际土壤特性、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NPKB和NPKO处理的土壤pH、有效磷(AP)、速效钾(AK)、全氮(TN)、有机碳(SOC)和C/N均显著高于NPK处理(P<0.05).土壤IFI为NPKO最大(1.34),NPKB次之(1.21),NPK处理最小(0.65). NPKO处理较NPK和NPKB处理具有更高的细菌多样性和显著差异类群数,土壤AN、AP、AK、SOC、TN和IFI是细菌多样性指数的显著相关因子(P<0.05);pH、TN和SOC是细菌类群差异的显著影响因子(P<0.05),重要性排序为:TN(70.59%)>SOC(49.42%)>pH(27.08%).结构方程表明,土壤pH相关的土壤特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是影响IFI的直接路径,土壤pH相关的土壤特性还可通过影响细菌Shannon多样性间接影响IFI.这些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和细菌群落结构在生物炭和有机肥增施处理间有显著差异且相互关联,土壤pH和细菌群落多样性是影响土壤综合肥力水平的关键因素,其中NPKO处理对土壤综合肥力水平的提升效果最佳.


不同施氮水平对油莎豆农田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和块茎产量的影响
《干旱区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沙质土壤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及块茎产量,为沙质土壤油莎豆科学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以油莎豆品种"中油莎1号"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0 kg·hm-2(N0)、75 kg·hm-2(N1)、150 kg·hm-2(N2)、225 kg·hm-2(N3)4个施氮水平.分析4个施氮水平对油莎豆农艺性状、土壤表观养分平衡及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两地油莎豆茎蘖数、株高、单片叶面积等均有增加,但过高的施氮量会造成油莎豆地上部徒长,导致产量下降;施氮量为150 kg·hm-2(N2),油莎豆最大根长、根体积等农艺性状最优,油莎豆整株干重及块茎产量均最高,块茎鲜产可达到9298.87~10336.06 kg·hm-2;两地氮素表观盈余率在0 kg·hm-2(N0)和75 kg·hm-2(N1)水平下均为负值,150 kg·hm-2(N2)和225 kg·hm-2(N3)水平下均为正值,表明两地氮素均在N2水平即施氮量为150 kg·hm-2时达到氮素平衡状态.冗余分析也表明油莎豆茎蘖数、最大根长、根体积、氮携出量是驱动油莎豆干物质及块茎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北方沙质土壤条件下,N素施入量为150 kg·hm-2时,可促进油莎豆对养分的吸收、维持土壤表观养分平衡,有利于油莎豆良好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 油莎豆 施氮水平 农艺性状 块茎产量 土壤养分表观平衡


高精料日粮添加芦丁对奶牛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日粮中添加芦丁对奶牛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12头健康和泌乳状况相近的荷斯坦泌乳中期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饲喂精粗比为60∶40的高精料日粮,一组诱导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组),另一组在SARA组基础上添加1.8 g/d芦丁(芦丁组).试验期为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于正试期第60天晨饲前采集血液和瘤胃液样本,测定血清生化、抗氧化、免疫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与SARA组相比,芦丁组奶牛血清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有提高趋势(0.05
0.05),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SARA组相比,芦丁组奶牛瘤胃乳酸(LD)含量降低,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和pH提高(P>0.05).综上所述,高精料日粮中添加芦丁能提高瘤胃pH,增强机体抗氧化、免疫能力,在一定程度能缓解SARA对奶牛机体代谢损伤.
关键词: 芦丁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抗氧化指标 瘤胃发酵参数


亚硫酸钠对甜高粱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亚硫酸钠对甜高粱(Sorghum bicolor)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以甜高粱为原料,分别添加0、0.1、0.2、0.3 g/kg亚硫酸钠调制青贮饲料,青贮50 d后开封,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微生物数量,并测定青贮饲料有氧腐败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亚硫酸钠对pH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增加了乳酸含量(P<0.05),对乙酸和氨态氮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作用;0.3 g/kg亚硫酸钠显著降低了甜高粱青贮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各浓度亚硫酸钠均显著降低了甜高粱青贮饲料硝酸盐含量(P<0.05);亚硫酸钠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0.1、0.2 g/kg亚硫酸钠组有氧稳定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有氧暴露期间,0.1 g/kg亚硫酸钠组的pH保持良好,且乳酸与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综合分析,添加亚硫酸钠能改善甜高粱青贮品质,同时具有提高有氧稳定性的作用,添加量以0.1~0.2 g/kg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