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864条记录
耕翻深度对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根系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耕翻深度对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根系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4个耕翻深度20 cm(D_(20),CK)、30 cm(D_(30))、40 cm(D_(40))、50 cm(D_(50))对马铃薯根干物质积累量、根系活力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D_(20)和D_(30)处理,深翻D_(40)和D_(50)处理可显著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淀粉积累期马铃薯根系干物质积累,分别提高了75.2%~292.1%和23.4%~30.2%。通过土壤酶活性分析,深翻(D_(30)、D_(40)、D_(50)处理)对马铃薯田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但对碱性磷酸酶与脲酶活性影响较大。深翻可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0~20 cm土层及苗期20~60 cm土层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在块茎膨大期至淀粉积累期0~20 cm土层与苗期40~60 cm土层中D_(40)和D_(50)处理影响显著。深翻D_(30)、D_(40)、D_(50)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中整个生育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淀粉积累期的脲酶活性;同时还提高了20~60 cm土层中脲酶活性,其中D_(40)和D_(50)处理显著提高了33.8%~80.0%。综上所述,深翻30 cm仍旧是马铃薯根系生长的胁迫深度,深翻40 cm对促进马铃薯根系生长、提高马铃薯田土壤碱性磷酸酶与脲酶活性效果最佳。

关键词: 耕翻深度 马铃薯 根系生长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压电晕电场诱变野生草原黑蘑原生质体的初步研究

蔬菜 2024

摘要:为提高草原黑蘑菌丝体生长速度,采用高压电晕电场诱变技术处理草原黑蘑原生质体,通过设置4、5、6、7 kV的电压,分别进行30、60、90、120、150、180、210、240、270 s的处理,统计致死率,结合拮抗试验,初步筛选快速生长的新型突变菌株。结果显示,电压为6、7 kV时致死率均为100%,电压为4、5 kV时可获得原生质体再生菌落,致死率为8.45%~81.69%,其中4 kV处理150 s时致死率最高,为81.69%,是获得突变菌株的最佳致死条件;通过再生菌落的形态观察及拮抗试验,获得14株突变菌株,经生长量及生长速率的测量,发现诱变菌株生长后期4 kV的电压较5 kV更有利于促进菌丝体的生长量,在4 kV和5 kV处理条件下获得了生长速度较CK提高的11株正向突变菌株。高压电晕电场诱变技术可为草原黑蘑菌种的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原黑蘑 高压电晕电场 原生质体 诱变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3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概况、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3年我国羊肉价格下行趋势明显,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但肉羊产业科技水平持续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活力。预计2024年,我国羊肉产量将小幅增加,市场需求仍将继续上升。但我国肉羊产业仍存在生产组织不健全、羊制品加工标准不统一以及品牌影响力较弱、溢价效应不明显等核心问题,使养殖户面临经营效益提升困难的挑战。建议进一步加强肉羊品牌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同时为养殖户带来现实收益,发挥肉羊产业在推进畜牧业强国中的作用。

关键词: 肉羊 产业 技术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典型草原区不同年限弃耕地植物群落生物量权衡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析比较,可以反映出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不同适应策略.由于不合理利用和开垦天然草原导致大面积草地退化,因此我国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工程,旨在恢复退化的草地生态系统.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自然恢复的不同年限弃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年限(5年、15年、20年)弃耕地及天然草地(对照)群落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物种组成及其相对生物量、植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探究典型草原区不同年限弃耕地群落生物量权衡(Trade-off)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弃耕年限的增加,群落结构由一二年生植物占主导逐渐转化为多年生植物占主导,且植物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不同年限弃耕地生物量均向地上权衡,随弃耕年限增加,向地上权衡幅度越来越小,天然草地则向地下权衡;土壤水分和一二年生植物的地上生物量是驱动生物量权衡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生物量权衡 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地区不同品种羊肉品质比较与分析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摘要:[目的]评价与比较内蒙古地区不同品种羊肉的品质.[方法]随机选择舍饲方式养殖的苏尼特羊(选自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珠穆沁羊(选自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察哈尔羊(选自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内蒙古细毛羊(选自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鄂尔多斯细毛羊(选自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各12只,共计60只;屠宰后每只羊取剔除筋膜和脂肪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样品各200 g;分别测定并比较5个品种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物理指标(色度、熟肉率、剪切力、失水率)、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水分、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与含量(7种EAA和10种NEAA).[结果]鄂尔多斯细毛羊和苏尼特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色度较好;5个品种羊背最长肌熟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察哈尔羊股二头肌熟肉率最高;乌珠穆沁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失水率显著(P<0.05)低于其他4个品种;苏尼特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剪切力在5个品种中较低;察哈尔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水分含量最高,乌珠穆沁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脂肪含量最低,苏尼特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蛋白质含量最高;鄂尔多斯细毛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TAA含量最高,背最长肌7种EAA含量较高,股二头肌7种EAA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品种;5个品种羊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EAA/TAA均在40%左右,EAA/NEAA均在60%以上,均符合FAO/WHO发布的优质蛋白质推荐值.[结论]内蒙古地区5个品种羊肉的主要品质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其EAA含量丰富、组成平衡,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鄂尔多斯细毛羊肉在TAA和EAA含量方面表现更好,乌珠穆沁羊肉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

关键词: 内蒙古 羊肉 品种 品质 氨基酸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硒对甜菜叶片转录组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喷施外源硒对甜菜响应的分子机制,采用糖甜菜品系HD802种子作为供试材料进行水培试验,纳米硒浓度分别设置为0(喷施清水,对照),20,50,80,100,150,200 mg/L,待真叶长至8片叶时均匀地喷施纳米硒溶液,24 h后取样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经数据分析,选取50,150 mg/L的纳米硒处理叶片送检,进行转录组测定,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和显著富集通路。结果表明,纳米硒50 mg/L处理对甜菜叶片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150 mg/L处理对甜菜叶片具有破坏效果。鉴定出9 161个DEGs,其中,上调表达3 717个、下调表达5 444个;GO功能富集主要富集在信号转导、细胞通讯、膜的组成部分、膜的固有成分、初级代谢过程、有机物代谢过程和生物过程等;KEGG代谢途径主要包括植物病原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途径;转录因子分析共涉及AP2、zf-Dof、HLH、WRKY、HSF_DNA-bind、NAM、zf-BED、Homeobox等11个家族。研究找到了硒处理对甜菜幼苗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的适宜浓度,初步筛选出甜菜外源硒响应的相关基因。

关键词: 甜菜 纳米硒 RNA-Seq 差异基因 代谢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例梅花鹿狂犬病的病理学诊断及其病原遗传进化分析

中国兽医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明1例梅花鹿病例的死亡原因,本试验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其进行诊断,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狂犬病病毒(RABV)核蛋白(N)和糖蛋白(G)基因序列,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患病梅花鹿临床表现出狂暴型神经症状.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典型的非化脓性脑炎,在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和海马等部位的神经细胞胞浆内均有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嗜酸性RABV包涵体.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均在小脑组织中检测到大量特异性的RABV阳性信号.基因测序和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株N和G基因分别长1 424和1 675 bp,均与2015年呼和浩特牛源毒株Rabies virus isolate CNM1101C(KC193267)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5%和99.3%.分离毒株N和G基因与从河南、甘肃、湖北、福建和山东等省分离的毒株位于同一分支,属于Asian谱系.结果表明,该梅花鹿感染狂犬病,RABV分离毒株属于中国地区流行的Asian谱系,与国内流行毒株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关键词: 梅花鹿 狂犬病 内基氏小体 病理学 遗传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大麦碱胁迫下种子萌发及物质转化效率的差异性研究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摘要:大麦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是盐碱地种植的先锋植物。不同基因型大麦间遗传特性均不相同,筛选耐盐碱性较强的大麦基因型对盐碱地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2个不同基因型大麦为材料,研究不同碱胁迫浓度(0、30、60、90、120 mmol/L)对大麦萌发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浓度的增加,大麦所有萌发参数均呈显著降低趋势;随着碱浓度增加,根转化率、芽转化率、贮藏物质动员量与物质利用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在高浓度下四川MS显著高于奇台9919。

关键词: 大麦 碱胁迫 萌发指标 物质转化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载畜率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灌木及其邻近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灌丛化现象在草地生态系统上广泛发生.放牧是人类利用草原的重要方式,通过分析不同载畜率下荒漠草原灌木种群及其邻近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可研究放牧干扰下不同灌木种群的耐牧特性,对深入了解荒漠草原植物群落演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荒漠草原灌木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半灌木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及小半灌木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下称为"灌木")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载畜率下各个灌木种群的密度、高度、盖度及地上生物量(下称为"数量特征值")及其邻近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冷蒿的数量特征值均随着载畜率的增加而降低,其他植物种群的数量特征值均在CK或LG区出现最大值,且不同灌木邻近土壤养分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P<0.05).不同灌木邻近土壤全氮含量随着载畜率增加而下降;冷蒿邻近有机碳含量在CK区最高,小叶锦鸡儿邻近速效磷含量在HG区最高,其余灌木邻近有机碳、速效磷含量在LG区最高.灌木种群数量特征与土壤养分的关系为:土壤有机碳与冷蒿和驼绒藜的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土壤速效磷与木地肤高度、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载畜率均会对灌木植物种群的数量特征值及其邻近土壤养分含量产生影响.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灌木 土壤养分 相关关系 冗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附子治疗大肠杆菌感染型犊牛腹泻的作用机制

中国畜禽种业 2024

摘要:该文通过TCMSP数据库对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筛选并确定其主要成分的潜在靶点,于GeneCard和Dis-GeNET查找犊牛腹泻的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附子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关键靶点,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DAVD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软件对分子和靶点对接,并运用Py MOL对分子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表明:从该中药复方中筛选出有效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石防风素、苯甲酰萘普林、新糖尿酸B、 11,14-二十碳二烯酸等,这些药物成分主要作用靶点426个,犊牛腹泻的相关靶点1330个.附子防治奶牛乳房炎有136个预测靶点,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6、胱天蛋白酶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核激素受体、基质金属蛋白激酶9等.对上述136个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发现与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ERK1和ERK2级联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类固醇的结合、锌离子结合等细胞组分;细胞外基质、胞浆和细胞核等分子功能,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内分泌失调、 TNF信号通路、 IL-17信号通路和癌症等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复方双黄连主要活性成分Deltoin和Benzoylnapelline均与关键靶点IL-6、CASP3具有良好的连接活性.可见,附子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共同来防治大肠杆菌引起的犊牛腹泻.

关键词: 中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犊牛腹泻 作用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