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7013条记录
呼伦贝尔饲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饲草是草食畜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饲草产业是其发展之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农业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呼伦贝尔饲草产业资源(年产量为2 796万t),主要有三大板块(天然牧草、人工饲草和秸秆饲草),占有效利用资源量的32.8%。但聚焦到产业层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分类分级没有量化标准、草资源损耗、浪费、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饲草产业科技水平、产业链条难以形成等,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技术、政策等方面的难题。本文梳理了呼伦贝尔天然牧草、人工饲草和秸秆饲草产业生产现状,综合分析了呼伦贝尔饲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呼伦贝尔优化饲草产业加强饲草储备库建设减少浪费损失、多元化草产品技术研发、人工草地建设降低草原承载压力、饲草产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呼伦贝尔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呼伦贝尔 饲草产业 发展现状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不同地区奶牛产奶量及乳品质比较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摘要:[目的]对内蒙古不同地区生鲜牛乳进行质量等级划分,并对农区与牧区、规模化牧场与散养户奶牛的单产以及乳品质进行比较.[方法]于 2023 年 10 月分别从呼和浩特市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呼和浩特市散养户奶牛场、呼伦贝尔市奶牛养殖场、锡林郭勒盟奶牛养殖场采集生鲜乳样品各 30 批次,共120 批次,并收集各奶牛场生产记录信息.测定不同地区乳样的乳成分(乳脂率、乳蛋白率、总固体含量、非脂乳固体含量、乳糖含量)、体细胞数及菌落总数;依据《生牛乳质量分级》(NY/T 4054-2021)对3 个地区的生鲜乳进行质量等级划分;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农区(呼和浩特市)与牧区(呼伦贝尔市及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规模化牧场与散养户奶牛的平均单产以及生鲜乳品质.[结果]锡林郭勒盟牛场生鲜乳的乳脂率和菌落总数(6.16%,83.10×104 CFU/mL)显著(P<0.05)高于呼和浩特市(3.96%,14.05×104 CFU/mL)和呼伦贝尔市(4.15%,38.94×104 CFU/mL);呼伦贝尔市牛场的生鲜乳体细胞数(39.99 万个/mL)显著(P<0.05)高于锡林郭勒盟(18.18 万个/mL)和呼和浩特市(18.35 万个/mL);根据生牛乳质量分级标准,呼和浩特市牛场的生鲜乳为特优级,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牛场的生鲜乳为优级.农区牛场奶牛的平均单产和生鲜乳乳糖含量(29.07 kg/d,5.14%)显著(P<0.05)高于牧区(16.56 kg/d,4.85%);牧区牛场生鲜乳的乳脂率、体细胞数和菌落总数(4.88%,48.39 万个/mL,49.52×104 CFU/mL)显著(P<0.05)高于农区牛场(4.05%,20.20 万个/mL,13.99×104 CFU/mL).呼和浩特市规模化牛场奶牛的平均单产以及生鲜乳非脂乳固体和乳糖含量(34.46 kg/d,9.44%,5.19%)显著(P<0.05)高于散养户(20.71 kg/d,9.21%,5.07%);散养户的生鲜乳体细胞数(23.24 万个/mL)显著(P<0.05)高于规模化牛场(16.04 万个/mL).[结论]呼和浩特市生鲜乳质量优于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农区牛场奶牛的产奶量及生鲜乳品质优于牧区,规模化牧场奶牛的产奶量及生鲜乳品质优于散养户.

关键词: 内蒙古 奶牛 产奶量 乳品质 比较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密度对蚕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摘要:【目的】明确种植密度对蚕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索蚕豆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以蒙蚕1号和蒙蚕2号蚕豆为试验材料,于2022年和2023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D1(9万株/hm~2)、D2(12万株/hm~2)、D3(15万株/hm~2)、D4(18万株/hm~2)、D5(21万株/hm~2)5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蚕豆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蚕豆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总分枝数和单株有效分枝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减少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蚕豆的主要产量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种植密度表现为:D4>D3>D5>D2>D1。D4处理下,蒙蚕1号和蒙蚕2号产量达到最大值,2022年分别为2 089.74﹑2 210.66 kg/hm~2,2023年分别为2 152.15﹑2 249.66 kg/hm~2;蒙蚕1号和蒙蚕2号纯收入也达到最大值,2022年分别为13 439.76﹑14 478.16元/hm~2,2023年分别为13 947.97﹑14 739.54元/hm~2。【结论】蚕豆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在该密度下蚕豆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佳。

关键词: 蚕豆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A3对不同磨光量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中国糖料 2024

摘要:【目的】在甜菜种子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磨光和浸种。为探究磨光量、GA3浓度、浸种时间对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设置了5个磨光量、5个GA3浓度、3个浸种时间,对甜菜种子进行引发试验。【结果】结果表明,100 mg/L GA3浸种8 h,大(B)、中(M)种子的发芽势较其0 mg/L GA3处理分别提高6.59%、10.04%,发芽率分别提高6.19%、9.56%;GA3浓度为100 mg/L和200 mg/L时,B、M种子平均发芽时间较低,GA3可加速种子萌发;100 mg/L GA3浸种8 h,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分别比其0 h处理提高10.48%、5.51%、88.12%,其发芽率显著高于16 h处理(P<0.05)。GA3浓度和种子磨光、浸种时间和种子磨光量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两因素交互显著影响种子主要萌发指标。【结论】100 mg/L GA3浸种8 h,对较大粒径的B、M甜菜种子的萌发效果最好。

关键词: 甜菜 种子 磨光量 赤霉素 浸种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内蒙古土默川平原滴灌玉米氮营养诊断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摘要:【目的】明确氮肥运筹对内蒙古土默川平原滴灌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以氮营养指数为监测指标诊断土默川平原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氮营养状况的可行性。【方法】检测2022—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两试验地中3个施氮量(0、270、360 kg/hm2)和全生育期3次、5次施氮下玉米氮营养含量,采用方差分析和统计建模的方法,研究玉米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分析各时期玉米冠层氮浓度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并构建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结果】增加施氮量和施氮次数能显著提高玉米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增加施氮次数能显著提高玉米氮素利用效率(P<0.05);施氮量从270 kg/hm2增加至360 kg/hm2,年平均产量提高5.79%;施氮次数从3次增加至5次,年平均产量和年平均氮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15%、22.25%。土默川平原滴灌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为Nc=3.36W-0.22,R2=0.94,P<0.05,验证精度RMSE、NRMSE和MAE分别为0.40%、11.50%和0.20%,模型稳定性较好。通过模型计算,施氮量270 kg/hm2时,对应适宜施氮次数为5次,分别在4叶展期、8叶展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和乳熟期以15∶25∶35∶15∶10的比例追施氮肥,玉米产量最优,为14.09 t/hm2;玉米拔节期、9叶展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和乳熟期需氮量范围分别为-3.42~15.29、-16.80~22.90、-26.86~62.32、-54.65~85.14和-48.18~111.80 kg/hm2。【结论】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施氮次数能显著提高内蒙古土默川平原滴灌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可以有效识别内蒙古土默川平原玉米拔节期到乳熟期植株氮营养状况,通过该模型还可以计算、推荐合适的施肥量,能够实现玉米生长的按需作业。

关键词: 土默川平原 滴灌玉米 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 氮营养指数 需氮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生态与生计关系研究进展

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2011-2022年生态与生计研究的2062篇文献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文献数据进行共现、热点、聚类和突现等分析,定性定量地阐明国内外生态-生计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国内外生态-生计研究的发文量从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但近两年呈下降趋势;国际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科学、可持续性科学和生态学领域,呈现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向多元化和精细化的研究趋势,研究热点主要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治生态、生态保护、生计、影响与冲击等;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学与地理科学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生计和政策绩效评估方面,研究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缺乏创新性,与国际相比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与生计的关系方面关注度不足.对国内该领域未来研究提出建议,以促进生态、社会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 生计 CITESPACE 文献计量 研究进展 热点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农业措施对青贮玉米品质影响

草原与草业 2024

摘要:为明确我国青贮玉米品质发展现状及影响其品质的关键因素,针对提高青贮玉米品质的问题,从玉米品种选择、栽培管理技术、有害生物防治三方面进行阐述,明确了通过选择适合的青贮玉米品种,合理的栽培技术及科学的有害生物防治措施,能够显著提高青贮玉米的品质,为今后青贮玉米的相关研究及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青贮玉米 饲料 品质 栽培措施 有害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半干旱冷凉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

草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内蒙古半干旱冷凉地区燕麦(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最佳混播组合、比例和刈割期,本研究以燕麦'蒙饲燕1号'('Mengsiyan 1')、'蒙饲燕2号'('Mengsiyan 2')、'青引1号'('Qing yin1')分别和箭筈豌豆混播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混播组合和比例的饲草在不同刈割期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土壤养分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混播能够显著提高箭筈豌豆的株高、鲜重和干重(P<0.05);以燕麦150kg·hm-2和箭筈豌豆75 kg·hm-2单播量配比的'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3∶1)在乳熟期、'蒙饲燕2号'+箭筈豌豆混播(1∶1)在乳熟末期干草产量最高;'青引1号'+箭筈豌豆混播在各刈割期干草产量均低于同期燕麦单播产量.2)不同混播处理粗蛋白含量较燕麦单播基本呈增加趋势,粗蛋白含量从抽穗期、乳熟期到乳熟末期逐渐降低;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均在乳熟末期达到最高;不同混播组合在1∶3的比例下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均最低.3)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对混播饲草产量与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各混播组合中'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蒙饲燕2号'+箭筈豌豆混播(1∶1)和'青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分别在乳熟末期刈割隶属综合评价值较高,其中'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最佳(0.70).

关键词: 混播组合 混播比例 刈割期 产量 品质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肉羊产业现状及高效养殖模式的探讨

现代农业 2024

摘要:基于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旨在探索中国舍饲肉羊高效养殖模式发展的新路径,为进一步实现内蒙古等欠发达地区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研究发现,肉羊高效养殖受饲养管理、饲草料资源和生产经营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在品种选择、饲养工艺与精准营养供给、疾病防控操作规范、设施设备配套4个关键环节作用更大。通过培育多胎多羔羊、构建杂交利用体系和开发轻简化设施装备的方式,可补齐饲养短板,提升整体饲养水平,提高肉羊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有效推动中国肉羊产业的发展,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肉羊 养殖业 高效养殖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兴安盟大米”的矿物质特征与营养健康评价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兴安盟大米”的矿物质营养,以内蒙古兴安盟产地大米为研究对象,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黑龙江五常市、辽宁盘锦市产地大米为参照,以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北方大米中钾、钙、镁等11种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以兴安盟为主的北方6个评价地区大米中11种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11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在9.22%~88.95%,除K、Ca、Na之外,其余矿物质元素含量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Fe、Mg的变异系数较大,含量从大到小分别为K>Mg>Ca>Na>Zn>Fe>Mn>Cu>Cr>Cd>As,其中K含量较高,Ca与Na、Mg、Mn、Fe、Zn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大米中矿物质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大米中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值,Cd、Cr、As均未超标,元素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和依存性,Ca、Mg、Zn、Fe、Na、K是该区域大米的主要特征矿物质元素,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5.27%。健康评价显示,兴安盟大米综合营养得分与五常大米相当,属于高钾高镁无重金属污染的绿色谷物食品,铁、锰等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优势显著。

关键词: 兴安盟大米 矿物质 营养评价 ICP-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