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郝琪 1 ; 梁红伟 2 ; 王永强 1 ; 王富贵 1 ; 陈天陆 1 ; 王振 1 ; 白岚方 1 ; 王志刚 1 ;
作者机构: 1.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关键词: 土默川平原;滴灌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氮营养指数;需氮量
期刊名称: 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6-1197
年卷期: 2024 年 52 卷 003 期
页码: 1-18
摘要: 【目的】明确氮肥运筹对内蒙古土默川平原滴灌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以氮营养指数为监测指标诊断土默川平原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氮营养状况的可行性。【方法】检测2022—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两试验地中3个施氮量(0、270、360 kg/hm2)和全生育期3次、5次施氮下玉米氮营养含量,采用方差分析和统计建模的方法,研究玉米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分析各时期玉米冠层氮浓度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并构建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结果】增加施氮量和施氮次数能显著提高玉米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增加施氮次数能显著提高玉米氮素利用效率(P<0.05);施氮量从270 kg/hm2增加至360 kg/hm2,年平均产量提高5.79%;施氮次数从3次增加至5次,年平均产量和年平均氮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15%、22.25%。土默川平原滴灌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为Nc=3.36W-0.22,R2=0.94,P<0.05,验证精度RMSE、NRMSE和MAE分别为0.40%、11.50%和0.20%,模型稳定性较好。通过模型计算,施氮量270 kg/hm2时,对应适宜施氮次数为5次,分别在4叶展期、8叶展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和乳熟期以15∶25∶35∶15∶10的比例追施氮肥,玉米产量最优,为14.09 t/hm2;玉米拔节期、9叶展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和乳熟期需氮量范围分别为-3.42~15.29、-16.80~22.90、-26.86~62.32、-54.65~85.14和-48.18~111.80 kg/hm2。【结论】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施氮次数能显著提高内蒙古土默川平原滴灌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可以有效识别内蒙古土默川平原玉米拔节期到乳熟期植株氮营养状况,通过该模型还可以计算、推荐合适的施肥量,能够实现玉米生长的按需作业。
- 相关文献
[1]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评价. 高娃,景宇鹏,樊明寿,郜翻身,郑海春,陈玉海. 2019
[2]施用有机肥对土默川平原盐碱土土壤盐分及养分特征的影响. 张雅贞,李跃进,景宇鹏,李秀萍,史培,栗燕芳,卢旭东,连海飞,王庆蒙. 2019
[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盐渍土土壤盐碱特征的变化. 景宇鹏,高娃,狄彩霞,栗燕芳,莎娜,王文曦,张欣昕,连海飞. 2019
[4]紫花苜蓿种子生产中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陈玲玲,程航,毛培胜,杨秀芳,梁庆伟,娜日苏.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内蒙古玉米宜机械粒收品种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石海波;梁红伟;张静;杨景渊;韩平安;刘志雄;冯勇;苏二虎;张来厚;赵瑞霞
关键词:玉米;机械粒收;品种;机械粒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东北寒旱区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模式技术优化
作者:田磊;张悦忠;孙继颖;梁红伟;周一民;于长生;艾俊国;刘玉龙;吴菲;苑志强
关键词:东北寒旱区;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模式;土地当量比;经济效益
-
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杨绣娟;孙继颖;高聚林;刘剑;孟繁盛;张悦忠;温晓亮;王志刚;于晓芳;刘文翔;王彦淇
关键词:玉米;生态条件;氮肥;干物质积累;产量
-
缺硼对大豆幼苗生长及保护性酶活的影响
作者:赵晓宇;苏二虎;王雪娇;刘坤雨;高圆丽;薛春雷;梁红伟;李强
关键词:大豆;硼素缺失;酶活性
-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方法鉴评与抗旱资源筛选
作者:王艺煊;李成;康洪彪;陈阳;王兆娟;杨毅成;苏二虎;王瑞莲;王志刚
关键词:春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加权隶属函数
-
嘧菌酯对马铃薯早疫病最低有效防控剂量的研究
作者:张建平;张福金;王振;哈斯;张欣昕
关键词:杀菌剂;嘧菌酯;最低有效防控剂量;马铃薯;早疫病
-
玉米骨干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茎腐病抗性鉴定
作者:郭江岸;冯勇;赵瑞霞;韩宇婷;苏二虎;梁红伟;赵逸雯;张来厚
关键词:玉米;骨干自交系;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茎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