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7013条记录
覆膜垄作对旱地雨养马铃薯田N2O排放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旱地雨养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田是一个重要的氧化亚氮(N2O)排放源,是当前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推动下,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覆膜和垄作栽培是其中两种重要的种植方式,但其栽培下的马铃薯田N2O排放规律尚不十分明确。选择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自然降水条件下的马铃薯田为试验对象,设置平作覆膜、垄作覆膜、平作不覆膜和垄作不覆膜4种处理,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N2O的排放通量并分析其排放特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不同时期与N2O排放相关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丰度,并测定相关的土壤要素,进而探究在覆膜和垄作条件下,影响雨养马铃薯田N2O排放特性和规律的微生物机理。结果表明,雨养马铃薯田是N2O排放源,其全生育期内平均N2O累积排放量为N (0.47±0.08) kg·hm-2。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水分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在整个马铃薯生育期,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基本起到了控制N2O排放的作用(P<0.05),而不是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菌。覆膜和垄作都可以直接或间接改变土壤物理性质使根际生态微环境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活性,最终使N2O排放发生变化。其中,覆膜垄作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及排放强度最高,且垄作不覆膜处理的排放最少(P<0.05),累积量达到了0.401-0.515 kg·hm-2。因此,从减排和不减产的角度来看,采用垄作不覆膜的种植方式效果最显著,旨在为旱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覆膜 垄作 氧化亚氮 马铃薯 影响因子 排放通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埋滴灌条件下氮肥基追比对甜菜生长、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于2021-2022年连续2年研究浅埋滴灌条件下不同氮肥基追比对甜菜叶片厚度、单位长度内的叶脉数量、株高、叶面积指数(LAI)、根冠比、单株干物质量、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追肥比例的增加,含糖率、叶片厚度和根冠比呈降低的趋势,而产量、产糖量、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N3处理(氮肥按基追比6:4)比CK处理(氮肥全部基施)产量提高6.93%~8.04%、产糖量提高6.12%~8.94%。相关性分析表明,甜菜产量与株高、LAI、单株干物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叶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浅埋滴灌条件下,氮肥按基追比6:4有利于甜菜产量和产糖量的提高。

关键词: 甜菜 浅埋滴灌 生长指标 产量 含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贮添加剂对天然牧草青贮影响的研究进展

饲料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天然牧草青贮能够有效保存天然牧草的营养价值,解决秋冬季节青鲜饲草不足的问题。青贮添加剂能够改善天然牧草青贮饲料的品质,提高天然牧草青贮资源的利用率和动物的消化率,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改善天然牧草青贮的适口性。文章总结了近年来青贮饲料添加剂的类型和功能特性及其对天然牧草青贮感官性状、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微生物多样性和有氧稳定性的调控作用,以期为调制高品质天然牧草青贮饲料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天然牧草 青贮添加剂 青贮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肥料改土培肥研究进展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摘要:微生物肥料是一种以活性微生物为主要成分的新型肥料产品,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强植物抗性.文章归纳了微生物肥料的国内外发展历程,介绍了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以及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抗性的影响,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后续微生物肥料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发展历程 土壤改良 作物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条件下诱抗剂对向日葵列当田间防治效果的研究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摘要:【目的】探究施用植物诱抗剂对田间向日葵列当的防治效果,为综合防控列当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滴灌系统田间施用锦苗标靶、甲壳素枯草芽孢杆菌、锦苗标靶与甲壳素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及清水(CK),在4个不同调查时间点(7月20日、8月10日、8月15日、9月30日)调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包头市固阳县的向日葵列当寄生率和寄生程度,研究两种植物诱抗剂对列当寄生向日葵生产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滴灌锦苗标靶,两地向日葵列当寄生程度与CK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2.95、6.27、3.97与1.11、4.99、4.08;两地向日葵株高和产量均显著增加(P<0.05),株高分别增加39.15、36.97、20.66、22.50 cm,产量分别增加892.80、984.00 kg/hm2。滴灌甲壳素枯草芽孢杆菌,列当寄生程度在不同调查时间点与CK相比都显著增加(P<0.05),两地寄生程度分别增加5.71、3.77、1.91与1.36、14.12、13.03,向日葵各项生长指标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锦苗标靶与甲壳素枯草芽孢杆菌混合滴灌,两地列当寄生率和寄生程度与CK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寄生率分别降低79.60%、31.80%、19.00%与36.67%、81.00%、35.67%,寄生程度分别降低7.25%、9.69%、8.80%与1.33%、6.01%、5.61%;向日葵株高、花盘直径和产量与CK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株高分别增加23.08、33.49与14.08、11.33 cm,花盘直径分别增加6.18、4.44 cm,产量分别增加796.80、835.20 kg/hm2。【结论】锦苗标靶和滴灌相结合能够作为一项措施整合到向日葵列当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中对列当进行有效防控。

关键词: 向日葵列当 滴灌 植物诱抗剂 田间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菌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2胎次以及泌乳天数[(92.1±25.6) d]、产奶量[(36.8±4.6) kg/d]和乳蛋白质含量[(2.98±0.48)%]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3 kg/d的复合菌培养物。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试验期间每日记录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每20 d采集1次牛奶测定乳成分;正试期开始和结束当天采集奶牛血液,测定乳成分以及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第41~60天,对照组奶牛平均日采食量比试验第1~20天降低了2.92%,而试验组提高了3.12%。试验第21~40天和第41~60天,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17(P<0.01)和2.42 kg/d(P<0.05)。试验期间,2组乳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第60天,试验组奶牛血清溶菌酶(LZM)含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试验组奶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1.54%、22.09%和17.18%(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35.38%(P<0.05)。结果提示,复合菌培养物能够显著提高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改善奶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复合菌培养物 奶牛 生产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羊包虫病的防治措施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4

摘要:牛羊包虫病是一种与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感染密切相关的寄生虫病.该病会对家畜的器官造成损伤,影响家畜的健康发育.因此,探讨牛羊包虫病的防治措施不仅能加深人们对该病的认识,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牛羊包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如何优化防治措施,以期为牛羊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包虫病 细粒棘球蚴 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绵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研究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某家庭养殖户出现典型呼吸道疾病症状的绵羊进行现场解剖,观察呼吸系统主要器官和脾脏的病理学变化,制备肺组织病理切片;无菌采集肺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表型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荚膜血清型鉴定;采用PCR法检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利用纸片扩散法开展分离菌株对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采用腹腔注射法评价分离菌株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发病羊只肺脏与胸膜、心包膜粘连,肺组织中存在坏死灶,肺门淋巴结肿大,脾脏有出血点.经分离和纯化培养,获得1株细菌,命名为2021-TX-06株,该菌株在含5%马血清的TSA培养基上呈白色、圆形、微凸起的小菌落,为革兰阴性小杆菌,能发酵利用甘露醇、山梨醇、海藻糖、木糖、葡萄糖,符合Pm的生化反应特性;经16S rDNA序列PCR扩增及序列比对,确定2021-TX-06株为Pm;经荚膜血清分型鉴定,该菌株为荚膜血清D型,携带ptfA、fimA、Fur等15种毒力基因,对四环素、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等药物敏感,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耐药;以5*108CFU/mL浓度的菌液腹腔注射试验组小鼠,72 h后死亡率为100%,从死亡小鼠肺脏中回收到与攻毒菌株一致的菌株.[结论]从出现典型呼吸道疾病症状的绵羊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荚膜血清D型Pm流行株,该菌株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对部分抗菌药物表现出一定耐药性,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力.

关键词: 绵羊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 鉴定 荚膜血清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HCO3胁迫下马铃薯根系代谢组差异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马铃薯根系对NaHCO3胁迫的代谢组学差异,揭示不同马铃薯品种响应NaHCO3胁迫的代谢分子机制,为优化马铃薯育种、栽培技术措施以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铃薯‘V7’和‘康尼贝克’2个品种幼苗根系为研究对象,选用不同浓度梯度(CK、10 mmol/L、20 mmol/L、30 mmol/L、40 mmol/L、50 mmol/L)NaHCO3溶液模拟碱胁迫,胁迫7 d后,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LC-MS)技术及多维统计学对2个马铃薯品种根系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NaHCO3胁迫下,‘V7’根系中检测到160种代谢物上调、91种代谢物下调,‘康尼贝克’根系中125种代谢物上调、52种代谢物下调。(2)2个品种各筛选出10条差异代谢通路,其中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由组氨酸和嘌呤衍生的生物碱合成以及嘧啶代谢这4条差异代谢通路是马铃薯根系响应碱胁迫的关键代谢途径。(3)糖类、酰胺类化合物、胺类、含氧有机化合物、生物碱、酚酸类、菑体-皂苷元等差异代谢物均参与到了马铃薯响应NaHCO3胁迫的复杂调控网络中。【结论】筛选出马铃薯根系响应NaHCO3胁迫的关键代谢产物以及代谢途径,耐碱性品种‘V7’与碱敏感性品种‘康尼贝克’二者根系代谢组学存在差异性;同时,同一个品种不同胁迫程度下其根系代谢与CK也存在差异性。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尿囊素这3类差异代谢物含量的积累是‘V7’根系代谢过程活跃、耐碱性能力强于‘康尼贝克’的重要特征分子。

关键词: 马铃薯 NaHCO3胁迫 根系 代谢物 代谢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套灌区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及其高产栽培品种研究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内蒙古河套灌区的玉米种植密度及品种,为玉米单产提升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于2022—2023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开展,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裂区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处理(D1:9.00万株/hm2、D2:9.75万株/hm2、D3:10.50万株/hm2、D4:11.25万株/hm2、D5:12.00万株/hm2),品种为副处理(斯泰112、粒隆170、明玉268、金园118),分析不同密度对各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核算。【结果】在5个密度下,斯泰112生殖生长较其他品种早熟3 d;在D3密度下,明玉268株高、穂位高最高,分别为3.18、1.33 cm;在D5密度下,明玉268倒伏率和空秆率均最高,分别为30.40%、14.21%;随着密度的上升各品种穂长逐渐下降,在D1密度下斯泰112、粒隆170、明玉268、金园118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10、21.55、18.75、20.85 cm;各品种穂粗差异不显著(P>0.05)。在D1、D2密度下,斯泰112产量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4.68、15.01 t/hm2和27 394、28 017元/hm2;在D3、D4密度下,粒隆170产量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7.09、17.00 t/hm2和32 504、32 206元/hm2;在D5密度下,金园118产量和纯收入最高为13.13 t/hm2、23 585元/hm2。【结论】内蒙古河套灌区玉米适宜种植密度为9.00万和9.75万株/hm2时的高产栽培品种为斯泰112、10.50万和11.25万株/hm2时为粒隆170、12.00万株/hm2时为金园118。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