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7013条记录
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翻耕农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技术创新与应用

北方农业学报 2024

摘要:大兴安岭沿麓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由于长期过度耕作和单一翻耕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加速了该地区农田风蚀退化、质量下降和产能降低,因此,减少土壤风蚀、提升农田地力和作物产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综述了不同类型生态区传统翻耕、长期免耕、合理轮耕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论述了翻耕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核心技术的内容及其对土壤风蚀、蓄水保墒、作物生长与产量等方面的影响,明确了微立垡覆盖是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翻耕地冬春季风蚀防控的关键技术和途径。翻耕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技术大面积应用效果显著,破解了长期以来翻耕农田裸露风蚀重、水土流失损失大导致农田逐步退化的科技难题,为大兴安岭沿麓及其生态类型相似区翻耕农田风蚀防控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键词: 大兴安岭沿麓 黑土区 翻耕农田 微立垡覆盖 阻风减蚀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蒙古冰草脱水素基因生物信息学识别及表达分析

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干旱胁迫响应的脱水素基因,本研究在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蒙古冰草脱水素基因进行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不同干旱处理的脱水素基因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到6个具有脱水素蛋白保守结构域的蒙古冰草脱水素基因,蛋白大小在81~275个氨基酸残基之间;分子量在0.83~2.75 kD之间;理论等电点在5.14~10.00之间;6个脱水素基因预测均位于细胞核;AmDHNs基因编码的蛋白均包括motif1和motif2;系统进化树发现DN14936_c0_g6,DN18948_c1_g4与已知具有抗旱功能的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qRT-PCR分析与对照(CK)相比5个基因在干旱处理下显著差异表达,1个基因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转录组测序数据和qRT-PCR分析表明6个基因的表达量随干旱处理时间延长总体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可为蒙古冰草抗旱相关脱水素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验证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蒙古冰草 脱水素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干旱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燕麦种质蛋白质形成的生理机制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燕麦种质资源蛋白质含量的生理差异,以高蛋白燕麦种质A34和低蛋白燕麦种质B23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分析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及花后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种质资源A34和B23籽粒蛋白质含量在开花后的变化规律相似。与B23相比,A34的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花后5~15 d显著降低,花后20~30 d显著升高;花后5~30 d, A34旗叶的硝酸还原酶、丙酮酸磷酸二激酶、谷氨酸合成酶、天冬酰胺合成酶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籽粒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这表明种质资源A34通过调控叶片和籽粒蛋白质相关代谢酶活性促进籽粒蛋白质的积累。

关键词: 燕麦 种质资源 蛋白质 硝酸还原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玉米品种适宜生态区划分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科学准确地划分玉米品种适宜生态区,提高与生产实际一致性,是进一步提升品种管理质量的关键措施。通过对内蒙古玉米生产、品种审定和品种应用等进行综合分析,以不同生态区玉米品种实际应用情况为依据,对内蒙古玉米品种适宜生态区进行划分,并提出合理设置试验组别、优化试验点布局和强化品种积温指标等建议,为完善内蒙古玉米品种试验、审定、备案、退出和监管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适宜生态区 划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axEnt模型的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适生区预测

生物安全学报 2024 CSCD

摘要:【目的】为保障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加强腐烂茎线虫的检疫防控工作,对其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方法】根据腐烂茎线虫在我国最新的分布和环境数据,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结果】MaxEnt模型的AUC平均值为0.929,预测结果准确可靠。预测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条件下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面积为41.8万km2,占全区面积的35.31%。研究表明,在2021—2040年和2041—2060年,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的总适生区面积将不断扩大;其中在SSP1_2.6气候情景下,在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将出现腐烂茎线虫的高适生区;在SSP3_7.0气候情景下,在鄂尔多斯市、赤峰市、通辽市将出现腐烂茎线虫高适生区。利用Jackknife刀切法计算得到影响腐烂茎线虫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最湿月降雨量、最冷季平均温、昼夜温差月均温、最湿季平均温。【结论】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有进一步扩散的风险,建议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出现腐烂茎线虫高度适生区的盟市,应加强调运检疫和疫情监测,防止腐烂茎线虫进一步扩散。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MaxEnt 潜在适生区 气候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翻深度对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根系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耕翻深度对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根系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4个耕翻深度20 cm(D_(20),CK)、30 cm(D_(30))、40 cm(D_(40))、50 cm(D_(50))对马铃薯根干物质积累量、根系活力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D_(20)和D_(30)处理,深翻D_(40)和D_(50)处理可显著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淀粉积累期马铃薯根系干物质积累,分别提高了75.2%~292.1%和23.4%~30.2%。通过土壤酶活性分析,深翻(D_(30)、D_(40)、D_(50)处理)对马铃薯田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但对碱性磷酸酶与脲酶活性影响较大。深翻可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0~20 cm土层及苗期20~60 cm土层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在块茎膨大期至淀粉积累期0~20 cm土层与苗期40~60 cm土层中D_(40)和D_(50)处理影响显著。深翻D_(30)、D_(40)、D_(50)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中整个生育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淀粉积累期的脲酶活性;同时还提高了20~60 cm土层中脲酶活性,其中D_(40)和D_(50)处理显著提高了33.8%~80.0%。综上所述,深翻30 cm仍旧是马铃薯根系生长的胁迫深度,深翻40 cm对促进马铃薯根系生长、提高马铃薯田土壤碱性磷酸酶与脲酶活性效果最佳。

关键词: 耕翻深度 马铃薯 根系生长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压电晕电场诱变野生草原黑蘑原生质体的初步研究

蔬菜 2024

摘要:为提高草原黑蘑菌丝体生长速度,采用高压电晕电场诱变技术处理草原黑蘑原生质体,通过设置4、5、6、7 kV的电压,分别进行30、60、90、120、150、180、210、240、270 s的处理,统计致死率,结合拮抗试验,初步筛选快速生长的新型突变菌株。结果显示,电压为6、7 kV时致死率均为100%,电压为4、5 kV时可获得原生质体再生菌落,致死率为8.45%~81.69%,其中4 kV处理150 s时致死率最高,为81.69%,是获得突变菌株的最佳致死条件;通过再生菌落的形态观察及拮抗试验,获得14株突变菌株,经生长量及生长速率的测量,发现诱变菌株生长后期4 kV的电压较5 kV更有利于促进菌丝体的生长量,在4 kV和5 kV处理条件下获得了生长速度较CK提高的11株正向突变菌株。高压电晕电场诱变技术可为草原黑蘑菌种的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原黑蘑 高压电晕电场 原生质体 诱变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3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概况、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3年我国羊肉价格下行趋势明显,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但肉羊产业科技水平持续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活力。预计2024年,我国羊肉产量将小幅增加,市场需求仍将继续上升。但我国肉羊产业仍存在生产组织不健全、羊制品加工标准不统一以及品牌影响力较弱、溢价效应不明显等核心问题,使养殖户面临经营效益提升困难的挑战。建议进一步加强肉羊品牌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同时为养殖户带来现实收益,发挥肉羊产业在推进畜牧业强国中的作用。

关键词: 肉羊 产业 技术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典型草原区不同年限弃耕地植物群落生物量权衡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析比较,可以反映出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不同适应策略.由于不合理利用和开垦天然草原导致大面积草地退化,因此我国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工程,旨在恢复退化的草地生态系统.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自然恢复的不同年限弃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年限(5年、15年、20年)弃耕地及天然草地(对照)群落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物种组成及其相对生物量、植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探究典型草原区不同年限弃耕地群落生物量权衡(Trade-off)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弃耕年限的增加,群落结构由一二年生植物占主导逐渐转化为多年生植物占主导,且植物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不同年限弃耕地生物量均向地上权衡,随弃耕年限增加,向地上权衡幅度越来越小,天然草地则向地下权衡;土壤水分和一二年生植物的地上生物量是驱动生物量权衡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生物量权衡 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地区不同品种羊肉品质比较与分析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

摘要:[目的]评价与比较内蒙古地区不同品种羊肉的品质.[方法]随机选择舍饲方式养殖的苏尼特羊(选自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珠穆沁羊(选自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察哈尔羊(选自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内蒙古细毛羊(选自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鄂尔多斯细毛羊(选自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各12只,共计60只;屠宰后每只羊取剔除筋膜和脂肪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样品各200 g;分别测定并比较5个品种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物理指标(色度、熟肉率、剪切力、失水率)、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水分、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与含量(7种EAA和10种NEAA).[结果]鄂尔多斯细毛羊和苏尼特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色度较好;5个品种羊背最长肌熟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察哈尔羊股二头肌熟肉率最高;乌珠穆沁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失水率显著(P<0.05)低于其他4个品种;苏尼特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剪切力在5个品种中较低;察哈尔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水分含量最高,乌珠穆沁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脂肪含量最低,苏尼特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蛋白质含量最高;鄂尔多斯细毛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TAA含量最高,背最长肌7种EAA含量较高,股二头肌7种EAA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品种;5个品种羊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EAA/TAA均在40%左右,EAA/NEAA均在60%以上,均符合FAO/WHO发布的优质蛋白质推荐值.[结论]内蒙古地区5个品种羊肉的主要品质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其EAA含量丰富、组成平衡,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鄂尔多斯细毛羊肉在TAA和EAA含量方面表现更好,乌珠穆沁羊肉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

关键词: 内蒙古 羊肉 品种 品质 氨基酸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