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600条记录
花椰菜莴笋快速育苗技术的研究

中国蔬菜 1987

摘要:本试验提供了花椰菜、莴笋等喜冷冻蔬菜育苗,不需要阳畦或改良阳畦培育。仅借用冬闲大棚,增设简易自控电热温床,掌握适温低限节能技术,在1月中旬播种,3月中旬定植。其苗龄比阳畦常规苗缩短65—80天,每亩成苗节支69元。试验证明菜花、莴笋苗期适温低限范围,地温在13-18℃;气温在8-25℃的环境下,能在短期内培育出适龄壮苗,增产幅度在15—50%之间。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花椰菜,莴笋育苗冬季长时间占用育苗设备的问题,而且技术易掌握,在京郊试用,效果显著,深受菜农欢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鸡嗜血杆菌北京L2株和日本221株的比较试验

兽医药品通讯 1987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副鸡嗜血杆菌北京分离株的特性,我们选其代表菌株 L2和日本国的代表菌株221进行了毒力、免疫原性的比较及两菌株的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新品种—早玛瑙、紫珍珠、翠玉和艳红

华北农学报 1987

摘要:1973年开始了生食葡萄育种,目标为培育早熟或无核优良新品种.选用了玫瑰香为母本,莎芭珍珠和京早晶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对杂种单株的调查观察,1981年选出五个优株,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其中三个早熟优系和一个中晚熟优系的主要性状显著优于同期成熟的对照品种.解决了北京市场缺乏早熟葡萄的问题,并延长了鲜食葡萄的供应期.三个早熟优系分别命名为早玛瑙、紫珍珠和翠玉;中晚熟优系定名为艳红.对这四个新品种进行了描述.这些新品种已在生产上试种成功并开始推广.

关键词: 生食葡萄 新品种 早玛瑙 紫珍珠 翠玉 艳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种子上常见镰刀菌的带菌分析及检验识别

华北农学报 1987

摘要:1.用吸水纸检验法对北京地区19种蔬菜,79份种子样品的带菌分析结果是:二孢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木贼镰刀菌(F.equiseti)、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尖孢镰刀菌(F.oxys porum)、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是北京地区蔬菜种子上6种常见的镰刀菌.其中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在北京地区是2种普遍发生的田间蔬菜病原,其它十种镰刀菌在田间的发生情况还未报道.2.利用吸水纸培养检验法分别对检验出的6种镰刀菌在种子上的菌姿特点和菌落性状进行了分析描述,故能利用立体解剖镜直接将这6种镰刀菌鉴定到种,达到快速检验的目的.

关键词: 蔬菜 种子 镰刀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郊区小麦测土施肥技术的研究——推荐施肥中目标产量的估测

华北农学报 1987

摘要:在农作物的产量形成中,土壤肥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地力产量所占比例约在70%左右.产量越高,地力产量的比重越大.经过四年研究,获得了用地力产量估测目标产量的回归方程;同时也获得了用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等三个土壤养分性状估测地力产量的回归方程.应用这两个方程对小麦的目标产量进行估测,结果与实际产量比较符合,可用于测土施肥技术中的施肥推荐模型.

关键词: 小麦 地力产量 目标产量估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异色瓢虫色斑类型考察

植物保护 1987

摘要:1981年在北京怀柔、延庆两县采集的1393头异色瓢虫鉴定为50个变种和变型(见封三)。对北京异色瓢虫群体50年中表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分析表明,黄底型的频率略有下降倾向,与黑底型的频率相比仍占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钝绥螨属一新种(蜱螨目:植绥螨科)

昆虫分类学报 1987

摘要:在北京及河北省栗产区,普遍存在一种类似芬兰钝绥螨Amblyseius finlandicus(Oudemans)的植绥螨。此种寄居植物范围比较狭窄,仅见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B1.一种。形态特征,作者参考Chant(1971)、Kolodochka(1978)等人著述,并与芬兰钝绥螨标本(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吴伟南同志采自英国并鉴定,惠赠作者,在此谨致谢意)作比较,存在着重要的差别,应为一新种。全部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市农科院植保研究所。长度测量单位为微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新品种-薄壳香

经济林研究 1987

摘要:“薄壳香”核桃原名为试验场2号(简称试2),母树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研究所试验场核桃园,是新疆商品核桃播种后的实生树,属早实性核桃。树龄24年生,高7.8m,冠幅7.8m×8.6m,干高81cm,干周102cm, 1975年入选, 1977年进行高接鉴定,1979年正式列入品系对比试验园,并在我市的深山区,浅山区和平原进行了区域性栽培试验。经过12年的观察对比证明,该品系生长迅速、结果早、雄花少、坚果品质佳、适应性强、较丰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石蚕的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脱病毒系的应用价值

华北农学报 1986

摘要:草石蚕(Stachys sieboldii Miq.)是我国的特产蔬菜之一.病毒侵染是引起草石蚕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经血清学和电镜鉴定,北京地区的草石蚕至少受到三种病毒感染,即苜蓿花叶病毒(AMV)、烟草花叶病毒(TMV)和另一种不知名的长线条形病毒.为了恢复草石蚕原有的种性,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地获得了脱病毒植株.用试管苗茎段扦插法离体快速繁殖优良脱毒母株,理论上年繁殖率可达5,000万倍以上.离体贮存试验表明,可将脱毒母株在23±2℃的培养室内离体保存8—9个月.1985年小面积试种结果:脱毒系每公顷产31.15吨,块茎单重4.16克,分别比罹毒母系增加1.7倍和1.2倍.块茎营养分析表明,脱毒系粗蛋白含量达21.62%,较罹病毒系高39.57%,氨基酸总含量平均增加30%以上.本文最后还讨论了草石蚕组培脱毒技术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 草石蚕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脱毒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桥接与其在果树上的应用

北京农业科学 1986

摘要:一、桥接方法侨接也是枝接的一种,它的不同点就是把接穗的两头都插入砧木的皮下,用接穗把砧木的中间断皮部分上下接通.断皮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腐烂病、虫害、机械伤等.如果断皮部分补救的不及时,会使盛果期的大树死亡,造成经济损失,会使刚刚进入结果的壮树日趋衰弱.目前来讲只有通过桥接才是弥辅大伤疤的唯一措施,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