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熟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特优559
《江苏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中熟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特优559姚立生,顾来顺,何顺椹,高恒广,杨立彬,孙明法(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盐城224002)特优55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龙特浦A与盐恢559配制育成的中熟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恢复系盐恢599,由该所用特青与明恢75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杂交中粳结实率的技术途径
《江苏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杂交中粳结实率较常规中粳偏低,其对产量的影响仅次于穗数,尤其在高产条件下对发挥杂交中粳的产量潜力更为重要。影响杂交中粳结实率的主要因素为温度等气候、群体结构及质量、后期的肥水管理等。在选用灌浆速度较快、结实性较好的适宜组合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生育进程,将灌浆期置于温光资源丰富的季节,中期从调节肥水入手,培育源、库、流协调的高质量群体,后期加强田间管理,养好老稻等措施能有效的提高杂交中粳结实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德牌复合酶制剂对仔猪饲养效果试验
《饲料研究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南德牌复合酶制剂对仔猪饲养效果试验江苏省农科院曹文杰,徐亮江苏省宜兴市畜禽良种场张玉良,赵跃平江苏省宜兴市畜牧兽医站史济筠南德牌复合酶制剂(以下简称ND)是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研制,江苏省宜兴市南方生物化工厂生产的一种含高单位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制种稻粒黑粉病的综合防治
《江苏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杂交制种稻粒黑粉病的综合防治李安祥,李慈厚,丁克信,严国红(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盐城224000)粒黑粉病在杂交稻制种区发生普遍而严重。这与菌源量大、不育系高度感病、异交结实、开颖时间长、花往外庄率高、破口抽@期使用赤霉素,以及盛花期常遇阴雨高湿天气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甘薯主要病毒种类及脱毒种薯生产程序
《江苏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甘薯主要病毒种类及脱毒种薯生产程序杨永嘉,邢继英,邬景禹(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221000)近年来,我国对甘薯病毒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通过茎尖组织培养产生的试管苗,由于脱除了病毒,可以大幅度提高薯块产量和改善品质,一般增产幅度达20~50%,干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F_1抗茎线虫病特性遗传变异趋势
《江苏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12个常用亲本进行抗茎线虫病鉴定结果看出,甘薯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广义遗传力为90.9%,遗传变异系数为73.1%。抗性遗传受环境的影响很小,用高抗的品种做亲本可得到更多高抗类型的杂交后代。据对12个亲本所组配的30个组合杂交后代的抗性分析表明,高抗与高抗(或抗病)亲本进行杂交,分离出的抗病品系远多于中间型和高感(或感病)亲本之间进行杂交分离出的抗性品系,并有越亲现象。说明甘薯抗茎线虫病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粗毛型长毛兔选育研究
《中国养兔杂志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以杂交育种的方法,在德系长毛兔中导人粗毛率高的基因,经过三代以上的杂交,所获得杂种粗毛兔1200只,平均粗毛率14.09%,年产毛量744克。从中途出粗毛率高、产毛量高的粗毛型兔250只进行横交固定,经过四个世代选育后已进入五世代,其生产性能如下:平均产活仔数7.29±2.48只,21天泌乳力达2082±58.5克,42日龄断奶个体重达1080±145克,6月龄体重达3405±65克,8月龄体重达4145±340克,11月龄体重达4400±392克,粗毛率达15.56%±4.91%,产毛量达880±40克,均达到和超过原定选育指标。粗毛型长毛兔经过八年的培育,其遗传性状已基本趋于稳定。运用半同胞组内内相关系数的方法测定:粗毛率的遗传力为0.134,产毛量的遗传力为0.295,与德系长毛兔产毛量遗传力0.3相近,初生个体重、21天窝重、断奶个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117、0.233、0.161,粗毛率与产毛量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131,表型相关系数为0.147,均呈正相关。
关键词: 粗毛型长毛兔;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演变中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变化
《江苏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演变中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变化夏中华,丁雪蕙,顾正中,张云峰唐明臻,俞世蓉,吴兆苏(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223001)(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小麦新老品种演变研究表明,现代品种光合面积显著增大,但生物产量变化不大,而茎草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经济绿肥玉米稻、麦玉米稻和麦稻种植方式的生态经济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稻田经济绿肥玉米稻、麦玉米稻和麦稻种植方式的生态经济评价赵强基,郑建初,赵剑宏,刘华周,袁从祎,印继勤,孙蕴翠(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210014)(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随着人口的增加与耕地的减少,2000年我省人均耕地和粮食耕地面积将由1990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