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施肥对槟榔产量效应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2009
摘要:槟榔田间肥效试验表明,与常规施肥[ξ(N∶P∶K)=2∶2∶2]相比,增施氮肥[ξ(N∶P∶K)=3∶2∶2)]和增施钾肥[ξ(N∶P∶K)=2∶2∶3]表现较好的增产效应,增产效应依次为钾>氮>磷。经济效益以增施钾肥[ξ(N∶P∶K)=2∶2∶3]效果最佳,净利润达到123222.9元/hm2,增施氮肥[ξ(N∶P∶K)=3∶2∶2]净利润为115349.6元/hm2,比常规施肥净利润(109956.3元/hm2)也高。说明当前槟榔施肥可以进行更为合理的调整。
关键词: 槟榔 “3414”肥料试验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化番木瓜的初步研究
《生命科学研究 》 2009 CSCD
摘要:以番木瓜"solo Ⅱ"号植株为受体材料,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了番木瓜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PRSV-CP)278bp片段的遗传转化.采用质粒DNA和农杆菌菌液两种导入液,分别处理花187和232朵,收获成熟番木瓜105和30个,座果率分别为56.15%和12.93%,随机选择每种载体的种子100粒播种,成株率分别为61%和60%.对T1幼苗(除含空载体外)全部进行PCR检测.检测结果为质粒DNA和农杆菌菌液两种导入液转化所得的幼苗阳性率分别为50.54%和51.22%.
关键词: 番木瓜 花粉管通道法 PRSV-CP基因 PCR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中氰化物含量的异烟酸-吡唑林酮分光光度法测定
《分析仪器 》 2009 CSCD
摘要:用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木薯中氰化物的含量。改用无水乙醇代替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显色剂吡唑啉酮的溶剂,效果更好。结果表明,氰化物含量在0~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1231x+0.0014,相关系数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93.8%~97.2%,相对标准偏差0.32%~1.21%,最低检出限0.02mg/kg。该方法稳定性好,线性相关性高,简单实用,重现性好。
关键词: 木薯 氰化物 N,N-二甲基甲酰胺 无水乙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茎秆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初步分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茎秆是利用转基因方法生产重组药用蛋白或有价值的化合物的理想器官,构建能在甘蔗茎秆中高水平表达异源蛋白质的表达载体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一个高效表达的载体,启动子则是其最重要元件之一,因此,茎秆特异性启动子的获得是甘蔗作为生物反应器的前提。利用染色体步移法克隆到甘蔗己糖转运蛋白基因PST2a5′端上游的一段长1968bp的序列(Ppst2a),经序列测定及软件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典型的启动子结构。此序列置换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上的CaMV35S启动子,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命名为pCAMBIA1900,该启动子下游为gus基因。利用基因枪法转化甘蔗的茎和叶,对gus基因的瞬时表达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己糖转运蛋白基因启动子只在甘蔗茎中驱动gus基因瞬时表达,该启动子具有茎秆特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份香蕉种质对枯萎病的抗性评价(简报)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采用苗期、田间抗性评价方法,对引进的10份香蕉种质(台蕉1号、台蕉3号、台蕉4号、台蕉7号、GCTCV-106、GCTCV-119、GCTCV-247、FHIA-03、FHIA-18、FHIA-25)进行枯萎病4号小种的抗性评价。结果表明:10份香蕉种质中,GCTCV-119、FHIA-18、FHIA-25抗性为高抗;台蕉1号、台蕉4号、GCTCV-247、FHIA-03抗性为抗;台蕉3号、台蕉7号、GCTCV-106抗性为中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杧果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中草药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杧果Cerbera manghas别名山样子、猴欢喜、黄金茄等,为夹竹桃科海杧果属植物。海杧果属约15种,分布于亚洲和澳大利亚热带地区;我国产1种,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等地。研究报道海杧果中主要含有强心苷、环烯醚萜等萜类、木脂素和黄酮等化学成分。对海杧果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特征,以及强心苷的强心作用和毒性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SRAP标记研究木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现代农业科学 》 2009
摘要:采用31对SRAP引物对80份木薯种质,包括本所从南美、泰国和非洲引进的76份木薯种质,以及华南系列的4个木薯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获得207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01个,平均多态性水平为97.1%,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3~11个,平均为6.7个,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范围在250~1 750 bp之间。根据品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以遗传相似系数0.635为阈值,将80个木薯品系分为4类群,分别包含38,6,33和3个品系。群体的基因杂合度为0.3 201,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 766;群体内的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2762,遗传分化系数为0.2181,基因流系数为1.7 921。实验结果表明,引进的国外资源丰富了我国木薯种质库,拓宽了中国木薯遗传育种的物质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是治理污染土壤的重要手段之一。作者概括了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危害,论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类型及其优缺点,并展望了植物修复未来的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波尔山羊杂交改良海南黑山羊生长性能研究初报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测定并比较波尔山羊与海南黑山羊的杂种F1、F2代及海南黑山羊的0(初生),2,4,6,8,10,12(周岁)月龄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深、胸宽、胸围、腰角宽等体尺指标。结果表明:相应年龄的波黑F1、F2代羊的体重明显高于海南黑山羊,初生至周岁各生长测定阶段F1、F2代羊体重较海南黑山羊分别增加了6.25%~73.68%,15.34%~90.55%,杂交效果极其显著;海南黑山羊只有0~2月龄平均日增重指标处于较高水平,之后生长速度基本处于下降状态,而波黑F1、F2代的0~2月龄平均日增重指标处于更高水平,并具有2~4月龄和8~10月龄2个体重增长高峰期;0~4月龄和8~10月龄为波黑F1、F2的2个快速生长阶段,0~2月龄为海南黑山羊的快速生长阶段,此时期应加强饲养管理以充分发挥其生长性能,提高养羊业的经济效益;波黑F1、F2代胸宽和腰角宽明显大于海南黑山羊,有向其父本体型发展的趋势,具有典型的肉羊体型。研究结果能为海南黑山羊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