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武育粳3号的培育构思及生产表现
《江苏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武育粳3号的培育是在总结和分析我省粳稻系谱及培育紫金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采用了本地粳稻品种与地理相距较远、熟期差异较大的品种进行复合杂交,后代在本地与海南异地交替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性、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已成为我省沿江、沿海南部和江南部分地区的粳稻主栽品种。一般单产比当地同熟期粳稻品种增产一成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不同施用方法对小麦生长及其吸收利用氮素的影响
《土壤通报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15N示踪法测定了小麦基肥套施和以水带氮法施的效果,结果表明:至拔节孕穗期,基肥套施比表施者氮素利用率提高1.6—6.0个百分点,以水带氮施比习惯法施的氮素利用率提高11.5-16.1个百分点,且对减少肥料N的损失有一定作用。基肥套施和以水带氮(肥)法施是提高小麦对氮素利用率的途径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新品种徐花五号的选育
《花生科技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花生新品种徐花五号的选育张祖明,路兆英(江苏省徐州市农科所,221121)徐花五号(原徐州7803)是徐州农科所1986年育成的春、夏播兼用型高产花生新品种。1990~1991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及1992年生产试验,达到和超过了预定增产指标,1993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徐薯18脱毒薯的栽培应用
《作物杂志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徐薯18脱毒薯的栽培应用邢继英,杨永嘉,邬景禹(江苏徐州农科所221121)据1988年统计,徐薯18在河南、山东等9省市种植面积达2510万亩。但核品种由于普遍受病毒病危害,造成品种退化,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1988年以来,我们应用生物技术,通过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优63的引进及其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特优63的引进及其栽培技术姚立生,顾根宝,顾来顺,孙明法,何顺椹,高恒广,杨立彬(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盐城224002)夏瑞芳,赵玉英,徐家台(扬州市种子公司)(盐城市种子公司)特优63系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用龙特浦A与明恢63配制育成的灿型三系杂交稻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牧草治理黄河故道
《土壤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种植牧草治理黄河故道朱学谦,刘洪杰,张湘珍(江苏省淮阴农科所)(宿迁市开发局)黄河故道是指1194一1855年间,黄河侵泗夺淮后,废弃的河道所形成的一个独特的自然区。在淮阴市境内,故道西起宿迁市王官集乡朱海水库,东至涟水县行湖果园出境,全长225.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和秸秆对石灰性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影响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和加秸秆对石灰性土壤磷素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指出,淹水促进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特别是外加磷向Fe-P和O-P转化,而拟旱则使土壤维持较高的Ca2-P和Ca8—P;淹水—回旱的土壤以Ca2—P和Ca8—P较高,但拟导—淹水的则以Fe—P和O—P较高;淹水后回旱比淹水更能使土壤拥有较多的Ca2—P和Ca8—P,而拟旱后淹水比拟旱有较高的Al—P、Fe—P和O—P.
关键词: 淹水;磷素;形态转化;石灰性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粳徐优3-2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杂交中粳徐优3-2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刘超,颜振德,郭荣良,蒋玉峰(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221112)近几年,对杂交中粳徐优3-2进行了系统的产量比较、肥料、播期、密度等小区试验和大区对比,较大面积示范和高产栽培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较强的适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估种植制度经济、生态效益的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江苏沿海旱粮棉区的几个新型种植制度的经济、生态效益作了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各种种植制度灰色关联度排序进行的综合评估与其实际表现是一致的,且能更好地反映种植系统内部诸因子的关联性,从而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桃在徐淮棉区产量中的地位及其争结措施
《中国棉花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秋桃在徐淮棉区产量中的地位及其争结措施徐家安,朱国清,王阶祥江苏徐州市农科所221121冯兴振,李庆勋,李静徐州市农业局221120棉花三桃中,伏前桃是高产的基础,是早发稳长的象征,伏桃处于最佳结铃期,铃多,铃大,纤维品质好;秋桃成熟晚,但有效结铃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