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线粒体atp6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分析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玉米线粒体atp6基因为探针所作的Southern杂文结果显示,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珍汕97A.B)的atp6基因存在结构上的差异.不育系只有一个atp6基因拷贝,而相应的保持系却有两个拷贝.从保持系线粒体DNA的LamdaEMB3基因文库中筛选出了以上两个atp6基因克隆,并根据制作的物理图谱将它们分别定位在2.75kb的PstⅠ/PvuⅡ和1.63kb的SaiⅠ/EcoRⅠ片段上.此外还对atp6基因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其与水稻CMS的关系作了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 水稻;线粒体DNA;基因文库;atp6基因;物理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阴害影响水稻产量的机制及其调控技术Ⅲ水稻不同品种对阴害反应的差异
《中国农业气象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水稻4种类型代表品种对模拟阴害的反应,阐明了水稻分蘖期间不同品种受到同等程度的阴害处理后,生育期较长的两个粳稻品种穗数减少的比例小,其减产率显著小于两个杂交稻组合;而营养生长期长的晚粳稻品种受阴害后减穗率又小于中粳稻品种,其减产比例也比中粳品种小得多。不同品种在相同弱光下开花灌浆结实,其弱光对产量的影响应视各品种的结实率受危害程度而异。亚优2号与汕优63两个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分别比对照下降28.9%和26.5%,它们的减产率分别比两个粳稻品种约高6%~4%和9%~7%。由此可见,不论是水稻分蘖期间或是开花灌浆期间受阴害,粳稻品种的受害程度轻于籼稻品种(或组合);晚粳稻品种又轻于中粳稻品种。
关键词: 水稻品种,阴害,反应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营养水平对小麦后移栽棉氮代谢的影响
《棉花学报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对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的小麦后移栽棉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棉株含氮量及叶片氨基酸含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8月19日外,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93~0.9881);地上部各器官的含氮率和绝对含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且不同器官间呈同步增减的趋势,因而氮素分配比例的变化不大;提高氮素营养水平可显著增加小麦后移栽棉的叶片氨基酸总量和游离氨的含量(r=0.5316和0.5605),在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脯氨酸等7种氨基酸的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5256~0.6074)。虽然施氮量越高,棉株的氮素代谢越旺盛,但小麦后移栽棉的适宜施氮量约为205kg/hm2。
关键词: 麦后移栽棉,氮营养,氮代谢,硝酸还原酶活性,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良大豆亲本58-161
《作物品种资源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优良大豆亲本58-16158-161系江苏农科院经作所从江苏省地方品种滨海大白花中系统选育而成。1964年江苏省大豆区试会议审查,确定推广。该品种是适合淮北地区种植的夏大豆中熟品种。在淮南地区也能种植,同时在安徽的阜阳、滁州、安庆等地区,在河南、山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刁柏组织培养快繁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中国蔬菜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研究解决了试管苗生根和移植方面所存在的难题,形成了一整套石刁柏组培快繁的配套技术。并对通过杂交组配所选出的优良组合的雌雄株亲本无性系进行快繁,为规模性制种作了准备。
关键词: 石刁柏;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14)C示踪法研究植物残体在室内的矿化动态
《土壤通报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报道了在实验室内采用密闭培养法模拟不同条件下植物残体的矿化特点,以NaOH液作为CO_2水体吸收剂,既可用于总碳测定,又可用于~(14)C的测定。方法简便易行,节省开支;并便于设置大量试验处理和重复。试验使用LS-9000型液体闪烁计数器,以道比法进行猝灭校正,其方程为E=0.9842SCR-0.0146,n=6,r=0.9991,将待测样品的道比值分别代入,可得各自的计数效率,从而计算出~(14)C放射性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高效”与江苏棉业发展
《中国棉花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文内从江苏省棉花生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出发,论述了从发展棉花生产入手,建设“二高一优”棉花的必要性与前景。
关键词: 棉花,江苏,高效型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实验室快速评价复配除草剂药效的新方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稻田杂草稗、鳢肠和鸭舌草作试验材料,将它们的子实与水稻在光照培养箱中用培养液进行培养.1d后加入除草剂,其加入量与每公顷田地面积用量成比例.7d后,观察根和叶的受害症状.结果表明,配方Ⅲ比单施了草胺增效明显,与恶草灵相比,虽增效不显著,但对水稻的安全性要比恶草灵大大提高.
关键词: 丁草胺;恶草灵;复合配方;药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辣椒苏椒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苏椒5号是早熟辣椒一代杂种,适用于春季保护地栽培及秋、冬季日光温室栽培。较耐低温与弱光,早期产量高,连续结果能力强。果实膨大快,果大、长灯笼形,果色淡绿有光泽,半辣。高产、稳产,亩产3000~4000kg,高的达5500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南地区油菜品种适应性和稳定性的研究
《中国油料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1988—1990年在江苏省淮南地区7个有代表性试点研究近年育成和推广的10个油菜品种的产量潜力、适应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环境条件是影响产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各品种在本地区都具有平均适应性,但产量潜力及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产量的稳定性取决于产量构成因素的稳定性、缓冲性及其互作方式。
关键词: 油菜;品种适应性;产量稳定性;缓冲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