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稀土的表观消化率及添加稀土对日粮粗蛋白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猪日粮中添加10~15mg/kgSTV-2,用猪全粪差减法测得稀土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5.93±3.295%和42.72±1.97%,明显地高于日粮本底所含稀土(分别为0.67mg/kg和2.07mg/kg)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11.74±3.62%和7.93±658%),P<0.01。在两种猪日粮营养水平下,添加10mg/kg和15mg/kgSTV-2,对日粮中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没有明显的影响,而粗脂肪表现消化率提高5.43个百分点,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际春小麦品种的鉴定及其利用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对215份来自墨西哥、印度、巴基斯坦等22个国家的春小麦品种进行了产量、株高、生育期及抗性的鉴定。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性状差异很大,尤其是产量和千粒重变幅更大。产量高于扬麦5号10%的有42个品种,千粒重超过38g的有15个品种,容重高于760g/L的有89个品种。平均株高为93.7cm,其中90~100cm的为133个品种,抽穗灌浆期大多短于扬麦5号。对白粉病有较好抗性,但大多数感染赤霉病。经综合鉴定评选,CULIACAN89、TUI、UP262三个品种利用价值较大。同时,对国际春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F_1抗黑斑病的表现与亲本抗性水平的关系

江苏农业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甘薯F_1抗黑斑病的表现与亲本抗性水平的关系张黎玉,邱瑞镰,徐品莲,谢一芝,戴起伟(江苏省农科院粮食所南京210014)甘薯黑斑病(Caratocystisfimbriata)俗称黑疤病,在我国发生范围广,危害重,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几个突变性状的遗传研究综述

遗传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突变在作物育种和遗传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在育种上,诱发突变已成为各种作物创造原始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运用突变因子可以创造出具有遗传多样性的育种材料.突变在大豆育种中尤为重要,因为该作物人工杂交的效率很低,获得大量杂交种很困难,因此给大豆有益特征和性状的重组带来很大局限性.在遗传上,突变主要用作标志性状.目前大豆上已经获得许多有育种利用和遗传研究价值的突变体.本文就其中几个突变性状的遗传研究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筛选抗小麦赤霉病突变体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以赤霉粗毒素为选择剂筛选小麦抗赤霉病的细胞突变体,结果表明:小麦幼胚(穗)愈伤组织抗(耐)赤霉粗毒素的最佳选择浓度为(0.5~0.6)x10 ̄(-4)mol/L。在此浓度下,不同基因型的幼胚(穗)出愈率和愈伤组织对粗毒素的反应有差异,在10 ̄(-3)~10 ̄(-5)mol/L浓度范围内,愈伤组织的存活率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经毒素处理后的耐毒素愈伤组织较对照稍小、略紧密、微黄色,继代于不含毒素的培养基上能很快恢复生长,与对照相当,但继代于含同样浓度毒素培养基上,存活率下降95.2%。经0.6x10 ̄(-4)mol/L毒素处理30d后,各基因型的耐毒素愈伤组织成苗率在20%~35%之间,多数耐毒素愈伤组织生理上受到伤害,失去分化成苗的能力,从抗(耐)毒素的细胞系中已筛选获得田间抗性优于原供体品种的R_1代植株9株,R_2代植株25株。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愈伤组织;筛选试验/细胞突变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后移栽棉科学施用硼肥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硼肥施用量对棉株氮素营养状态、氮肥利用率、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氮硼比值为500时,棉株含氮量为6136mg/微区;其施硼效应为925mg/微区,棉株吸收的肥料氮量为1767mg/微区,吸收的土壤氮量为4369mg/微区;氮肥利用率54.1%;籽棉产量248.5kg/亩,均为各处理最高值。在兴化地区氮硼比值控制在400~700范围内,施硼效应、增产潜力较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面转换农业科研单位后勤服务运行机制的探讨

农业科技管理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全面转换农业科研单位后勤服务运行机制的探讨郭忠仁(江苏省农科院综合服务中心 南京 210014)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本着管理和服务分开,实行小机关、大服务模式,院党委于今年初对我院机关机构进行了改革,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豚草在南京中心的发生及化学防除技术

杂草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豚草在南京中心的发生及化学防除技术陆秋华,江荣昌,张文明,于惠兰(江苏省农科院杂草研究中心南京210014)豚草(Ambrosiaartemisiifolia)和三裂叶豚草(Ambroisafrifida)是两种影响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的危险性杂草,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早熟番茄新品种──霞粉

长江蔬菜 199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禽用重组活载体苗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杂志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禽用重组活载体苗研究进展钱建飞(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南京210014)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生物高新技术研制出了许多新型疫苗,如基因工程苗(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苗、基因缺失苗和重组活载体苗)、合成肽苗和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等。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