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及抗原筛选
《植物保护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根腐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省每年发病面积在70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大豆面积的不断扩大,重迎茬面积迅速增加,根腐病的发生为害亦日趋严重,给大豆生产造成很大损失。1991~1996年作者进行了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和抗源筛选的研究,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剂对普施特解毒效果的研究初报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0
摘要:室内盆栽和田间小区模拟普施特土壤残留试验 ,探索了活性炭、萘二甲酐 (NA)和液体有机处理复合剂 (penatron)对普施特的解毒效果。结果表明 ,液体有机处理复合剂与普施特同时施入土壤 ,间隔 30天后种植甜菜和油菜 ,可以明显地降低普施特对甜菜和油菜幼苗鲜重的抑制率 ,有较显著的解毒效果。活性炭拌种也能降低普施特对甜菜和油菜幼苗鲜重的抑制率 ,但效果不及 penatron明显。NA拌种或拌肥料做种肥用 ,对玉米、高粱、油菜和甜菜出苗没有影响 ,对玉米、油菜和甜菜有一定的解毒效果 ,而对高粱没有明显的解毒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北部大豆田杂草调查
《大豆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来用与传统的五点取样法不同的倒置“W”9点采样法,对黑龙江省北部豆麦轮作区大豆田杂草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大豆田杂草有17科41种。其中阔叶杂草14科35种,占85.4%,禾本科4种占9.8%,鸭跖草科1种,木贼科1种,各占2.4%。相对多度达10以上的杂草依次为,稗草、鸭跖草、问荆、铁苋菜、香薷、反枝苋,藜、卷茎蓼、苍耳等 9种。其中前7种相对多度达20以上,可视为当地大豆田的优势杂草。
关键词: 大豆田 杂草调查 倒置“W”9点采样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C_4途径与光系统Ⅱ光化学功能的相互关系
《植物学报 》 2000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大豆 (Glycinemax (L)Merr.)“黑农 41”叶片的 4种C4 酶 (PEPC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NADP_MDH (NADP苹果酸脱氢酶 )、NADP_ME (NADP苹果酸酶 )和PPDK (丙酮酸磷酸二激酶 ) )活性、荧光动力学数值 (Fv/Fo(PSⅡ活性 )、qP (光化学淬灭 )、qN (非光化学淬灭 )、ΦPSⅡ(有效PSⅡ光化学效率 ) )和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在“黑农 41”的整个生长发育期内 ,其C4 酶活性、荧光动力学数值 (Fv/Fo、qP、qN和ΦPSⅡ)与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分析表明 ,荧光动力学数值、C4 途径酶活性及C4 途径的表达程度 (PEPCase/RuBPCase值 )密切相关。这表明在“黑农 41”的整个生育期 ,C4 途径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 :即与净光合速率密切相关 ;而且随着C4 途径在大豆体内表达程度的提高 ,大豆叶片PSⅡ对原初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能力都随之提高 ,以满足C4 途径运行对能量的更多需求 ;同时C4 途径的存在也提高了“黑农 41”叶片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稻田土壤磷素活化剂应用效果初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0
摘要:寒地稻田施用土壤磷素活化剂,可以使不同磷素水平的处理增产2.5%~23.9%,改善土壤氮、磷化肥用量配比,可提高氮肥利用率,促进土壤磷素活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除草剂对玉米苗生长影响的研究
《植物保护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采用水培法测定了玉米幼苗对豆威、普施特、金豆3种除草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幼苗对上述3种除草剂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强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豆威>普施特>金豆。药液浓度越高,对玉米幼苗根系生长抑制越强烈,表现为玉米幼苗根干重降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幼苗根干重抑制率与除草剂药液浓度的自然对数值呈正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豆威=353613+126298lnx;Y普施特=-168200+129642lnx;Y金豆=-213909+132512lnx。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出抑制玉米幼苗根干重50%的药液浓度理论值,豆威为31869μg/kg,普施特为17316μg/kg,金豆为21866μg/kg。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磺酰脲类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对玉米幼苗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优异种质创新利用及发展
《中国麻作 》 2000
摘要:亚麻种质创新工作采用外源总体 DNA导入 ,Co6 0— γ射线处理种子、植株以及利用雄性核不育材料进入转育等方法创造新类型、新材料 ,提供给育种家 ,培育出一批优异亚麻新品种 ,促进了亚麻生产的飞速发展。随着新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突破 ,对今后种质创新工作进行展望
关键词: 亚麻、种质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