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耕深对莜麦的生长发育及抗旱能力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1996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在0—50cm耕作层内,随着耕层的加深,莜麦的生物量和产量均明显增加,耕深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水分贮量,有利于根系的发育。根量增加,有利于土壤水份的吸收,增强莜麦抗御干旱的能力。
关键词: 莜麦,耕深,生物量,抗旱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耐旱种质类型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1996
摘要:通过3年对986份新育成小麦品种(系)抗旱性的鉴定研究和某些品种在生产上利用效果的分析,将小麦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划分为旱肥型、旱薄型、水旱兼用型和水地型.根据小麦性状对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反应的稳定性,将品种分为综合性状稳定型、穗数稳定型、粒数稳定型、株高稳定型和千粒重稳定型、这种划分对实现小麦品种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作用,以及在育种上有效地选择亲本种质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冬小麦,种质,耐旱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中地区小麦黑穗病流行原因和防治对策
《山西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晋中地区小麦黑穗病近年有流行趋势,个别地块发病率达37.6%,严重威胁小麦生产。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和带菌种子;复播麦田增加,小麦播期不断推后。主要防治对策是培育多抗品种,留种田和大田都要进行种子处理,以减少发病,对复播小麦的前茬作物采取措施,提早成熟,以保证小麦适期播种。
关键词: 小麦,黑穗病,流行,防治,晋中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树早期落叶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初探
《中国果树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杏树早期落叶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初探马利平,王瑞,张殿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太原市030031)山西省清徐县“沙金红”杏果大味美,色泽鲜艳,杏香浓郁,加工成吉脯畅销国内外,吉生产是当地农民的重要致富门路。但是从1985年开始,因早期落叶病为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复合肥增产效益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1996
摘要:我国微生物接种亮剂的应用发展很快,大豆、花生根瘤菌剂已成为农业增产措施在全国普遍应用。联合固氮菌剂、微生物复合制剂、抗生菌肥制剂及根际优势促生微生物制剂(PGPR)和菌根制剂的研究和应用已都受到重视,取得了一定进展。 1991年以来,为开拓微生物菌肥的应用,开展了微生物复合肥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种 供试用菌种系1982年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菌种保藏中心引入的园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um)、解磷的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和解钾的胶质芽孢杆菌(Bac. macilaginosus)。为了增强这几种菌株适应当地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土高原的VA菌根真菌(II)-硬果囊霉属的四个种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6
摘要:从黄土高原土壤中已初步分离出6属80多个种的VA菌根真菌.文中描述了其中3个中国大陆新记录种:SCLEROCYSTISRUBIFORMIS,S.CLAVISPORA,S.LIQUIDAMBARIS及黄土高原新记录种S.SINUOSA,新述了这四个种的中央菌丝丛在棉蓝中均染蓝的事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新型栽培种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马铃薯杂志 》 1996
摘要:我国自70年代初开展新型栽培种筛选工作以来,已选育出150余份抗病、高产、综合经济性状好的亲本材料,这些有价值的种质资源极大地丰富了马铃薯的基因库.以普通栽培种(S.tuberosum)做母本、新型栽培种做父本是获得优良品种和高产实生薯群体的有效组合方式.新型栽培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后代不仅在产量上具有杂种优势,而且在品质上也较现有品种好,特别是在抗晚疫病和淀粉含量方面,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现有品种.
关键词: 马铃薯,新型栽培种,品种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Cs雄性不育的发现及初步鉴定
《麦类作物学报 》 1996
摘要:本文就1994年发现的国内首例燕麦雄性不育材料进行了报道,命名该不育材料为Cs型。初步鉴定表明:Cs不育为无花粉型不育,花粉败育可能发生在花粉母细胞期到四分孢子期;不育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它的发现添补了世界空白,随着进一步研究对燕麦育种方法改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燕麦,无花粉型,隐性基因,雄性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红叶枯病在山西的发生与症状表现
《中国棉花 》 1996
摘要:棉红叶枯病在山西的发生与症状表现吉贞芳,樊宝华,李建勋山西农科院棉花所运城044000王美计山西省阳城县棉办梁廷康山西省平遥县农业局植保站棉红叶枯病又称棉红叶茎枯病或凋枯病,它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在我国广大棉区均有发生,而且危害较重,轻者病株结铃少铃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