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利用聚鸟氨酸提高大豆原生质体外源基因的转化效率(简报)

实验生物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不少利用PEG法把外源基因导入到大豆原生质体,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的报道,目前PEG的转化效率有所提高,但还是不能满足转化的需要,如何提高原生质体的转化效率是基因转化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本实验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以大豆幼子叶原生质体为材料,利用聚鸟氨酸(PLO:Poly-L-Ornithine,MW:114900,SIGMA)对Bt基因的转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豆 原生质体 外源基因 聚鸟氨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稻作区藻类的发生、危害及防除

杂草科学 1999

摘要:近几年寒地稻作区藻类的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经济有效地防除藻类,已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中国寒地稻作区指北纬43°以上,包括黑龙江省全部、吉林省图们、桦甸以北、内蒙古东北部稻田区。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一般为3%~7.5%。春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近几年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种抗线大豆品种(系)对大豆孢囊线虫的选择作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9

摘要:1998年,在大庆和安达地区采集连种抗线品种(系)不同年限的土样7份。在盆栽条件下重新用标准品种鉴定选择后的线虫群体的生理小种类型。其结果表明,大庆土样,连种抗线品种(系)10年已改变为6号小种,连种3年已改变为4号小种;安达土样,连种抗线品种(系)6年改为14号小种,连种4年改为1号小种,连种3年仍为3号小种,轮作均为3号小种。说明连作使生理小种类型发生变化,随连作年限差异生理小种变化各异;原来抗线品种(系)由于连作选择作用变为感染品种(系)。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连种,抗病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马铃薯及后作大豆施肥数学模型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9

摘要:试验采用二次正交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早熟马铃薯及后作大豆施肥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仅揭示了氮肥、磷肥和钾肥三因素与产量的关系,而且也预测了试验条件下的最高理论产量,并获得相应的最佳施肥方案。

关键词: 早熟马铃薯,后作大豆,数学模型,农艺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水稻产量潜力与超级稻育种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9

摘要:从全省历年各阶段平均产量,理论推算产量以及各区域大面积高产典型和小面积试验论述了寒地水稻的产量潜力,并提出了寒地超级稻育种研究不同阶段的产量指标、各性状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超级稻育种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 超级稻,产量潜力,理想株型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克旱15号的综合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1999

摘要:春小麦新品种克旱15号是我所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1999年初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适宜种植区域为黑龙江省西北部和内蒙东四盟麦产区以及其它生态条件相似地区.该品种高产、优质、抗多种病害,适应性广,特别是籽粒休眠期较长,对小麦穗发芽有较强的抗性,是适宜生态区理想的抗穗发芽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省果业生产现状及建议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9

摘要:近几年来,遵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积极稳妥地发展地产果业”的指示精神,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结合“五荒”开发,把果业生产做为农民致富、建设高效农业的一个突破性产业来抓,使其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1我省果树生产现状1.1果树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截止1996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土地区亚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中国麻作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三年的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宜盐碱土地区种植的亚麻品种黑亚7号和双亚5号。在应用抗盐碱品种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盐碱土地区(pH8.0~9.0)的亚麻高产栽培措施:即土是基础,种子是前提,肥是关键,水是保证及适时的田间管理。

关键词: 亚麻,盐碱土,pH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型黄瓜优良杂交一代——龙杂黄七号

蔬菜 1999

摘要:龙杂黄七号(816)旱黄瓜,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培育成功的旱黄瓜杂交一代,1991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于该杂交组合具有早熟、抗病、高产、耐老化、适应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菜农及市民的欢迎,近年已成为黑龙江省露地早春旱黄瓜主栽畅销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秆玉米的选育与利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9

摘要:随着玉米育种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生产的需要,玉米的矮化育种也越来越受到更广泛的重视。许多国家在培育矮秆玉米杂交种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美国的矮秆直立型玉米杂交种和墨西哥利用矮秆基因br-2育成的矮秆玉米杂交种本雀、比利亚AN-360,在生产上的增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