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来源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致病性及基础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热带作物学报 》 2008 CSCD
摘要:对已在我国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区橡胶树上发生为害的3株多主棒孢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来自印度的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进行了致病性及基础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印度HCcYD01菌株的致病力最强;基础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参试的3株国内菌株与印度菌株间除分生孢子大小、孢子萌发和致死温度相似外,在菌落形态、最适培养基、光照条件、碳氮源利用、最适生长温度和pH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由多主棒孢引起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业已成为影响天然橡胶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最初发病病原,为该病发生规律的研究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中草药提取物对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08 CSCD
摘要:本研究测试了123种常见中草药提取物对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提取物100倍稀释液对菌株B1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50%以上的分别有15种和14种;对菌株B2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在50%以上的提取物分别有7种和9种。进一步测试发现,经过200倍稀释,只有丁香提取物和厚朴提取物对菌株B1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均达到50%以上。丁香提取物对菌株B1和菌株B2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3396.31μg/mL和3375.87μg/mL。


油棕茎基腐病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由灵芝菌引起的茎基腐病是油棕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在亚洲、非洲、中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均有报道,给东南亚的油棕产业带来了巨大损失。综述了油棕茎基腐病的分布与危害、病害症状学、病原物与传播途径、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田基黄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田基黄为材料,应用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对适于活血丹增殖分化的培养基、培养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是以田基黄的茎尖为外植体,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MS+6-BA3.0mg/L的培养基能成功地诱导愈伤组织的分化;MS+6-BA2mg/L+NAA0.5mg/L能成功地诱导芽的分化,对于芽增殖,以此培养基也比较好;诱导生根以1/2MS+NAA0.2mg/L培养基较好,培养20d后生根率可达90%以上。


翻译起始因子4E及其异构体与植物病毒感染的联系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对植物隐性基因抗病毒感染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从植物抗病毒与感病,eIF4E及其异构体对植物抗病毒感染作用的影响及机制,以及在此理论基础上设计抗病毒的新策略作一阐述。


绥农14鼓粒期籽粒cDNA文库构建及初步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EST分析对深入了解大豆重要性状形成机制并发掘新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绥农14鼓粒期的籽粒cDNA文库并测定EST序列,目的是分析绥农14鼓粒期的基因表达特性,为挖掘和克隆基因提供物质支撑。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文库的初始库容为1.2×106,扩增后文库的库容为1.6×109,重组率达98%,用载体两端通用引物进行PCR鉴定,插入片段均大于0.9kb,随机对2300个单克隆测序,获得有效序列2201条,SeqMANⅡ组装整理后的序列2114条,包括1516个contig或者singlet,平均长度为672bp。对组装后的序列构建籽粒鼓粒表达图谱,发现籽粒形成初期,能量代谢、初级代谢途径、蛋白合成定向贮藏类基因表达量较多,而涉及细胞运输,细胞结构和抗性类基因表达量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