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4D缺体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自花结实的4D缺体小麦作母本,与中2、中5及中1001等八倍体小偃麦杂交,获得的杂种F1植株除4D缺体×中5育性极低外,其余组合略低于普通小麦×八倍体小偃麦的自交结实率。杂种F1体细胞2n=48。4D缺体×中2的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MI染色体配对的平均构型为18.81(15-22)Ⅱ+0.57(0-3)Ⅲ+0.11(0-2)Ⅳ+8.23(6-10)Ⅰ。观察结果同时表明:(1)单价体的分布在每个PMC中以8为众数;(2)单价体之中的两个在多数的PNCs中能形成次级联合配对,说明4D与4E染色体具有部分同源关系;(3)杂种F1多数花粉母细胞中多价体的出现表明八倍体小偃麦中E染色体组具有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基因。

关键词: 小麦,天蓝偃麦草,缺体,减数分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麦区主干小麦品种特性与系谱分析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4

摘要:本文通过对黄淮冬麦区80年代推广面积达66.67×104hm2以上的10个小麦品种的讨论,阐述了具广泛适应性和高产品种的共同特性,分析了这些品种系谱与遗传基础的特点,提出了系谱远缘杂交育种法。认为这10个小麦品种可作为下一轮育种的中心亲本,并对如何选育广泛适应性高产品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麦,适应性,系谱,种质,遗传基础,黄淮麦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叶片离体繁殖微型种薯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马铃薯叶片离体繁殖微型种薯研究MinituberReproductioninvitrofromPotatoLeaves利用脱毒苗茎段繁殖微型种薯是马铃薯种薯走向工厂化生产的一项新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微型种薯工厂化生产的繁殖系数,缩短生产周期,我们于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地区立体种植技术经济原理及效益评价

农业技术经济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高寒地区水、热、光和土地的利用效率,投入产出效益。结果表明:立体种植模式比单一种植模式表现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一般以粮一菜复合型产值及效益最好,其次为粮一油复合型,最次为粮一粮复合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良种的快速纯繁

农业科技信息 1994

摘要:小麦良种育成周期较长,有效生产利用年限较短,所以新优良种的快速大面积种植,是发挥其优势利用年份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由于出圃良种一般种子都不多,仅几十粒或百十克最多不过几公斤,所以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园采收后到封冻前应抓哪些工作

山西果树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果园采收后到封冻前应抓哪些工作答陕西读者李万忠高德华果树是多年生植物,每年都需要加强管理,以获得丰产、优质、高效益。那么,在果园采收后到土壤封冻前的一段时间里应抓好哪些工作呢?1、叶面喷肥。果实采收后,叶片的光合作用仍在进行,为延缓叶片衰老和脱落,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白菜3号

农业科技信息 1994

摘要:亲本来源与选育过程:晋白菜3号原名90—1大白菜,是用汴早的自交不亲和系88—8—13—6和太原55天的自交系76—8—3—27—5作亲本配制的一代杂种。1994年3月通过山西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特征特性与产量表现:叶球高31cm,头部粗15cm,基部粗13厘米,叶球直筒型,顶平,顶满心后露出黄色心叶,叶浅绿、稍皱、白梆、包心紧实,单株净重2~3公斤,一般亩产净菜4000~6500公斤。生育期60天左右。抗病毒病和霜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葱叶部为啥生黑霉

农业科技信息 1994

摘要:编辑部同志: 我们村以盛产大葱而闻名于全县,但有一种病害,对产量的为害很大。葱叶上长满灰黑色霉灰,呈斑点状或环状,大小不一,霉灰看上去象花粉,有柱头,风吹柱头灰落,颜色变浅,到后来太阳一晒即刻干枯,扒开病斑,看上去不见叶肉,只见叶表。对此病我们束手无策,请告诉我们发病原因及防治办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视异绒螨产卵对不同土壤含水量的选择性观察

蛛形学报 1994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除含水量为5%和17.5%的土壤外,无视异绒螨在含水量为7.5%~15%的范围内均可产卵,其中以含水量为12.5%的土壤产卵量最高,与其它土样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供试的土样分为3个类型,即最适产卵型(土壤含水量为12.5%)、适宜产卵型(土壤水量为7.5%~10%)和不宜产卵型(土壤含水量为5%、15%和17.5%)。

关键词: 无视异绒螨 产卵 土壤含水量 选择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不同类型种质资源鉴定及其利用途径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小麦不同类型种质资源鉴定及其利用途径研究王美玲,李世平,常桂林(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临汾041000)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是小麦育种的物质基础。建国以来,我国小麦育种工作的进展和突破都依赖于关键性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小麦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