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菠萝果实维生素C含量
《福建果树 》 2007
摘要:本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菠萝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系统采用Venusil XBP-C18柱(4.6×250 mm,5μm),柱温35℃,以0.2%偏磷酸水溶液作流动相,流速1 m l.m in-1,检测波长240 nm,维生素C浓度在0.1~1.0 mg.m 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回收率99.89%,标准偏差0.91,变异系数2.08%,操作简便、灵敏、可靠,适用于菠萝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16SrDNA检测与PCR-RFLP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07 CSCD
摘要:采用PCR技术对假臭草丛枝病原进行分子检测及巢式PCR扩增,得到1189bp的植原体16SrDNA片段,将该片段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并将与已知的植原体序列共同构建系统发育树,试图明确其与已知植物原体种类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打下遗传基础。结果显示出所检测假臭草病株样品感染同种类型的植原体。直接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序列显示出与16SrII组植原体有较高的同源性,假臭草丛枝病与植原体16SrII组中的花生丛枝病、番薯丛枝病和中国木豆丛枝病同源率最高,达到98.5%,因此可以认为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属于16SrII组,即花生丛枝病组(PnWB)。
关键词: 假臭草 丛枝病 16SrDNA 植原体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棉花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在植物细胞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在ABP1蛋白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方法,首次克隆了棉花ABP1基因cDNA的3′和5′末端。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824 bp编码190个氨基酸,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植物ABP1蛋白家族的所有特征,被命名为GhABP1。棉花ABP1所包含的BoxA,Box B和Box C区在植物ABP1家族中是高度保守的。它的C末端氨基酸残基WDE在蛋白质的折叠及ABP1在质膜上的功能活性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棉花ABP1的C末端带有KDEL残基区,这个KDEL区表明它被定位在内质网上。用Clustal W软件进行多重比对分析表明,棉花ABP1与拟南芥、向日葵、油菜、辣椒、甘菊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2%,72%,71%,70%和7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棉花在进化上与萝卜、拟南芥和油菜聚为一类。序列分析表明此基因为生长素结合蛋白基因家族的新成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