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株椰心叶甲分离物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形态学方法对2株从自然罹病死亡的椰心叶甲虫尸上分离到的致病菌株Dz01和Ma4进行了鉴定,发现2个菌株在菌丝、瓶梗和分生孢子等形态特征上与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基本一致,可将2个菌株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基于Dz01和Ma4菌株和其它31个代表绿僵菌主要种或变种菌株rDNA上ITS1-5.8S-ITS2区序列构建的最大简约树显示,Dz01和Ma4菌株均聚在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所构成的分支中,这为2个菌株形态学鉴定结果提供了分子依据。


水果番木瓜品种适应性比较试验
《广西热带农业 》 2007
摘要:本试验对台农1号、台农2号、红妃、日升和夏威夷5个水果番木瓜品种进行品种适应性比较,结果表明台农1号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其平均单株产量31.55 kg,折合667 m2产量7014.6kg,单果重0.64 kg,果形美观,肉厚,总糖含量高,糖酸比高,品质好,早熟,适合在广西栽培。红妃平均单株产量33.20 kg,折合667 m2产量7381.5 kg,单果重1.07 kg,虽然产量最高,但单果重太大,品质也不及台农1号,欠符合目前市场消费习惯。台农2号产量中等,果肉薄、总糖含量不高,品质一般。日升和夏威夷果小肉薄,总糖含量偏低,产量也低,不宜在广西大面积推广。


甘薯中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已知的NBS-LRR类抗病基因蛋白质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用以扩增甘薯基因组中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获得一条大小约500 bp的扩增片段,克隆测序后得到20个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片段RGAS。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P-loop、Kinase-2a和Kinase-3a及GLPL区等几个保守区,并且可分为TIR-NBS-LRR和non-TIR-NBS-LRR两个亚类。其中10个TIR亚类RGAS与已克隆的N、L6、M等抗病基因相应区段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21%-44%,而10个non-TIR亚类RGAS与已克隆的Prf、RPM1、RPS2等抗病基因相应区段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15%-46%。这些抗病基因同源片段(RGA)可做为分子标记筛选甘薯的抗病候选基因。
关键词: 甘薯 NBS-LRR同源序列 抗病基因


温度影响印楝素A及同系物降解动力学研究
《现代农药 》 2007
摘要:研究温度对印楝素A、6-deacetylnimbin、6-deacetylsalannin、nimbin和salannin 5种同系物稳定性的影响。建立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印楝素A及同系物的一级降解动力学模型,计算印楝素A及同系物降解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温度效应系数(Q)、活化能(Ea)、活化焓(?H)和活化熵(?S)。结果表明,印楝素A及同系物在25℃条件下较为稳定,大于35℃时降解速率明显增大。印楝素A、6-deacetylnimbin、6-deacetylsalannin、nimbin和salannin 5种同系物的活化能分别为98.49kJ/mol、92.43kJ/mol、96.76kJ/mol、95.23kJ/mol和104.79kJ/mol,活化焓分别为95.84kJ/mol、89.78kJ/mol、94.11kJ/mol、92.58kJ/mol和102.14kJ/mol,活化熵分别为10.68kJ/mol·K、1.60kJ/mol·K、19.58kJ/mol·K、4.76kJ/mol·K和27.32kJ/mol·K。印楝素A及同系物在环境中的降解反应是自发反应,在环境中易自然降解。


香蕉炭疽病菌不同菌株的特性比较
《热带作物学报 》 2007 CSCD
摘要:对采自海南、广东、广西及云南4省(区)的27株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Berk.&Curt.)Arx]进行了致病性、培养性状、生物学特性及对多菌灵敏感性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致病性,培养性状包括菌落形态、产孢量及孢子大小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等均存在很大差异,但相互间无相关性,也与采集地无关,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变化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该菌最适的培养温度为28~30℃,最适pH为5~7,最适的碳源为香蕉果皮提取物,最适氮源为营养肉汤、牛肉浸膏、酵母浸膏、蛋白胨,12h光暗交替培养对菌丝体生长最有利。
关键词: Colletotrichum musae(Berk.&Curt.)Arx 致病性 培养性状 生物学特性 多菌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