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龙椒五号大羊角椒
《北方园艺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组织培养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途径,从山西省文水县尖椒群体中筛选出突变株,通过茎尖培养及体细胞繁殖得以快速稳定,从而育成果大、高产、抗病新品种龙椒5号。其果色淡绿,果长20~25cm,果横径3~4cm,单果重50g左右,单株结果数30个左右,果肉厚脆嫩,适于保护地及露地栽培,一般露地亩产可达3500~4000公斤。
关键词: 羊角椒,常规育种,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照外源DNA导入小麦诱变效果的研究——D_3代变异及遗传分析
《核农学通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辐照外源DNA导入小麦D3代的性状变异,进行了遗传分析。D1和D2代出现的变异,大多可以遗传,部分株系在D3代得到稳定。表明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辐照外源DNA,明显提高了基因转移和诱变作用,有利于提高育种效果、加速育种进程。
关键词: 辐照外源DNA,小麦,D_3代,诱变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新品种“黑亚11号”的选育
《中国麻作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黑亚11号是选用优质、高纤、抗逆性强的不同类型亲本杂交,经多次选择育成的早熟、长麻率高、纤维品质好、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的新品种。原茎、纤维、种子产量分别为6692.0kg/ha、954.4kg/ha、560.7kg/ha,比对照品种黑亚七号增产11.8%、27.1%、14.4%。机制长麻17.9%,比对照高2.6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8kg、分裂度450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平易涝地机械化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平易涝地不良的耕层土壤环境,是作物高产稳产主要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化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为作物生育和高产稳产创造了良好生态环境,改善了土壤不良理化性状和作物光合性能,大豆增产15.1%、玉米增产17.6%,是改变低平易涝地低产面貌的有效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主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
《农民致富之友 》 1997
摘要:马铃薯是我国的高产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目前马铃薯生产中,常因病害严重给生产和贮藏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对马铃薯病害的识别防治已引起普遍重视。 一、马铃薯主要病害的症状 1.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均能受害。叶片发病,起先发生在叶尖和叶缘,出现绿色水渍状的斑点,在潮湿环境下病斑迅速扩大变为褐色焦斑,在边缘生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叶背特别多。在干燥时,病斑停止扩展,病部变褐变暗,病斑边缘也不产生白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抗寒李新品种“绥李三号”栽培技术
《林业科技通讯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极抗寒李新品种“绥李三号”栽培技术极抗寒李新品种“绥李三号”是我所育成的优良品种。该品种1992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近年来已成为东北三省、内蒙古的李树主栽品种,面积达3.13万hm2左右。在山东、山西、新疆等地有部分栽培。1建园1.1园地选择李树对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