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龙江省葡萄引种栽培技术总结
《北方果树 》 1996
摘要:黑龙江省葡萄引种栽培技术总结贾兰虹(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150069)黑龙江省位于我国最北部,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在-5.7—4.1℃,极端低温为-30—-40℃,全年有效积温1700—2750℃,无霜期110—150天,夏季降水集中,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射选育大豆新品种合丰36号的研究
《作物研究 》 1996
摘要:以60CoΥ射线辐射处理合交8413F1,育成了早熟、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合丰36号,一般产量2250~3000kg/hm2,增产幅度为10%~127%。结果表明,杂交和辐射结合是成功有效的大豆育种方法
关键词: 大豆;品种;辐射育种;合丰36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优质小麦龙麦20丰产栽培技术
《农民致富之友 》 1996
摘要:一、特征特性 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培育的小麦新品种龙麦20,为早熟水肥类型品种,生育期80天左右。对温光反应较迟纯,适应面较广。适宜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二洼地、沿江地和有灌水条件的地块种植、在黑龙江省南部各县也可进行粮菜复种。 该品种矮秆大穗大粒,植株高度为80—85公分,秆强不倒、抗各种病害,活秆成熟,千粒重41—43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树生产应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
《林业科技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果树生产应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赵艳华(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近几年来,牡丹江市果树生产发展很快,全市果树面积由1990年的1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21万亩,并且今后还要以每年3~4万亩的速度发展,到本世纪末累计将达到40万亩。随着果树生产的大发展,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地区大豆精播抗旱保苗措施
《作物杂志 》 1996
摘要:半干旱地区大豆精播抗旱保苗措施于海林(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嫩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市161041)1993~1994年连续两年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的碳酸盐黑钙土上,探讨了半干旱条件下大豆精播的抗旱保苗措施。在分析当地降水特点和春季土壤水分规律的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南繁加代鼠害的防治
《大豆通报 》 1996
摘要:大豆南繁加代鼠害的防治胡喜平,刘忠堂,郭泰,齐宁,张荣昌(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佳木斯,154007)为了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大豆杂种后代冬季南繁加代。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春大豆区育种的一种常用方法。黑龙江省的大豆南繁基地设在海南省三亚市保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牡丹江地区常见果树的防寒
《中国林副特产 》 1996
摘要:果树防寒是果树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防寒质量以及是否及时,直接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产量,甚至影响到植株能否存活。因此,根据不同果树种类和品种的抗寒能力,产生冻害的时期和原因,确定各种果树的防寒方法。1 直立栽培果树的防寒目前在牡丹江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的是小苹果、梨、李、杏等。由于它们的抗寒性较强,因而往往在防寒措施上容易受到忽视,常导致树体遭受冻害,给生产带来损失。因此,对这些直立栽培的树种其简易防寒的措施有如下几种。1.1 树干涂白包草 树干涂白一般在落叶后开始,白涂剂的配方是:水50公斤,生石灰15公斤,食盐4公斤和适量的展着剂。涂白的高度应在主枝分杈部分以下。树干包草应在10月中旬进行,厚度5cm,高度达主枝分杈部分以下。第二年春解除防寒草。1.2 根茎培土 在树干包草后于果树基部培土高30cm。牡丹江地区培土适期为10月下旬。次年春撤除防寒土,注意将土送回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P~(32)内辐射选育的玉米稳定突变系辐2691及其应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利用P~(32)内辐射选育的玉米稳定突变系辐2691及其应用陈喜昌(黑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所)1育成经过1979年用P32β射线内辐射处理(大风/俄43)F1合子期,以后经过多年自交,穗行选择,于1985年筛选出株型收敛,中早熟高配合力的自交系。2辐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年份粒用高粱的生育动态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 1996
摘要:干旱在东北地区是经常发生的,如何在干旱条件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粱产量是科研和生产所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试验分析探讨了干旱年份晋杂4号粒用高粱的干物质积累、干物质分配、干物质生长率、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产量形成与产量组分等的变化规律,以便为栽培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粱,晋杂4号,干旱,生育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啤酒大麦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啤酒大麦区域试验中的应用阚晓玉(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现行的大麦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处理大都采用方差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此方法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如主要采用产量因素进行数理统计采用因素比较单一。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