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铭;
易克贤;
《 福建热作科技
》
2006
摘要: 本文阐述目前栽培剑麻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总结了国内外剑麻选育种的概况及经验。从常规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方面评述了剑麻育种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剑麻选育种工作快速进展的几个主要因素。根据剑麻本身遗传特点以及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剑麻近远期育种目标及今后育种工作的主要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
龙舌兰科
遗传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常明进;
李春强;
彭明;
《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阐述了天然抗癌新药紫衫醇的作用机理及生产途径,探讨了紫杉醇生产、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紫杉醇
天然药物
细胞培养
红豆杉
莫圣书;
赵冬香;
《 华东昆虫学报
》
2006
摘要: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芒果横线尾夜蛾触角感觉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芒果横线尾夜蛾成虫触角上有5种类型的感觉器,分别为毛形感觉器、刺形感觉器、锥形感觉器、腔锥形感觉器和柱形感觉器。这些感觉器在成虫中存在雌雄二型性,其中雌雄虫都具有毛形感觉器Ⅰ型和Ⅱ型、刺形感觉器、锥形感觉器Ⅰ型和腔锥形感觉器等四种类型的感觉器,其中以毛形感觉器最多,约占全部感觉器的72%。而锥形Ⅱ型和柱形感觉器只存在于雄虫触角上。
关键词:
横线尾夜蛾
触角
感觉器
超微结构
周祥;
黄光斗;
马子龙;
赵松林;
周焕起;
《 热带作物学报
》
2006
CSCD
摘要: 研究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对寄主的选择性、适宜性和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5+5)%,光周期12h(L):12h(D)条件下,椰心叶甲啮小蜂主要选择寄主的预蛹和1,2日龄蛹。选择系数、平均寄生率分别为0.2276,0.2116,0.1951和77.78%,77.22%,66.67%,高于其他日龄蛹。不选择6日龄蛹,末龄幼虫只有近预蛹时才被选择。寄主被寄生后,其虫态、日龄不影响小蜂生长发育历期的长短,而对其出蜂率、出蜂量以及性比影响较大。测定这3项指标,结果表明:寄主的预蛹和1,2日龄蛹最适合啮小蜂的生长发育。其功能反应方程为:Na=0.3388N/(1+0.0715N),其寄生量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高,但寄主密度达一定范围时,寄生量保持一定水平。椰心叶甲啮小蜂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为:a=1.62116P-0.7264,表明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效果下降。因此,在大量培养繁殖或田间释放该蜂时,应选择适当的密度,才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椰心叶甲啮小蜂
椰心叶甲
选择性
适宜性
功能反应
凌青根;
《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摘要: 简述我所期刊发行工作的现状,分析我所期刊发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期刊发行
问题
对策
高兆银;
胡美姣;
李敏;
杨凤珍;
《 广东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 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涂膜对芒果(台农1号)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能够推迟芒果果实乙烯高峰的出现,抑制果实呼吸强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升高,抑制果皮转黄和果肉变软,减少失重,延长芒果贮藏时间,且对芒果采后病害有抑制作用;在供试的4种浓度中,以1.5%壳聚糖涂膜的保鲜效果较好。
关键词:
芒果
壳聚糖
涂膜
贮藏
栾乔林;
李胜;
罗微;
林清火;
《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通过将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土壤、叶片营养诊断技术结合,在充分考虑橡胶园供肥特性、胶园产量水平、目标产量和橡胶树叶片营养、化肥利用率和肥料特性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以海南省龙江农场为例,基于GIS软件MapInfo,建立精准变量施肥的田间土壤养分和叶片养分信息数据库,进行橡胶树营养诊断分析,提供施肥决策支持,并指导变量施肥作业。
关键词:
GIS
橡胶树
营养诊断
信息系统
冯翠莲;
曾艳波;
蔡文伟;
张树珍;
《 分子植物育种
》
2006
CSCD
摘要: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是植物遗传转化的一种首选方法。为了获得较高的转化率,往往需要选择对转化目标植物敏感的农杆菌菌株。本实验利用冻融法将农杆菌LBA4404/pCG-Ⅱ中的目的片段转移到农杆菌EHA105中,通过PCR扩增、斑点杂交和测序,证明了农杆菌LBA4404/pCG-Ⅱ中的目的片段已成功转移到农杆菌EHA105中。利用该方法更换农杆菌菌株,可满足不同植物对不同农杆菌菌株的要求。
关键词:
农杆菌
感受态细胞
Mini-Ti质粒
转化
冻融
PCR
点杂交
张希财;
林位夫;
《 热带农业科学
》
2006
摘要: 综述了油棕育种方法及研究进展,简述了国内外油棕引种情况。
关键词:
油棕
引种
育种
王真辉;
安锋;
陈秋波;
《 热带农业科学
》
2006
摘要: 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Grisebach)King et Robinson]属于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植物,原产南美,现入侵亚洲和大洋州等地,入侵各种生境后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属于区域性恶性杂草。本文介绍和评述了假臭草的植物学特征及分布、主要危害、研究现状、管理对策和防除措施等,并建议积极开展假臭草入侵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
假臭草
入侵杂草
植物学特征
管理对策
防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