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月龄生长公牛日粮营养物质消化规律的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 2005
摘要:本试验选用3头6月龄左右断奶中国荷斯坦公牛,在试验全程喂以相对稳定的日粮,从2003年11月1日开始,到2004年6月20日结束,用以测定中国荷斯坦生长公牛在不同生长期对饲粮中各营养成分的代谢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的DM、OM、NDF、ADF、淀粉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随着生长犊牛的月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并且9月龄以后,DM、OM、NDF、ADF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增长不明显(P>0.05),淀粉的表观消化率则在11月龄以后增长不明显(P>0.05)。氮的净吸收率随着生长犊牛的月龄的增加而下降(P<0.05),且在9月龄以后下降不明显(P>0.05)。


香蕉ACC氧化酶基因(MAO3)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园艺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同源扩增得到香蕉(Musa acuminata)ACC氧化酶基因(MAO3)的核心部分,再通过3和5RACE扩增上、下游序列以及Genome-Walker的方法得到启动子部分,共获得3718bp长度的序列。将所得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香蕉中ACC氧化酶的氨基酸序列非常保守,各序列间的同一性高达99%,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中ACC氧化酶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66·7%~71·8%之间。组织原位杂交试验表明MAO3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初步认为是在韧皮部筛管组织中特异表达。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实时监测到了MAO3基因和香蕉乙烯受体基因ERS2受机械伤诱导的定量变化。
关键词: 香蕉 MAO3基因 克隆 同源性分析 组织特异表达 机械伤诱导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05 CSCD
摘要:核糖体失活蛋白是一类作用于rRNA而抑制核糖体功能的毒蛋白,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核糖体失活蛋白分为3类:第1类是单肽链蛋白,分子量大约30kD,一般为碱性糖蛋白,具有RNAN-糖苷酶活性;第2种类型是异源二聚体蛋白,分子量大约为60kD,A链具有RNAN-糖苷酶活性,B链是一个对半乳糖专一的凝集素,B链可以分别或同时与真核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或糖脂的半乳糖部分结合,介导A链逆向进入胞质溶胶;第3种类型是先合成无活性的核糖体失活蛋白前体,然后在涉及形成活性位点的氨基酸之间进行酶解加工。核糖体失活蛋白通过对核糖体大亚基RNA的3'端茎环结构中一个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区域的作用,破坏核糖体大亚基RNA的结构,使核糖体失活。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功能主要通过2个方面产生,即RNA的N-糖苷酶活性和RNA水解酶的活性。核糖体失活蛋白不仅对病毒具有广谱抗性,而且对真菌和昆虫也有抗性。核糖体失活蛋白可以给植物提供对病毒和真菌的广谱抗性,这为我们利用有关的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提高植物对病毒和真菌的抗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巴西橡胶树割胶树皮伤口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变化
《热带作物学报 》 2005 CSCD
摘要: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巴西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Muell.Arg.)割胶树皮伤口的变化,并测定了乳管中重要的防卫蛋白质几丁质酶在树皮伤口的积累和消失。结果表明,割胶诱导割口树皮组织产生伤害反应使割口得到保护。割口树皮依次出现3种防卫机制:⑴乳管预先形成的物理和化学防卫物质(橡胶粒子和包括几丁质酶在内的防卫蛋白质)在树皮伤口表面和乳管伤口末端的积累;⑵伤口周围的组织形成的化学防卫物质单宁、木质素和木栓质等;⑶在较长时间停止割胶(如冬季停割)时形成防卫结构创伤周皮。前两种防卫机制的作用是暂时的,只有最后创伤周形成时,树皮伤口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