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种杧果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西南农业学报 》 2005 CSCD
摘要: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Sacc 和ColletotrichumacutatumSimmonds均能引起果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其中C gloeosporioides为主要病原。分生孢子形态的差异是区分2种果炭疽菌的主要依据。C gloeosporioides菌丝体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8、28和32℃,C acutaturm菌丝体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6、28和24℃。弱酸、弱碱及中性条件有利于两种炭疽菌的菌丝体生长及孢子萌发,pH3时有利于C acutatum产孢,而C gloeosporioides在pH7时产孢量大。葡萄糖、果糖、蔗糖有利于C gloeosporioides的菌丝体生长,淀粉有利于其产孢;蔗糖、果糖有利于C acutatum菌丝体生长,蔗糖、麦芽糖有利于其产孢。两种炭疽菌对多菌灵、特克多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C acutatum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低于C gloeospozqoides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
关键词: 杧果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 ColletotrichumacutatumSimmonds 炭疽病菌 生物学特性


双T-DNA表达载体转化大豆的研究
《大豆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含有筛选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双T-DNA共转化表达载体pLIN61,经农杆菌EHA101介导,采用子叶节转化法转化大豆,使用除草剂Glufosinate作为筛选剂,获得了一批携带有玻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转基因大豆,转化效率为2.0%,共转化频率及实际转化率分别为56.25%、1.12%。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玻璃苣D6D已经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上。RT-PCR检测结果显示,玻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转基因大豆的转录水平上得到了表达。
关键词: 共转化表达载体 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转基因大豆


渭北几种柿树的叶片结构与抗旱性关系研究
《北方果树 》 2005
摘要:对渭北旱区多年生柿树火柿、水柿、木洼柿和柿属君迁子气孔形态和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柿树对干旱有一定的适应性,其气孔的大小与气孔指数成正相关,气孔在中午表现有“午休现象”;干旱影响柿树叶片的形态建成,表现为春季叶片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厚度比值、细胞密集度大于其秋叶的比值。从柿树叶的结构和生理特性上看,柿树具有偏旱生植物的倾向。


海南岛长蒴母草和金腰箭上存在粉虱传双生病毒的侵染
《热带作物学报 》 2005 CSCD
摘要:从海南儋州的长蒴母草(Linderniaanagallis)上采集了呈现叶脉黄化、叶背叶脉突起的3个病样,从金腰箭(Synedrellanodiflora)上采集到叶片不均匀褪绿、叶背叶脉突起的3个病样。利用根据粉虱传双生病毒基因组DNA基因间隔区及外壳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的简并引物,对这6个样品进行了PCR检测,结果发现所有样品均能扩增到预期大小的DNA片段。PCR产物经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BLAST结果表明,该序列为双生病毒基因组DNA序列,该2种杂草上均存在双生病毒的侵染。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热带农业工程 》 2005
摘要:在简要阐述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现状及市场前景基础上,分析了国际环境对我国橡胶产业的影响和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