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50条记录
农业施肥与生态环境

热带农业科学 2004

摘要:分析了农业施肥对生态环境系统中的土壤生态环境、水体环境及大气环境的负面效应,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施肥措施。

关键词: 施肥 环境污染 农业生态 环境效应 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澳大利亚稀树草原概况

热带农业科学 2004

摘要: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出发,简述了澳大利亚稀树草原上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动物的生活习性;介绍了火对稀树草原的影响,以及目前稀树草原的水土流失状况;概述了澳大利亚对稀树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关键词: 稀树草原 澳大利亚 资源保护 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热带杂草挥发油干扰小菜蛾行为的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嗅觉反应研究了3种热带杂草挥发油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热带杂草挥发油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成虫有好的驱避作用,且随挥发油量的增加驱避作用加强,白花蒿Artemisiaargyi和假Piperbetle2种挥发油比飞机草Eupatoriumodoratum挥发油对成虫的驱避作用更明显.在产卵驱避和拒食作用试验中,3种热带杂草挥发油对小菜蛾表现出一定的产卵驱避作用和拒食作用,且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产卵驱避和拒食作用加强,随着时间的延长产卵驱避作用和拒食作用减弱.3种挥发油的产卵驱避效果和拒食活性大小分别为:假挥发油>飞机草挥发油>白花蒿挥发油.

关键词: 热带杂草 小菜蛾 挥发油 干扰 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硝酚钠水剂在妃子笑荔枝上的应用效果

热带农业科学 2004

摘要:妃子笑荔枝应用1.4% 复硝酚钠的试验结果表明,1.4% 的复硝酚钠水剂1 500~3 000倍液对妃子笑荔枝的挂果和单果重无影响,但可增加妃子笑荔枝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其果实品质。

关键词: 复硝酚钠 荔枝 生长调节剂 座果率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山蛭蛭素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2004

摘要:以海南山蛭(Haemadipsahainana)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合成的2段30个寡聚核苷酸的序列为引物,经过PCR扩增,分离海南山蛭中的蛭素基因,获得了1条大小约237 bp的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经筛选与检测,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克隆的海南山蛭蛭素基因的大小为231 bp,与Dr. Burkhard报道的印度山蛭蛭素cDNA序列相比,其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9.9%。

关键词: 海南山蛭 蛭素基因 PCR 克隆 转化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皮氏叶螨生物学特性观察及5种药剂毒力测定

热带作物学报 2004 CSCD

摘要:观察了6个温度条件及9种寄主植物对皮氏叶螨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并进行了5种药剂对此螨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4~32℃为皮氏叶螨发育、存活和产卵的最适合温度,番木瓜为皮氏叶螨的最适宜寄主,其次为香蕉和番荔枝。香蕉品种间比较,巴西蕉和贡蕉分别为皮氏叶螨的最适和最不适宜的芭蕉属寄主。5种农药对皮氏叶螨雌成螨的毒力大小顺序为阿维菌素>阿维·氯>哒螨灵>果好迈>辛硫磷,其LC50分别为0.0586,0.4415,34.6817,35.0268和96.1017μg/mL。

关键词: 皮氏叶螨 寄主 温度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印楝叶水提物加稳定剂对谷蛾产卵的忌避作用

热带作物学报 2004 CSCD

摘要:进行了印楝叶水提物对谷蛾(Tinea granella)成虫产卵忌避活性的仓储试验。根据印楝素的结构特点,通过添加稳定剂处理,增强其稳定性,延长活性物的药效时间。结果表明,印楝叶水提物对谷蛾成虫产卵的忌避作用效果极显著,并以加入植酸+柠檬酸的处理组合效果最理想,处理后第1个5d和第2个5d的忌避率分别达到91.0%和81.8%;异抗坏血酸次之,忌避率分别为86.7%和75.7%。

关键词: 印楝素 稳定剂 谷蛾 忌避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公害咖啡生产技术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成花的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热带农业科学 2004

摘要: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鉴别和克隆了一系列重要的与植物成花有关的基因,为深入探讨植物成花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简述了与该研究领域有关的部分重要内容,包括植物成花转变的突变、植物成花过程中的基因调控途径和控制成花转变的基因的分子特征等,并提出了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成花 分子调控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果实潜伏侵染真菌研究

中国果树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埘海南省香蕉果实潜伏侵染病原真菌的研究表明,供试地区之间香蕉果实真菌带菌率没有显著差异,而香蕉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带菌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幼果带菌率最低,成熟期果实带菌率最高;香蕉果实不同部位的带菌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轴部的带菌率最高,香蕉上部、中部、下部带菌率较低。在分离出的12种真菌中,有8种是潜伏侵染病原真菌,其中Colletotrichum musae为最主要潜伏侵染真菌,其次是Fusarium spp.、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另外还有Verticillium theobromae、Nigrorpora oryzae、Rhizopus stolonifer、Curvularia sp.和Pestalotiopsis sp.。

关键词: 香蕉 潜伏侵染 真菌 海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