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

摘要:论述了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农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并且培养新型农民,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之程;培养新型农民,应着力抓好农民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应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还要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应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应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必须有管理作保证诸方面,系统阐述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提高农民素质的方向与途径。

关键词: 培养 造就 新型农民 发展 现代农业 前提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犬肠梗阻的诊治报告

中国畜牧兽医 2008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0%多·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及白粉病田间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摘要:对30%多.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用30%多.酮可湿性粉剂按照1500g/hm2、1800g/hm2间隔7-10d连续喷施2次,对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2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47%、81.58%和80.67%、82.87%,可以作为防治小麦中后期病害的药剂。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白粉病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中多菌灵的HPLC分析方法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建立了桃中多菌灵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样品以甲醇萃取二氯甲烷净化,以安捷伦公司产的Eclipse XDB-C18柱(粒径5μm,4.6 mm×250 mm)进行分析,流动相(V甲醇∶V水=50∶50)流速为0.8 ml/min。桃样品中多菌灵的平均回收率为81.5%~97.3%,相对标准偏差(RSD)≤5.14,方法检出限为0.02 mg/kg。

关键词: 多菌灵 HPLC 测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麦1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宁麦13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专用弱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已成为长江中下游麦区主推的弱筋小麦品种之一。结合该品种近年来大面积生产实践的表现,提出几点高产栽培技术要领。

关键词: 宁麦13 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徐稻3号水稻超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徐稻3号的超高产栽培试验研究,明确了徐稻3号在江苏连云港地区作为麦茬稻人工育秧移栽要获得800 kg/667m2左右产量的最佳播种期为5月5~10日,秧田播种量控制在35 kg/667m2以内,氮肥施用量为22~23 kg/667m2,水稻生育前期与后期氮肥施用量的比例为(5.5~6)∶(4~4.5)。

关键词: 徐稻3号 超高产 播期 肥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徐州农科所近年培育的棉花新品种

农业科技通讯 2008

摘要:"十五"以来徐州农科所在国家攻关、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及江苏省攻关、高技术研究等课题资助下,将棉花传统育种与高技术研究相结合,经过多年研究,培育出一批产量高、品质好、抗枯、黄萎病、抗棉铃虫的棉花新品种、新组合。其中苏棉20号和徐杂3号200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良种补贴品种。将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相结合,使科技成果在棉花生产上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关键词: 棉花 新品种 抗病 抗虫 良种补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内不同栽培部位和着生位置切花百合叶片光合作用的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活体测量的方法,分析了日光温室中不同栽培部位和不同着生位置切花百合品种索蚌叶片的光合作用,以及温度、光照、CO2浓度等因素对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百合的栽培部位和叶片着生位置不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也不相同,同一畦面以畦面中部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其次为畦面北侧和南侧植株的叶片;同一植株以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其次为中部和下部的叶片。

关键词: 切花百合 光合作用 净光合速率 日光温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稻12号的选育及应用

中国种业 2008

摘要:淮稻12号是淮阴农科所近期育成的一个迟熟中粳糯稻新品种,该品种通过江苏省迟熟中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熟期适中等特点,于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碱性蛋白酶(alcalase)水解鹰嘴豆分离蛋白的工艺优化

中国粮油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碱性蛋白酶alcalase水解鹰嘴豆分离蛋白的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最佳水解条件为:pH,9.0;反应温度(T),50℃;底物浓度[S],4%;酶与底物浓度比[E/S],0.4 AU/g。在最佳条件下水解100 min水解度可达52.65%。

关键词: 鹰嘴豆 分离蛋白 酶解 碱性蛋白酶 水解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