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7013条记录
生鲜乳品质的影响因子——酸度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

摘要:酸度是近年来生鲜乳中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酸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生鲜乳的新鲜度,从而影响生鲜乳的品质。通过综述生鲜乳中酸度的来源、正常范围、酸度不正常的原因,提出了酸度异常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酸度 生鲜乳 品质 预防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奶中布鲁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动物医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牛奶中直接提取布鲁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以牛奶中的布鲁菌作为研究对象,对几种常见的细菌基因组核酸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功能酶标仪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提取的DNA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碱裂解法、酚-氯仿抽提法和加热煮沸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有酚类或蛋白残留,DNA纯度较差;CTAB法和Chelex-100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有RNA污染;溶菌酶法、试剂盒法和SDS法提取的DNA质量较好;碱裂解法、酚-氯仿抽提法、试剂盒法条带较暗,提取得到的基因组DNA产物浓度较低;碱裂解法、加热煮沸法和Chelex-100法条带存在不同程度的降解;溶菌酶法、SDS法和CTAB法条带较为清晰和明亮。综合比较,SDS法对于牛奶中布鲁菌基因组DNA提取效果最好。试验对几种国内外常用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进行系统的比较,确立了牛奶中布鲁菌DNA的提取方法,为布鲁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提供了试验依据。

关键词: 牛奶 布鲁菌 基因组 提取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东部旱区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播期与密度效应分析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

摘要:为在内蒙古东部旱区生态环境条件下更好地推广栽培大麦新品种,集成最佳综合配套高产技术,以获得高产、稳产与优质大麦籽粒,研究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对二棱大麦新品种蒙啤麦5号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啤麦5号在东部旱作生态区最佳播种时期为5月10日左右,播种密度为36万~40万株/667 m2为宜,产量可达469.36 kg/667 m2,千粒质量可达53.5 g,其品质符合国家酿造标准要求。分析表明,播期和密度对大麦产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 <0.05),因此选择适宜的播期和密度可促进该品种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 大麦 蒙啤麦5号 播期 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植物提取物在动物氧化应激中的研究概况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畜牧业转型升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模式持续推进的大形势下,如何减少和控制动物机体的氧化应激已经成为我国畜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安全高效、残留及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其作为畜禽抗氧化应激剂在减少畜禽疾病、提高生产性能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本文通过对天然植物提取物中抗氧化应激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途径进行归纳与总结,旨在为天然抗氧化应激活性成分以及畜禽抗氧化应激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抗应激 氧化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呼伦贝尔短尾羊与戈壁羊杂交效果分析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

摘要:为了改善戈壁羊体型小、尾型大的特性,引入呼伦贝尔短尾羊作为父本,采用引入杂交的育种方式,对其开展杂交选育研究。通过对早期生长发育对比分析发现,戈壁羊和F_1代、F_2代羔羊0~3月龄的早期生长发育规律一致,从2月龄以后,杂交F_2代羔羊的生长发育快于F_1代和戈壁羊羔羊;通过计算0~3月龄平均日增重,戈壁羊和F_1代、F_2代羔羊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21.189、138.978、170.133 g,说明F_2代羔羊的生长发育速度最快,戈壁羊羔羊最慢;最后通过对比3月龄的体尺和尾型发现,F_2代羔羊的体高、体长、胸围均显著大于戈壁羊羔羊,F_2代3月龄羔羊的尾长和尾宽分别为7.596 0 cm和7.268 1cm,且显著小于戈壁羊羔羊。研究结果说明用呼伦贝尔短尾羊杂交改良戈壁羊,可有效地增大戈壁羊的体型,减小尾型,杂交效果显著。

关键词: 呼伦贝尔短尾羊 戈壁羊 引入杂交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嫁接育苗管理技术

现代农业 2018

摘要:黄瓜(Cucumber)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黄瓜属(Cucumis)植物,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果实颜色呈油绿或翠绿色,表面有白色小刺。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是我国温室园艺的主栽作物之一。黄瓜作为人们喜食的一种蔬菜,在我国北方主要采用设施栽培。由于设施内连年种植,重茬、病虫害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相当严重,枯萎病、炭疽病和根结线虫等土传病虫害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与品质。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花蒿提取物对奶牛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菊科植物黄花蒿乙醇提取物,研究其对瘤胃中乙酸、丙酸、丁酸等发酵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CLA合成的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B.fibrisolvens)和蛋白溶解梭菌Clostridium proteoclasticum(C.proteoclasticum)的影响,旨在阐明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奶牛瘤胃发酵的作用,并从瘤胃层次探明其对牛奶中CLA合成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5头体重为(600±29)kg、胎次2-3、泌乳期(158±3)d及泌乳量(22.8±1.8)kg·d-1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试验牛统一管理,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天饲喂2次、挤奶2次(早上4:30、下午16:30)。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组,分别是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每组5头牛。试验1组黄花蒿乙醇提取物的添加量为96 g/(d·头),试验2组黄花蒿乙醇提取物的添加量为160 g/(d·头)。试验期40 d,前9 d为预饲期,10—40 d为正式期。【结果】奶牛日粮中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可以增加瘤胃中pH值,其中两个试验组pH值分别增加了2.63%和8.61%,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均降低了瘤胃中VFA的含量,除异戊酸和戊酸低剂量黄花蒿乙醇提取物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组乙酸、丙酸、丁酸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均增加了瘤胃液相和瘤胃液混合物中B.fibrisolvens的相对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降低了瘤胃固相中B.fibrisolvens的相对百分比,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均降低了瘤胃液相和瘤胃固相中C.proteoclasticum的相对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增加了瘤胃液混合物中C.proteoclasticum的相对百分比,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奶牛日粮中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影响瘤胃发酵,对瘤胃不同内容物中B.fibrisolvens和C.proteoclasticum影响不同,总体趋势是增加瘤胃中B.fibrisolvens的相对百分比,降低瘤胃中C.proteoclasticum的相对百分比,有利于调控CLA的生成。

关键词: 黄花蒿乙醇提取物 奶牛 瘤胃 溶纤维丁酸弧菌 蛋白溶解梭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理阶段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多样性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生理阶段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多样性。选取处于围产前期、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的经产荷斯坦奶牛各4头,共16头,采集瘤胃液用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提取微生物DNA,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测定瘤胃细菌组成。结果表明:1)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乙酸/丙酸显著高于泌乳期(P<0.05)。围产前期奶牛瘤胃丙酸浓度显著低于泌乳期(P<0.05)。2)在门的水平上,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泌乳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门则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拟杆菌门、SR1细菌、蓝菌门、柔膜菌门、TM7细菌和纤维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泌乳期(P<0.05),而泌乳期各阶段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泌乳期(P<0.05)。3)在科的水平上,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科为普雷沃氏菌科,而泌乳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科为琥珀酸弧菌科和普雷沃氏菌科。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普雷沃氏菌科、瘤胃菌科、理研菌科、BS11细菌、RF16细菌、SR1细菌、Gastranaerophilales、克里斯滕森菌科、TM7细菌、RF9细菌和纤维杆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泌乳期(P<0.05);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琥珀酸弧菌科、毛螺菌科和韦荣球菌科则显著低于泌乳期(P<0.05)。综上得出,奶牛从围产前期进入到泌乳期,瘤胃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泌乳期各阶段瘤胃细菌组成差异较小。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生理阶段 瘤胃细菌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绒山羊光控增绒专用棚设计与应用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

摘要:为大力推广绒山羊光控增绒棚的建造技术,探讨了绒山羊增绒技术所要求的棚圈环境因素,阐述了建造增绒专用棚圈的相关指标和施工要求;通过实地试验测定了增绒棚的温度、湿度以及气体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测量的环境因素均符合光控增绒技术的要求,气体成分的含量在羊棚内有所上升,但未超过阈值,故增绒棚的建设达到了技术要求。

关键词: 绒山羊 光控增绒技术 增绒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的秘密武器

兽医导刊 2018

摘要:一、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元凶"金黄色葡萄球菌,也称"金葡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是革兰氏阳性菌代表,为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该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pH为7.4,耐高盐,可在盐浓度接近10%的环境中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寄生于人和动物的皮肤、鼻腔、咽喉、肠胃、痈、化脓疮口中;空气、污水等环境中也无处不在。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