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炭疽菌潜伏侵染研究进展
《热带农业科学 》 2004
摘要:炭疽菌引起的潜伏侵染病害在果蔬上普遍存在。笔者以2种重要的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和C.musae)为例,综述了炭疽菌主要以附着胞、侵染钉或菌丝潜伏在寄主的角质层下、表皮细胞间;寄主的表面结构、营养物质、抗菌物质、酶类物质以及激素是引起炭疽菌潜伏侵染的主要因素。并简要说明了潜伏侵染与采后病害防治的关系。


中国木薯地的水土保持研究与推广
《热带农业科学 》 2004
摘要:概述世界木薯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水土保持研究与现状;总结1989年以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的合作研究,以及农民参与木薯地水土保持的研究和推广情况。指出,在木薯地采用免耕法、等高起畦、密植、间种、施肥和沿等高线建植生物绿蓠等措施,可降低水土流失,增产增收效果良好,且首选措施是建植香根草绿蓠。在1997~2001年的5 a间,香根草绿蓠平均比对照减少流失干土68.3%,平均比对照增产鲜薯2.7%。


β-1,3-葡聚糖酶在植物抗真菌病基因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研究 》 2004 CSCD
摘要:β-1,3-葡聚糖酶是植物抗真菌病的重要抗性物质之一,植物β-1,3-葡聚糖酶可由病原物(如Mg)、化学因子(如水杨酸、乙烯、赤霉素)或物理因子(如紫外线照射、机械损伤)等多种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诱导产生.将外源β-1,3-葡聚糖酶基因导入植物,可提高植物的抗真菌病害的能力;而将β-1,3-葡聚糖酶基因与其他防卫蛋白基因同时导入植物,将更大程度的提高植物的抗真菌病能力,是植物抗真菌病防治的有效新途径.文章中主要对β-1,3-葡聚糖酶的生物学特性、植物β-1,3-葡聚糖酶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独立表达及其与其他抗真菌病基因的协同表达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β-1,3-葡聚糖酶 植物 抗真菌病害 基因工程


无公害苦丁茶生产技术
《农业与技术 》 2004
摘要:苦丁茶是一种名贵的饮料作物。简述了无公害苦丁茶生产基地选择、规划,种植,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和草害防 治,茶树修剪和茶叶采摘等各项技术。


大叶丁香丙酮提取物对皮氏叶螨的毒力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04 CSCD
摘要:采用叶片浸渍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大叶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丙酮提取物对皮氏叶螨(Tetranychus piercei McGrvgor)的毒力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叶丁香丙酮提取物对皮氏叶螨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处理后72 h LC50值为4.31 mg/mLL;其13.33 mg/mL对皮氏叶螨的48 h和72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1.82%和95.35%,其6.67 mg/mL对皮氏叶螨的72 h校正死亡率为75.58%;大叶丁香丙酮提取物在5.0、4.0、3.0、2.0、1.0 μg/mL的质量浓度下,对皮氏叶螨酯酶、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作用大小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大叶丁香丙酮提取物对酸性磷酸酯酶则有一定程度的激活作用。
关键词: 大叶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 皮氏叶螨(Tetranychus piercei McGregor) 酯酶 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 酸性磷酸酯酶


3种氧化酶与辣椒抗蚜性的相关性
《热带作物学报 》 2004 CSCD
摘要: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抗坏血酸氧化酶(AsA-POD)与辣椒抗蚜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叶组织内PPO,POD,AsA-POD活性在受蚜虫侵害后均明显提高,但高抗和抗蚜品种较高感和感蚜品种反应更灵敏,在接虫初期其POD,PPO和AsA-POD活性即上升到一个很高水平,活性增强远远高于高感和感蚜品种,且在受蚜虫侵害后保持稳定的高活性水平;高抗和抗蚜品种叶组织内的POD和PPO同工酶谱带在受蚜虫侵害前后均保持稳定不变,没有新谱带的出现,而高感和感蚜品种在受蚜虫侵害后POD和PPO同工酶谱带均有变化,蚜虫侵害前其POD和PPO同工酶谱带均与高抗和抗蚜品种相同,但受蚜虫侵害后分别减少2条和3条。相关分析表明,辣椒受蚜虫侵害后,叶组织内POD,PPO和AsA-POD活性的增强及POD和PPO同工酶谱的稳定性与辣椒抗蚜性显著相关。
关键词: 辣椒抗蚜性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抗坏血酸氧化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