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种昆虫病原线虫非生物胁迫耐受特性及其共生菌抑菌作用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三种6 株系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对温度、盐浓度耐受特性,筛选出对非生物胁迫耐受性较好的株系,并测定其对大蜡螟幼虫的致病力,分析其共生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为拮抗病原微生物提供更多新型拮抗菌资源.[方法]采用稀释法统计线虫总数量,分析不同线虫的繁殖能力;分别运用水浴加热法和盐浓度梯度法分析线虫的耐热性、耐盐性;利用梯度稀释法测定其不同剂量对大蜡螟幼虫的致病力;通过涂布法和打孔法测定不同时间段共生菌上清液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从6种线虫中筛选得到一株繁殖和耐受性综合能力较强的菌株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XJ-94,每条大蜡螟体内产出的线虫数量为4.96×104 IJs/larva,大蜡螟幼虫产出线虫数量平均为1.24×104 IJs/g;40℃下,处理5h后,线虫XJ-94 存活率为33%,其余株系线虫均已死亡;在17%盐浓度下,处理3h后,仍有68%的线虫存活.该线虫对大蜡螟幼虫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在 48h时,线虫剂量为 160 IJs/larva和 200 IJs/larva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XJ-94 共生菌发酵上清液在48h时的抑菌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沙门氏菌(Salmo-nella).[结论]筛选得到一株繁殖能力和非生物胁迫耐受性较好的昆虫病原线虫株系,该线虫对大蜡螟幼虫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其共生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好.


基于气体交换及OJIP光化学参数评估甜菜光温适应性及鉴定指标筛选
《生态学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温和强光是夏季最常见的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及果实品质.探明不同甜菜品种在高温强光复合环境条件下的光合性能及抗逆指标筛选,为甜菜耐逆品种培育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8个甜菜品种为材料,在甜菜块根膨大期,评估了不同甜菜品种在强光高温复合胁迫下叶片的光合性能,测定了甜菜叶片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等26个指标,综合评价了甜菜在复合环境约束下的耐逆性.结果表明:不同甜菜品种对高温强光复合胁迫的反应不同;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6个单项指标转化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涵盖了全部数据95%的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将8个甜菜品种划分为3类;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甜菜耐高温强光复合胁迫的评价数学模型:D=0.745φ_(Eo)-0.320,φ_(Eo)可作为鉴定甜菜品种耐高温强光复合胁迫强弱的辅助指标.强耐高温强光复合胁迫的甜菜品种具有更高的光系统Ⅱ(PSⅡ)单元之间能量连接性、PSⅡ和光系统Ⅰ(PSⅠ)之间的光合电子传递能力,对放氧复合体活性的损害更小,PSⅡ的稳定性更好.


新疆小麦品种面粉色泽(白度)的变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小麦品种面粉色泽(白度)的变异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新疆小麦品种的面粉白度及选育具有优良面粉色泽的小麦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小麦育成品种和自育成品种(系)为材料,研究新疆小麦面粉白度的分布规律;以37个新疆不同品质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小麦相关品质性状与面粉白度和色泽的相关性及影响。【结果】71份新疆小麦品种资源的面粉白度平均值的分布范围较大,筛选出13份面粉白度值超过80的小麦种质;面粉的吸水率、籽粒硬度与白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籽粒硬度、吸水率、淀粉含量和延伸度共同决定了面粉白度变异的63.3%。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粉白度相关性不显著,仅与面粉色泽红度(a*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新疆小麦育成品种和自育成品种(系)中高白度种质少。


吐鲁番设施菜地土壤和蔬菜中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吐鲁番区域设施菜地土壤和蔬菜中PAEs的含量水平及健康风险。【方法】采集吐鲁番市设施蔬菜基地土壤和蔬菜样品各27个,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检测了土壤和蔬菜中16种PAEs的含量,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评估模型对检出的PAEs进行了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土壤中检出了5种PAEs,分别为DMP、DEP、DBP、DEHP、DIBP,检出率为100%,∑PAEs在7.66~71.80μg/kg,平均值为26.57μg/kg。其中DIBP、DBP和DEHP分别占总量的60.9%、18.8%和17.8%。蔬菜中检出了DMP、DEP、DIBP、DBP、DEHP、BBP、DCHP 7种PAEs,∑PAEs在41.12~807.63μg/kg,平均值为237.98μg/kg,其中DIBP、DEHP和DBP三者占总量的91.8%。蔬菜与土壤样品中∑PAEs、DMP、DEP、DIBP、DEHP的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24、0.724、0.498 2、0.502 2、0.456 2。PAEs单体的非致癌风险值(HQ)均小于1,DEHP和BBP的致癌风险值(CR)小于EPA推荐的致癌风险水平(CR>10-6)。【结论】吐鲁番设施菜地土壤和蔬菜中PAEs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对人体无健康危害。
关键词: 设施菜地 土壤 蔬菜 邻苯二甲酸酯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估


PMA-qPCR联用快速检测苹果中扩展青霉活菌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建立一种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联用的快速检测扩展青霉活菌方法.方法:通过优化PMA处理浓度、黑暗孵育及曝光时间,筛选扩展青霉特异性引物,结合qPCR技术,建立一种基于PMA-qPCR联用快速检测扩展青霉活菌的方法,构建定量标准曲线,应用于人工污染的苹果样品中活菌的检测,与平板菌落计数比较评估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PMA处理浓度 10 μg/mL、黑暗孵育 5 min、曝光 10 min为最佳PMA处理条件.4种引物中Pexp-patF对扩展青霉具有极强的特异性,可作为引物用于PMA-qPCR检测.构建的定量标准曲线的R2= 0.9948,最低检测限为 102.6 CFU/mL,方法检测结果与平板菌落计数无明显差异,并发现在苹果的未腐烂部分中可检测出扩展青霉活菌.结论:研究建立的PMA-qPCR技术可应用于苹果中扩展青霉活菌的检测,为扩展青霉精准防控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关键词: 扩展青霉 叠氮溴化丙锭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苹果 活菌


新疆杏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与排序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新疆杏中残留农药的种类、残留风险水平,本研究以2021年和2022年新疆6个杏主产区的77份样品为研究对象,使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杏中的99种农药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杏中农药残留的急性、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并进行排序,针对杏中检出的无最大残留限量的农药,提出了最大残留限量建议值。研究结果显示,新疆杏样品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达到96.1%,样品残留农药共计23种,其中多菌灵、啶虫脒、氯氟氰菊酯的检出率较高。残留农药的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在可接受水平。根据农药风险评估排序,克百威、甲拌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三唑磷4种农药被确定为高风险农药,风险得分分别为25.3、25.1、20.2、20.1。抽查的77份样品不存在高风险的样品,主要以低风险和极低风险样品为主。检出的农药中有10种尚未制定最大残留限量,综合分析,建议优先制定虫酰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三唑磷3种残留农药的最大限量值,建议值分别为:6、0.1、0.3 mg/kg。可见,新疆杏质量安全状况整体良好,建议完善杏中常用而无农药残留最大限量值规定农药的限量值。


PEG干旱胁迫下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小麦萌发期性状指标的相关性
《农药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萌发期的抗旱栽培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矮壮素、冠菌素、14-羟基芸苔素甾醇、萘乙酸和多效唑5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小麦萌发期相关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14-羟基芸苔素甾醇、冠菌素和萘乙酸随着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大萌发期特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矮壮素和多效唑对小麦种子萌发呈现抑制趋势,并且浓度越高抑制率越高。其中14-羟基芸苔素甾醇在质量浓度1.5、2.5 mg/L和冠菌素在2.5 mg/L处理下,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综合评价值最高。综合评价值与各项指标的抗旱性度量值的关联程度由高到低为相对活力指数>相对贮藏转运率>相对根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芽长>相对发芽势>相对根数>相对根冠比。[结论]在小麦萌发期,较宜选用14-羟基芸苔素甾醇和冠菌素进行抗旱药剂浸种。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小麦萌发期 PEG-6000胁迫 性状指标


多异瓢虫在3种豆科杂草上的种群动态及对其趋性行为反应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田埂杂草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的保育作用以及多异瓢虫对其趋性行为反应,为棉田蚜虫等害虫的绿色防控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采用种群系统调查法研究新疆棉区田埂3种常见豆科杂草(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骆驼刺 Alhagi camelorum、苦豆子 Sophora alopecuroides)上多异瓢虫和棉黑蚜 Aphis atra-ta的种群动态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同时通过Y形嗅觉仪测试多异瓢虫雌雄成虫对3种豆科杂草不同处理的趋性行为反应.结果表明:5月下旬至6月下旬,田埂3种豆科杂草上多异瓢虫成虫和幼虫的种群密度均较高,最大值分别达1.35~2.80头/m2和0.93~1.80头/m2,在这一时期每种豆科杂草上多异瓢虫的猎物棉黑蚜种群密度也较高;在整个调查期间3种豆科杂草上多异瓢虫与棉黑蚜的种群密度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甘草)、0.774(骆驼刺)、0.839(苦豆子).同时,多异瓢虫雌雄成虫对3种豆科杂草不同处理间的趋性选择反应相似,均为棉黑蚜为害植株>棉黑蚜>健康植株>空白,且多异瓢虫对棉黑蚜为害株的选择性均显著大于相应的健康株.因此,新疆棉区田埂3种豆科杂草上的棉黑蚜对多异瓢虫早春种群具有重要的保育作用.


外源硅滴施对弱光胁迫下冬小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外源硅滴施对弱光胁迫下冬小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于2018~2019年在新疆南疆采用盆栽试验进行,以新冬60号为材料,自冬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用黑色遮阳网进行25%遮阴处理,在冬小麦拔节期设置5个外源硅(Na2SiO3分析纯)滴施量分别为7.5 kg/hm~2(Si1)、15 kg/hm~2(Si2)、22.5 kg/hm~2(Si3)、30 kg/hm~2(Si4)、37.5 kg/hm~2(Si5)和清水对照(Si0)共6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冬小麦植株性状、叶片光合特性及小穗发育和籽粒性状,分析外源硅滴施对弱光胁迫下冬小麦调控效应,并筛选出适宜的外源硅滴施量。【结果】弱光胁迫下,外源硅滴施可以增加冬小麦的株高、茎粗、穗长和叶片SPAD值;改善了叶片光合性能,提高了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增加了可孕小穗数,降低了不孕小穗数;单茎生物量、穗粒数和穗粒重均明显提高;各指标在Si3处理达到最优。【结论】硅能改善弱光胁迫下冬小麦植株的生长状况,提高光合作用,提高可孕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以外源硅滴施22.5 kg/hm~2时最佳。


滚筒刷式巴旦木脱青皮机的设计与试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设计滚筒刷式巴旦木脱青皮机并进行样机试制和试验,为巴旦木初加工设备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对青皮巴旦木和硬壳巴旦木果实物料特征参数进行测量,并使用Origin进行绘图,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滚筒刷式巴旦木脱青皮机进行了整机及关键部件设计,根据结构参数和工作需求,选用主轴转速、间隙(钢刷与栅条滚筒底部距离)和喂入速度为试验因素,以脱净率和破损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并以寻优圆整值进行试验验证.[结果]物料特征参数统计显示,青皮巴旦木长度均值为36.5 mm,宽度均值为28.0 mm,厚度均值为22.5 mm;硬壳巴旦木果实长度均值约为33.5 mm,宽度均值为23.5 mm,厚度均值为15.5 mm.滚筒刷式巴旦木脱青皮机的最佳作业参数为主轴转速307.5 r/min,间隙20.1 mm,喂入速度811.5 kg/h,理论脱净率为96.00%,破损率为2.28%.利用圆整值(主轴转速310 r/min,间隙20 mm,喂入速度810 kg/h)对2种巴旦木进行脱青皮验证试验,实测脱净率分别为96.32%和95.86%,破损率分别为2.42%和3.34%.两种巴旦木的脱净率均大于95%,破损率均小于4%,二者的破损率和脱净率差值均不足1%.[结论]所设计的滚筒刷式巴旦木脱青皮机符合中厚壳巴旦木脱皮作业的工作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