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加生物质炭对风沙土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4
摘要:生物质炭科学施加量以及施加时间是改良和维持土壤健康的研究热点.本研究设计两组玉米盆栽试验(A组和C组),其中A组为一次性施加生物质炭7年处理,C组为一次性施加生物质炭1年处理,各组施加量分别为0、15.75、31.50、63.00 t·hm-2和126.00 t·hm-2,探究不同生物质炭施加量以及施加时间对风沙土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生物质炭1年后可增加土壤pH以及养分含量,生物质炭随老化时间的延长对土壤养分的提升效应会降低,土壤养分与土壤线虫群落结构有密切的相关性.土壤线虫以拟丽突属为优势属,食细菌类和捕食/杂食类为主要营养类群,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以细菌分解为主.施加生物质炭1年后,施加量的增加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营养类群分布和丰度,生物质炭施加量的增加会显著抑制土壤线虫数量,但施加生物质炭7年后土壤线虫数量会恢复.随施加年限的增加,生物质炭会导致土壤食细菌类线虫丰度降低,捕食/杂食类线虫丰度增加,植物寄生类线虫丰度增加,但对线虫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SR)影响不大.一次性施加126.00 t·hm-2生物质炭7年后显著降低了土壤线虫数量,而施加生物质炭15.75 t·hm-2对土壤线虫数量和群落结构的维持具有积极作用.


有机液体肥对棉花冠层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有机液体肥对新疆南疆膜下滴灌棉花冠层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塔河2号为参试品种,以单施化肥棉田为对照(CK),设置有机液体肥处理(T1、T2、T3、T4、T5),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下株高、主茎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叶倾角、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与CK相比,施用有机液体肥提高了棉花株高、主茎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叶倾角与地上部生物量.当籽棉产量达到6000 kg/hm2以上时,棉花株高、主茎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和叶倾角较CK分别增加 1.3~10.3 cm、2.0~2.3 片、1.7~2.9、5.6~9.3°,营养和生殖器官干物质重较CK分别增加了1.3~25.7 和0.1~44.5 g/株.且当籽棉产量超过 6000 kg/hm2 时,籽棉产量、单铃重、总铃数较CK分别增加了 17.2%~31.9%、15.5%~28.8%和 3.5%~10.1%.此外,与CK相比,施用有机液体肥还提高了棉花上半部纤维平均长度、整齐度和断裂比强度.[结论]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有机液体肥能够改善棉花冠层结构,促进干物质积累,增产提质,且成本低,易操作,适合新疆南疆棉区推广应用.


配方施肥对滴灌玉米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地区配方施肥对滴灌玉米生理生长及产量影响。【方法】以玉米品种新玉31号为供试材料,采取多点对比重复试验设计,设置4个处理:(1)配方施肥处理(OPT);N 15 kg/667m2,P2O5 11.5 kg/667m2,K2O 6 kg/667m2;(2)配方施肥无氮处理(OPT-N);N 0 kg/667m2,P2O5 11.5 kg/667m2,K2O 6 kg/667m2;(3)配方施肥无磷处理(OPT-P);N 15 kg/667m2,P2O5 0 kg/667m2,K2O 6 kg/667m2;(3)配方施肥无钾处理(OPT-P),N 15 kg/667m2,P2O5 0 kg/667m2,K2O 0 kg/667m2,分析不同配方施肥对滴灌玉米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1)配方施肥处理玉米株高、叶面积、光合特性和产量呈现最佳效果。(2)配方施肥处理比配方施肥无氮处理、配方施肥无磷处理、配方施肥无钾处理提高经济效益分别为602.4、316.8、220.8元/667m2。(3)玉米产量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均呈现线性关系,其中产量与净光合速率的相关性较高,穗长、穗粗、秃尖长与产量相关性亦较高,净光合速率、穗长、穗粗、秃尖长一定程度上能体现产量,而其他指标虽具有相关性,但代表性不强。【结论】N 15 kg/667m2、P2O5 11.5 kg/667m2、K2O 6 kg/667m2配方处理可作为新疆南疆玉米节本增效的配方施肥组合。


磷肥有机替代、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性质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疆有机肥资源丰富,探索磷肥有机替代、秸秆还田的外源肥料投入对土壤化学变化、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为深入了解当前棉田肥力和确定棉花减磷增效的技术服务着力点提供参考依据。经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5年田间微区定位试验,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设置7个施肥处理,T1:不施肥,T2:不施磷,T3:常规施化肥磷100%,T4:有机肥磷替代25%化肥磷,T5:有机肥磷替代50%化肥磷,T6:化肥磷100%+25%有机肥磷,T7:化肥磷100%+秸秆还田。于2022年采集土壤样品,探明不同比例磷肥有机替代、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性质、磷素有效性特征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外源肥料投入量(有机肥和化肥)均为等氮磷用量的条件下,磷肥有机替代、秸秆还田有利于加速土壤养分转化,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全量养分含量。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在3.0%~25.3%、29.2%~120.1%、70.1%~99.1%之间,各速效养分含量依次与外源肥料投入后增量最高的T6、T5、T5处理相比,年均分别增长3.12、1.69、30.75 mg·kg~(-1)。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幅分别在21.1%~43.9%、1.59%~41.3%、9.3%~33.6%之间,各全量养分含量依次与外源肥料投入后增量最高的T6、T6、T5处理相比,年均分别增长0.04、0.05、1.36 g·kg~(-1)。整体上有机替代、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效果比单施化肥好,且长期施用有机肥的效应优于秸秆还田。(2)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有机肥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加,50%的有机替代其有机质含量显著最高(12.21 g·kg~(-1)),年均增长0.4 g·kg~(-1),最小增量T1~T2与最大增量T1~T5相比,增加1.04~3.44 g·kg~(-1),增幅为11.86%~39.22%,总体表现为正效应。相对较高的土壤pH和盐含量是限制棉花高效生产的主要因素,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土壤pH和含盐量整体起到降低的作用,最大降幅pH的T1与T5、盐含量T5与T3相比分别下降3.07%、24.48%,总体表现为负效应。配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增强了土壤供氮能力和磷素活化能力,土壤磷活化系数从1.52%提升到2.78%。由于受新疆石灰性土壤自然特性及气候条件限制,综合C/N、C/P、N/P表明,灰漠土有机质处于缺乏状态。(3)磷肥有机替代和秸秆还田均能够维持或促进棉花增产,在密度为24万株·hm~(-2)的试验种植模式下,连续5年常规施肥、25%的有机替代、50%的有机替代、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其籽棉产量分别达4173.13、4196.72、4805.10、5035.51、4830.98 kg·hm~(-2),综合土壤养分指标、肥料投入、棉花产量分析,50%的有机替代在节约磷肥用量的前提下对棉花增产效果最佳,与T1、T2、T3相比,分别显著增产20.49%、18.62%、15.14%。因此,研究认为当下应用50%的有机替代技术,即施磷(P_2O_5)60 kg·hm~(-2)和配施羊粪9784 kg·hm~(-2),较为可行。
关键词: 棉花 有机替代 化学磷肥 土壤化学性质 产量 N/P


机器学习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农业工程 》 2024
摘要: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核心领域的重要构成,目前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在农业行业的应用潜力和战略价值正在不断被认识和重视。鉴于机器学习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和重要性,通过对机器学习有关文献的研究,详细描述了机器学习的概念和分类,结合农作物生长期的管理、种植条件、产量需求等方面,对机器学习特点、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机器学习在病虫害识别与防治、作物生长监控、种植土壤分析、水资源分析与优化灌溉及产量优化的发展和应用;结合机器学习在智慧农业应用中存在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智慧农业 农业应用 农业信息化 人工智能


基于PLC的变量喷雾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精准农业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故根据精准农业中变量喷雾技术的发展需求,对变量喷雾技术进行研究。在此,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的变量喷雾系统,通过试验验证该变量喷雾系统的变量性能。变量喷雾系统主要由PLC、触摸屏(Touch Panel Monitor)、电磁阀、药水泵、压力表及电源模块等组成,使用触摸屏通过RS232通讯给PLC发送变量信号,PLC接收到信号后调节电磁阀的开度,达到变量喷雾的目的。通过在3个不同管路压力、10个不同电磁阀开度的试验,建立管路压力、电磁阀开度和喷头喷雾量的模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喷雾系统有较好的变量能力,在同一压力、不同开度条件下的最大变量能力为6.77,在不同压力、不同开度工作条件下最大变量能力为9.91。在不同压力下,分析并验证了电磁阀开度与喷雾量之间函数关系,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利用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多项式函数拟合电磁阀开度和喷雾量,决定系数均大于0.9,最大为0.9998。相对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指数函数和多项式函数拟合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在4%以内,可为变量喷雾机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撑。


一株群体感应抑制活性链霉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毒力因子代谢能力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挖掘干旱区放线菌天然产物代谢潜力,筛选群体感应抑制活性的产物,研究其对梨火疫病原菌毒力因子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026, CV026)群体感应抑制活性筛选模型,对新疆库木塔格沙漠周边干旱地区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进行发酵,采用牛津杯法对其发酵液进行活性筛选;鉴定群体感应抑制活性菌株及验证其发酵液提取和活性,分析粗提液对欧文氏菌毒力因子代谢影响,并采用液质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LC-MS)方法检测菌株代谢产物活性物质,挑选相似结构化合物验证群体感应抑制活性。【结果】获得一株具有明显群体感应抑制活性菌株K-9,其与Streptomyces rubradiris strain NBRC 14000T相似性达到99.72%。该菌发酵粗提液具有明显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可有效降低紫色杆菌CV026产紫色素和梨火疫病原菌的游动能力,并对梨火疫病原菌生物膜、胞外多糖和胞外酶等毒力因子产生具有显著抑制活性,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从链霉菌K-9粗提液中得到635种化合物,苯基丙烯酸、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等5种明显群体感应抑制化合物。【结论】干旱区放线菌K-9为Streptomyces rubradiris,其发酵代谢产物具有明显群体感应抑制活性,能显著抑制欧文氏菌毒力因子的产生,并发现了多种新型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化合物。
关键词: 群体感应抑制剂 干旱地区放线菌 欧文氏菌 毒力因子


3种微生物菌剂对源棉8号干物质积累、冠层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中国棉花 》 2024
摘要:为探索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于2021-2022年以源棉8号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对比试验,以当地习惯用肥为对照处理(CK),在对照施肥的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T1:菌临天下,T2:双澡菌露200,T3:酶力康)为试验处理,调查分析微生物菌剂对源棉8号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及冠层性状、纤维品质的影响。连续2年调查结果表明:T1处理的地上部鲜物质质量、地下部鲜物质质量、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和地下部干物质质量均大于其他处理,整体表现为T1>T3>T2>CK;各菌剂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无截取散射均优于对照;微生物菌剂对棉花的纤维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在2021年,T1处理下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较CK分别增加了4.5%、7.5%、3.0%、0.3%、15.8%。综上,T1处理的微生物菌肥(菌临天下)可增加源棉8号的干物质积累,优化冠层性状,并对纤维品质有一定的提升效果,可以在棉花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棉花 微生物菌肥 生长发育 产量 纤维品质 干物质


不同保鲜剂结合抗菌袋包装处理对黄豆芽贮藏品质的影响
《包装与食品机械 》 2024
摘要:为研究不同保鲜剂结合抗菌保鲜袋处理对萌发后的黄豆芽在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乙烯吸收剂和浓度为0.6 mmol/L的褪黑素、1.5%的H2O2,1μL/L的1-MCP对采后黄豆芽雾化熏蒸5 min,以无处理的黄豆芽样品作为对照,于2℃,相对湿度为90%的环境中贮藏,定期测定黄豆芽的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贮藏第7 d,乙烯吸收剂处理组黄豆芽褐变指数仅为CK组的62.1%,硬度、过氧化氢清除率分别比CK组高56.7%和44.4%,其中以褪黑素处理黄豆芽效果最好。研究为黄豆芽贮藏寻求最适的保鲜材料提供理论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