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基于GC-IMS技术分析新疆不同品种核桃油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中国油脂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新疆主栽品种核桃油的挥发性成分差异,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温185”“新新2”“新早丰”“新萃丰”“扎343”“温81”6个品种低温压榨核桃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分析不同品种核桃油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6个品种低温压榨核桃油样品中共检测到4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包括醛类13种、醇类10种、酯类10种、酮类7种、烯烃类3种、酸类2种、醚类2种、杂环类1种。酯类是核桃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乙酸乙酯(单体)相对含量最高,为10.61%~14.95%。指纹图谱结合PCA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核桃油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新新2”和“温185”核桃油挥发性成分较为相近,“新萃丰”和“温81”核桃油挥发性成分较为相近,“扎343”和“新早丰”核桃油挥发性成分与其他品种差异较大。因此,应用GC-IMS技术并结合指纹图谱的PCA可达到分析不同品种核桃油挥发性成分差异的目的。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不同品种 核桃油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条件下盐碱地垦殖对土壤盐度和肥力影响的长期观测

土壤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内陆干旱区盐碱地垦殖后理化性状的演变过程,尤其是土壤盐分和有效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以新疆硫酸盐灰漠土为对象,采用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开展研究。在新疆玛纳斯县选择了始于1996年的不同年份开荒样地,于2010—2020年间开展了四次定位调查,定点监测了垦荒后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度和肥力性状指标的动态变化,比较了不同种植年限样地的差别。主要结果如下:荒地开垦植棉后耕层(0~20 cm)土壤盐分显著降低,垦种6~10年后达到轻度盐渍化水平,各地块的盐分含量平均下降至3.71 g·kg–1,年均下降速率为1.41 g·kg–1·a–1,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垦种11~25年),耕层土壤盐分基本维持在2.1 g·kg–1,达到非盐化水平。不同开垦年限地块的土壤pH在垦种后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随着开垦年限增加(垦种11~25年),土壤pH维持在8.2~8.5之间。土壤有效磷含量随垦种年限延长而显著增加,磷素肥力明显提升,垦种11~25年后平均有效磷水平在13~20mg·kg–1之间。不同垦种年份土壤有效磷变化速率不同,近年开垦地块土壤有效磷上升幅度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垦种6~10年开始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垦种1~5年显著降低,垦种6~10年开始缓慢增加,垦种11~16年能够增加至初始水平,然后维持稳定。土壤无机氮含量在垦种6~15年处于显著增加阶段,垦种16~25年基本维持稳定。综上,盐化灰漠土荒地开垦后采用膜下滴灌模式种植棉花25年能有效降低土壤盐度并将耕层盐分含量控制在轻度盐渍化水平以下,荒地开垦后需要6~10年时间可变为良田。本研究可为内陆干旱区盐碱地节水种植对土壤剖面盐分含量控制和肥力培育的长效机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盐碱地 灰漠土 种植年限 滴灌 土壤肥力 盐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霉素穗轴涂抹处理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GA3)穗轴涂抹对国内自育葡萄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探明赤霉素在不同葡萄品种上的适宜浓度。以‘SP522’、‘火州黑玉’、‘戈壁新秀’、‘无核翠宝’和‘瑞都脆霞’5个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0.5、2、5 mg/L的GA3溶于凡士林进行穗轴涂抹处理,以凡士林涂抹为对照(CK),分别对果实外观及品质基础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0.5 mg/L的GA3处理下‘SP522’、‘火州黑玉’和‘无核翠宝’葡萄的穗形及粒重等外观指标明显提高;在2 mg/L的GA3处理下,‘SP522’、‘火州黑玉’、‘瑞都脆霞’葡萄的耐拉力和硬度较大;在5 mg/L的GA3处理下‘戈壁新秀’、‘瑞都脆霞’葡萄的穗重提高,‘SP522’、‘无核翠宝’和‘瑞都脆霞’葡萄的固酸比显著提高,‘无核翠宝’24 h浸泡诱导裂果率较CK降低37.38%,‘戈壁新秀’的耐拉力和硬度达到最大值。

关键词: 葡萄 赤霉素 果实品质 穗轴施用 裂果率 硬度 自育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近40年春小麦品种光合生理遗传多样性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985—2024年审定的65份不同年代春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灌浆期干物质分配占比,对小麦主要光合生理指标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并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5份小麦材料多样性指数介于1.81~2.03之间,其中Ci(胞间CO2浓度)最大,为2.03,最大光合效率比率(F_o/Fm)最小,为1.81。主成分分析将8个性状转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3.429%,其中,Fv/Fm对产量影响最大,贡献值达0.923。随着审定年份的推进,叶片和穗的干物质占比呈上升趋势,茎秆的干物质占比呈下降趋势,产量呈上升趋势,各品种产量介于4 443.3~8 582.4 kg·hm-2之间。结合3个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权重和不同年代小麦品种产量表现,筛选出‘新春41号’、‘新春31号’、‘新春47号’、‘新春40号’、‘新春46号’、‘粮春1354’、‘新春37号’、‘新春30号’、‘粮春1758’和‘新春34号’10个品种,其中‘新春47号’的产量最高(8 143.20 kg·hm-2),可作为高光效品种在新疆地区进行育种利用和推广种植。

关键词: 春小麦品种 光合生理 遗传多样性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新疆农业科技 2025

摘要:南疆各地甘薯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农户种植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产量差异较大.为提高农户的甘薯栽培技术,提高单产水平,本文通过乡村振兴项目在南疆麦盖提县开展甘薯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集成甘薯优良品种、脱毒种薯、育苗、机械化种植、病虫害管理等技术,形成适合南疆地区的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甘薯 机械化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凝血剂对褐家鼠种群遗传多样性及抗药性的影响

兽类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新疆喀什地区多年连续使用抗凝血剂灭鼠对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种群遗传多样性和抗药性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2019年、2020年、2022年和2023年经过抗凝血类杀鼠剂防控后的褐家鼠个体,首先分析和比较不同年度种群中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不同单倍型的种类和频率,以及单倍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然后比较了不同年度种群的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基因(Vkorc1)多态性及其频率,评估种群的抗药性水平。结果显示收集的100只褐家鼠中共检测到6个不同的Cyt b单倍型。单倍型网络分析显示6个单倍型可以明显地分为两大组。单倍型多样性分析显示,Cyt b单倍型多样性在2019年种群中最高,在2023年种群中最低,一些低频率的Cyt b单倍型在2020年、2022年和2023年的种群中消失,说明种群产生了明显的瓶颈效应。Fst分析显示,2022年的种群与其他种群间的Cyt b基因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分析Vkorc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仅检测到一种沉默突变Ile82Ile,未检测到与抗性相关的Vkorc1错义突变,说明该地褐家鼠种群的抗性水平较低。以上结果说明该地区经过多年的抗凝血剂使用后,褐家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降低,遗传结构受到显著影响,但种群没有产生明显的抗药性,第一代抗凝血剂仍然有效。该研究为今后深入开展褐家鼠种群遗传结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当地褐家鼠防控过程中抗凝血剂的用药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褐家鼠 抗凝血灭鼠剂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基因 Cyt 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分心木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粮食与油脂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低共熔溶剂提取“温185”核桃分心木中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核桃分心木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低共熔溶剂氢键受体与供体摩尔比3∶1、含水率15%、超声时间35 min、超声温度70℃,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平均值为16.76 mg/g。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水提法比较,低共熔溶剂组的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当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其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85.33%、78.23%。

关键词: 核桃分心木 低共熔溶剂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异质性耐药及机制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了解生牛乳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异质性耐药流行情况,并探究异质性耐药机制。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和西南六个地区采集179批次生牛乳,分离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联合纸片扩散法和E-test法从抗菌药物敏感表型的菌株中筛选疑似异质性耐药菌株,利用菌群谱型分析法(PAP)进行确证,传代测定异质性耐药稳定性,通过全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异质性耐药机制。结果表明,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达11.11%~61.11%,对四环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表现高度敏感。初筛得到19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抗菌药物组合异质性耐药,确证3种组合为异质性耐药表型,其中仅金黄色葡萄球菌J23保持稳定的异质性耐药表型。本研究表明,生牛乳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异质性耐药机制与blaZ和金属β-内酰胺酶的表达有关,对四环类药物的异质性耐药与四环素外排泵表达和耐药蛋白有关。

关键词: 生牛乳 金黄色葡萄球菌 异质性耐药 耐药亚群 全基因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小果型西瓜在吐鲁番的引种表现

西北园艺 2025

摘要:新疆吐鲁番素有“新疆第一春”的美誉,盆地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春季升温迅速,是发展设施农业的理想区域。为丰富吐鲁番的西瓜品种构成,引进11个优良小果型西瓜进行冬春茬设施栽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早佳三号、众天2013、金玉玲珑、美颜、满月、众天红6个品种,在外观、品质、商品性和抗逆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优良的品质特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小果型西瓜 设施栽培 吐鲁番 引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不同糜子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

摘要:为确定内地主栽糜子品种引种到新疆西部干旱区的最佳种植时间,以期为北疆冷凉地区春播糜子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材料为内糜5号、固糜21号、陕糜1号、托里1号,设5个播期,依次为B1(5月15日)、B2(5月31日)、B3(6月15日)、B4(6月30日)、B5(7月15日),阐明不同播期下糜子品种的生育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奇台当地播期B5(7月15日)糜子不能正常成熟,其余4个播期糜子均能安全成熟,且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穗下节间长随播期延迟而降低。主穗长、单穗质量、千粒质量、产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在B2处理达到峰值。从产量来看,内糜5号、固糜21号、陕糜1号、托里1号适宜早播,在5月中上旬播种,内糜5号产量最高可达3 386.73 kg/hm2

关键词: 播期 糜子 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