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人工繁育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群体F_2及F_3遗传差异分析
《海洋与湖沼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5对微卫星标记对人工繁育的岱衢族(DQ1和DQ2)、闽-粤东族(MY1和MY2)及正交(DM1和DM2)和反交(MD和MD21)F2及F3连续两代共8个群体的250个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差异检测。15个位点在所有检测群体中均为高度多态,共检测等位基因215个,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是8.1—11.7,平均观察和期望杂合度分别是0.598—0.790和0.732—0.794。F2和F3代内的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代间在1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上存在约34.13%的遗传差异;Fst值检测发现,F2的4个群体间的Fst值是0.028—0.067,平均0.0429,F3的Fst值是0.037—0.068,平均0.0535。经过一代繁殖,F2和F3之间的遗传分歧平均增加了1%(0.0106);群体间的N-J聚类图显示,8个群体虽然聚成一族,但是F2和F3之间的遗传距离有增大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随着人工选育力度的加强,岱衢族和闽-粤东族大黄鱼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由近及远,遗传分歧有加大的趋势。


几种营养强化材料应用于拟穴青蟹种苗培育的初步研究
《海洋渔业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进行了以淡水小球藻粉、虾片、营养强化剂单一或组合形式替代微绿球藻作为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供应源培育拟穴青蟹蚤状Ⅰ期幼体(Z1)~大眼幼体(M)的试验。结果表明:(1)轮虫营养强化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均有显著提高,微绿球藻组与其他组强化轮虫的n-3HUFA含量无显著差异。(2)卤虫不同营养强化材料组中,50μL营养强化剂组有最高的20∶4n6(ARA)、20∶5n3(EPA)、22∶6n3(DHA)、n-3HUFA含量。(3)营养强化材料直接投入苗池。上午投喂0.5×10-6g/mL组合饵料,下午投喂0.5×10-6g/mL营养强化剂,辅以10×10-6g/(mL.d)EM活菌,试验池的M成活率比对照池投喂微绿球藻增加了10.1%。


黄河上游玛曲段春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生态学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黄河上游玛曲段的水质状况,于2006年4—5月对黄河玛曲段干流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全段的浮游植物共有5门23种(属),浮游植物密度为3.2×104~54×104 cells·L-1,平均密度为19.7×104 cells·L-1,生物量为0.069~0.464mg·L-1,平均生物量为0.228mg·L-1,其中密度最高的为齐哈玛,生物量最高的为玛曲大桥;浮游动物共有2门10种(属),密度为670~1273 cells·L-1,平均为881.56 cells·L-1,生物量为0.044~0.089mg·L-1,平均为0.064mg·L-1;该河段浮游生物组成多以冷水性为主;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介于2~3,表明黄河上游玛曲段水质呈轻度污染;浮游生物丰富度与均匀度值均较低,群落结构组成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基于水质监测技术的水产养殖安全保障系统及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 》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水产养殖中的风险问题,设计了基于水质监测技术的水产养殖安全保障系统。系统由水质监测与信息处理系统、电路控制系统、增氧和投饲设备组成,系统根据养殖水体的溶氧变化调控增氧、水层交换和投饲。常规淡水鱼池塘养殖情况下,安全增氧时间不低于6.2h/W·d·kg,机械增氧下限为3mg/L,上限为5mg/L,上限运行时滞为0.5~1h,水层交换时滞为1~2h。应用表明,系统比传统增氧方式节约运行时间33.4%,平均降低饲料系数21.6%,系统具有节能、节饲和保障养殖安全的效果。


水产技术推广基础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水产学杂志 》 2009
摘要: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都是以技术推广的手段来实现的。科研成果的属性,推广对象对新技术、新成果的认知程度和技术推广手段的有效性是推广服务成败的关键。本文将对科研立项、成果特点、成果转化要求作详细叙述;同时对受援群体进行分类,了解其不同阶段的需求,促进其生产行为的改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新技术、新成果在该群体中的运用。最后,本文将对我国水产技术推广的主要参与者进行分析,并介绍几种常用的推广方法供从事推广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九孔鲍免疫防御中Ig样、补体样、CRP样物质的应答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摘要:对九孔鲍拮抗副溶血弧菌感染过程中血淋巴免疫球蛋白样物质、补体(C3、C4)样物质、C反应蛋白样物质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拮抗副溶血弧菌感染的免疫应答中,九孔鲍血淋巴液中免疫球蛋白样物质IgG-like、IgA-like、IgM-like,补体样物质C3-like、C4-like,C反应蛋白样物质CRP-like等呈现急剧增加,尔后逐渐减少,有时甚至大量被消耗的变化特点,其变化与机体抗感染免疫应答过程及免疫原剂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淋巴中三类免疫球蛋白样物质和二类补体样物质含量峰值一般出现在注射感染后6~24 h,48 h后下降,有时甚至降低至本底水平,C反应蛋白样物质质量浓度在感染后12~96 h内都较高,168 h后接近本底水平.副溶血弧菌感染剂量对上述物质的表达速度和水平皆有正面影响.


南海北部灯光罩网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南方水产 》 2009
摘要:近年来,灯光罩网在南海区迅速发展,给南海区北部沿岸浅水域幼鱼资源增大了捕捞压力。为了查明南海区灯光罩网渔业的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06年4月27日~5月2日在阳江沿海水域进行了灯光罩网海上渔获组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主捕对象是趋光性鱼类和头足类,枪乌贼Loligo sp.、带鱼Trichiurus haumela、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 commerson、刺鲳Psenopsis anomala、乌贼Sepia sp.、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乌鲳Formio niger、杜氏棱鳀Thryssa dussumieri和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是南海北部灯光罩网的常见渔获种类;(2)幼鱼渔获比例高,损害海洋渔业资源严重;(3)网目尺寸小、灯光照度大和近岸渔场是导致幼鱼渔获比例高的主要成因。笔者建议规定最小网目尺寸和加强渔具管理。


海水网箱区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水产科技 》 2009
摘要:目前网箱养殖水域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危害表现日益严重,海水网箱沉积物中SRB分离鉴定尚属空白,针对不同属种的SRB开展生物修复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沉积物中分离出25株硫酸盐还原菌纯菌株,通过对菌株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特征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含有脱硫弧菌素,被鉴定为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其中CSRB2、CSRB4、ESRB2鉴定为脱硫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Desulfovibricans),ASRB4、BSRB1菌株鉴定为脱硫脱硫弧菌河口亚种(Desulfovibrio Desulfovibricans subsp.aestuarii),其余菌株鉴定为需盐脱硫弧菌种(Desulfovibrio salexigens)。此海区SRB种类数量特征是需盐脱硫弧菌>脱硫脱硫弧菌>脱硫脱硫弧菌河口亚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