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供水条件对加工型马铃薯大西洋产量和水分生产效应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研究了不同供水条件对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产量和水分生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至终花期增加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加工型马铃薯大西洋增产显著;在花期充分供水的基础上,终花至成熟期适度增加灌水,有利于提高马铃薯大西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加工型马铃薯大西洋最适宜的水分管理模式为:现蕾至终花期灌水定额2 400 m3/hm2,灌水16次;终花至成熟期灌水定额900 m3/hm2,灌水6次,每次灌水量均为150 m3/hm2。在该水分管理模式下,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和块茎重也明显增加,较其余处理增产2.02%~16.91%,薯块商品性相对优化。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加工型马铃薯 大西洋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新型尿素对马铃薯产量及氮肥吸收效率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在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研究了3种新型尿素对马铃薯产量及氮肥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N 225 kg/hm2条件下,与普通尿素比较,控失尿素可提高马铃薯产量18.01%,提高氮肥吸收效率23.4百分点;腐植酸尿素可提高马铃薯产量15.73%,提高氮肥吸收效率14.5百分点;力谋仕增效尿素提高马铃薯产量7.30%,提高氮肥吸收效率29.3百分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肥料长效剂NAM在灌区甜瓜配方施肥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土壤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甜瓜配方施肥中减少化肥用量、添加肥料长效剂NAM对甜瓜生长、养分吸收和甜瓜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河西走廊沙漠绿洲灌区甜瓜栽培化肥减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氮磷钾肥料纯养分用量减少20.6%~49.2%、配施NAM,不仅可以实现甜瓜生育期无追肥、一次性施肥,甜瓜平均产量及干物质累积量与常规施肥无显著差异,且甜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显著增加,氮肥养分利用率提高1.23%~10.92%,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其中氮磷钾肥料用量N 200 kg hm~(-2)、P_2O_5100 kg hm~(-2)、K_2O 70 kg hm~(-2)、NAM0.6%处理(SF2)效果最佳,该配方可在河西走廊沙漠绿洲灌区甜瓜种植过程中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地区13个旱地冬小麦品种的籽粒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为明确陇东干旱环境下冬小麦品种籽粒性状的遗传变异特点,应用近红外仪和种子图像分析系统,对参加2018—2019年度甘肃省陇东冬小麦区域试验的陇东地区育成的13个冬小麦品种的籽粒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各冬小麦品种的籽粒形态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长度、面积、长宽比、圆度、宽度和厚度。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为0.96,明显大于产量遗传力(0.75)。品质相关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容重、蛋白质含量、黑胚度、色变度,各性状存在显著地点间和品种间差异。长粒型的大粒冬小麦品种明显具有低容重、高千粒重和高产优势,宽厚粒的大粒冬小麦品种产量、千粒重和容重都高,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旱地冬小麦优质丰产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不同温型香菇优良品种筛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甘肃省不同温型香菇优良品种,满足不同出菇季节对不同菌龄、不同温型品种的需求.【方法】自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香菇育种岗位和全国香菇主产区引进12个香菇品种,根据香菇出菇温度分高温型(15~25℃)、中温型(10~20℃)、中低温型(5~15℃)和广温型(8~28℃)4个温型,试验设置4个出菇温度处理,即3个控温出菇室温度区间15~25、10~20、5~15℃和自然温度10~30℃,综合菌丝生长、转色、出菇期、生物学效率及商品性等,以菌龄、生物学效率、商品性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性状优劣.【结果】‘238’和‘0912’在4个不同的温度区间均表现生育期短、出菇早、生物学效率高、商品性好,为短菌龄广温型早熟高产优质品种,可在我省四季栽培,也是高海拔区越夏栽培的理想品种;‘庆科212’‘沪香F3’和‘沪香F2’在5~15℃和10~20℃较低温度区间,出菇早,生育期短,生物学效率高,出菇集中,尤其前期生物学效率优势明显,为短菌龄中低温型早熟高产优质品种,适宜秋冬低温季节栽培;‘申香215’和‘L808’总体表现出菇较晚,尤其在15~25℃和10~30℃较高温度下出菇更晚,在5~15℃和10~20℃的较低温度下,生物学效率主要集中在后期,属长菌龄低温型晚熟品种,具菇大、肉厚、柄短等优良商品特性,是非常理想的鲜销类品质型品种,建议在长季节栽培中使用.【结论】筛选了在甘肃省表现优良、可供广大栽培者在不同季节栽培的不同温型香菇优良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梨早6等三个早熟梨优良品种
《西北园艺(果树) 》 2019
摘要:梨是我国出口水果比例最高的水果,尤其是早熟梨品种,6—8月出口价格常高出晚熟梨品种1倍以上。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梨课题组从1981年开始,以早酥梨为亲本选配多个杂交组合,历经两代人努力,培育出甘梨早6、甘梨早8、甘梨2号等一批早熟梨优良品种,并在湖北、安徽、河北、山西、江苏、上海等地推广栽培。1品种特性1.1甘梨早6 1981年杂交,亲本组合为四百目×早酥。1988年初果,1991年选为优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然发酵与人工接种发酵法发酵泡菜的品质比较
《食品工业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肃大宗蔬菜高原夏菜中娃娃菜的尾菜为主要腌制原料,在传统泡菜工艺腌制的基础上,以0.5%的接种量接种混合菌种(柠檬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短乳杆菌=2∶3∶1,浓度比),于20 ℃条件下发酵,通过测定泡菜中还原糖、总酸、氨基酸肽氮、亚硝酸盐含量及挥发性成分对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泡菜的品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表明:整个发酵过程中,两种发酵方式的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均逐渐降低,人工接种发酵的亚硝酸峰值为9.03 mg/kg,自然接种发酵为32.1 mg/kg,在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泡菜中,所含的风味物质主要以烯类、醇类和酯类为主,这三类主要风味物质在自然发酵中占总体香气成分的71.8%,人工接种发酵中占比65.6%.因此,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发酵可以明显地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缩短泡菜发酵周期,自然发酵的泡菜中风味物质更加丰富,但两种发酵方式生成的风味物质已经非常接近.
关键词: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发酵 泡菜 亚硝酸盐 风味物质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