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河西走廊'贵人香'7个葡萄砧穗组合抗寒性的综合评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河西走廊'贵人香'7个葡萄砧穗的抗寒性强弱.[方法]酿酒葡萄品种'贵人香'与'5BB''5C''420''3309C''101-14MG''110R''1103P'7个砧木进行嫁接,采集一年生休眠枝条,分别在-15、-20、-25、-30、-35℃下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处理,以4℃贮藏的枝条为对照,测定了各砧穗组合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抗寒相关指标的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砧穗组合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各葡萄砧穗组合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呈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现出'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砧穗组合IR/5C的相对电导率在-30~-35℃温度范围下降幅度大于其它组合,而在温度为-20~-25℃时,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IR/1103P在-10~-15℃和-25~-35℃温度范围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结论]综合各项生理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以及相关性分析,科学的鉴定了河西走廊葡萄产区葡萄砧穗组合的抗寒性.结果显示抗寒性由强到弱为:IR/1103P>IR/5BB>IR/420>IR/110R>IR/5C>IR/101-14MG>IR/3309C.

关键词: '贵人香'葡萄 砧穗组合 主成分分析法 聚类分析 抗寒性 河西走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

摘要:甘肃河西走廊地处北纬36~40°,具有生产酿酒葡萄的最佳水、土、光、热资源组合,拥有深厚的文化传承和悠久葡萄酒酿造历史,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有机葡萄酒的优质产地之一。本文研究了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的产业现状、发展历程,分析了葡萄酒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就现代葡萄酒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甘肃 河西走廊 葡萄酒产业 思考与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地区红枫栽植和养护管理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从栽植、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兰州地区红枫的栽植和养护管理技术。

关键词: 红枫 栽植 养护 兰州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管服"下的内部控制与科研管理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

摘要:文章以"放管服"背景下科研单位的内部控制为切入点,联系科研单位实际状况,按照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样做的思路,提出新时期如何防微杜渐,在既符合政策要求,又以人为本的情况下搞好科研管理,更好为科技创新服务.

关键词: 放管服 内部控制 科研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兰州食用百合的新机遇、新挑战

甘肃农业 2019

摘要:兰州食用百合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生态区域广泛,独特的产品风味,赢得了区域公共品牌的各项殊荣.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面前,还面临种球脱毒繁育滞后、种植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管缺失、品牌意识淡薄等挑战.要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就需要由政府引导,完善相关质量管控和监督体系,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提升兰州食用百合产品的内涵和竞争力,通过营销推广,展现兰州百合品牌的品质特色,以赢得未来市场.

关键词: 兰州百合 一带一路 挑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生产力研究 2019

摘要:通过对甘肃少数民族特困地区200位农民的调查数据进行农民创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对农民是否创业产生影响的显著因素是个体因素中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打工经历、是否有一技之长;环境因素是政府对创业的支持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地区自然资源情况等.从而提出了完善农民创业的培训体系,加强政府对农民创业的支持力度,为农民创业营造良好环境等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创业的对策.

关键词: 农民创业 影响因素 甘肃 少数民族 特困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引黄灌区玉米茬耕层土壤状况调查

甘肃农业科技 2019

摘要:在甘肃引黄灌区选择60个典型玉米地,对其土壤耕层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引黄灌区玉米地平均耕层深度为22.5 cm,比我国土壤平均耕层(16.5 cm)高6.0 cm,犁底层平均厚度为9.1 cm.0~40 cm土层容重在1.36 g/cm~3左右,孔隙度在48.5%左右.0~45cm土壤紧实度200~2 450 kPa,靖会灌区显著高于其他灌区,景电、兴电、刘川灌区相差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94~15.64 g/kg,全氮含量为0.84~1.24 g/kg,碱解氮含量为47.14~60.56 mg/kg,速效磷含量为14.28~33.57 mg/kg,速效钾含量为156.50~185.84 mg/kg,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外,其它指标均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关键词: 玉米地 土壤耕层 犁底层 养分状况 甘肃引黄灌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氮添加对雨养农田土壤全氮、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碳氮添加4年后,土壤全氮、有机碳及其组分(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轻组和重组有机碳)的变化特征,依托布设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的不同碳源配施氮素田间定位试验,涉及秸秆、生物质炭、氮素3个因素,秸秆设置为不施、施用秸秆2水平;生物质炭为不施和施用生物质炭2个水平;氮素设置为不施氮、施纯氮50 kg/hm~2、施纯氮100 kg/hm~2 3个水平,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土壤全氮、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添加生物质炭对土壤全氮、有机碳及其组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效应。添加秸秆对土壤全氮、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轻组有机碳均具有显著提升效应,仅在0—5 cm土层对重组有机碳有显著提高。添加氮素可显著提升土壤全氮、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轻组有机碳含量。较其他处理,添加生物质炭对土壤全氮、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的提升效应最高,添加秸秆对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轻组有机碳的提升效果最优。从提升土壤质量的角度出发,推荐秸秆配施氮素模式,该模式下土壤碳素有效性高、易于被微生物利用,有利于作物生长。从提高土壤固碳角度考虑,推荐生物质炭配施氮素模式,该模式有利于碳的封存。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秸秆 氮素 全氮 有机碳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达菜对藜麦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9

摘要:本实验以藜麦面粉为原料,研究了地达菜粉添加量(0%、1%、2%、3%、4%、5%)对藜麦面团流变特性、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地达菜粉藜麦面团的硬度、咀嚼性增加,粘性和弹性减小;面条的吸水率低于对照,断条率高于对照,硬度、粘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升高。电镜扫描显示添加地达菜粉的面条,其微观结构更加致密。随着地达菜粉的添加量增加,藜麦面团的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均高于对照,且弹性模量均大于黏性模量,损耗角正切值tanδ均小于1。表明添加地达菜粉能明显增加藜麦面团的黏弹性,且增强了面团的固体性质,使面团的机械强度增大。随着地达菜粉添加量的增加,触变环的面积减小,表明藜麦面团在剪切过程中其结构受到的破坏程度也越小,面团的网络结构越容易恢复到剪切前的状态,添加3%的地达菜粉时,藜麦面团的恢复性能越强。

关键词: 地达菜 藜麦面团 流变特性 质构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南地区饲用型小黑麦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研究

草原与草坪 2019 CSCD

摘要:以饲用型小黑麦品系C35为试材,黑麦品系C39和当地种植的燕麦品种(岷县燕麦)为对照,对3种牧草4个刈割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的草产量、营养价值和干物质消化率进行了测定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乳熟期小黑麦,黑麦和燕麦的平均干草产量最高,抽穗期CP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最高,株高,NDF含量和ADF含量最低。小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显著高于燕麦,虽然干草产量与黑麦无显著差异,但CP含量显著高于黑麦,NDF和ADF含量显著低于黑麦。综合评价,3种牧草最佳刈割时期均为乳熟期,乳熟期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γi(小黑麦)>γi(黑麦)>γi(燕麦);小黑麦品系C35在该地区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具有明显区域优势,适于推广种植。

关键词: 小黑麦 刈割时期 草产量 营养价值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