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GA_3处理对黄冠梨采后常温贮藏品质变化及病害发生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以黄冠梨果实为试材,研究幼果期果柄涂抹GA_3对黄冠梨呼吸乙烯特性、品质形成及常温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及贮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冠梨为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GA_3处理对果实的呼吸及乙烯释放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加速果实后熟。GA_3处理增加了采后贮藏前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使黄冠梨果实贮藏品质保持性优于相应的未处理果实;GA_3处理显著加重了黄冠梨果实常温贮藏期间鸡爪病与褐心病的发生率,发病率分别是相应对照果实的2.13和1.12倍。综上所述,GA_3处理能显著增加贮藏前期果实营养物质含量,保持果实品质,但也降低了果实的耐贮性,促进果实病变。
关键词: GA3 黄冠梨 常温贮藏 品质变化 鸡爪病 褐心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功能地膜覆盖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效应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马铃薯 》 2019
摘要:为了研究旱地不同功能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效果,在甘肃省定西市设置露地栽培(CK)、覆盖黑色膜、覆盖黑白双色膜、覆盖蓝色高光效膜和覆盖黑色液体降解地膜5个处理试验,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以提高马铃薯0~20 cm各土层的土壤温度1.0~6.0℃,覆盖黑白双色地膜和蓝色地膜的地温最高,其次为覆盖黑色地膜,液体可降解地膜的温度提高幅度最小,仅较露地栽培高1.0~2.0℃.覆盖黑白双色膜、蓝色膜和黑色膜3个处理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最高,其次为液体降解地膜,露地土壤含水量最低.各处理与露地(CK)相比,覆盖黑白双色地膜、黑色地膜和蓝色地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露地栽培提高32.00%、29.99%和25.22%,液体降解地膜较露地栽培高7.42%(不显著).蓝色地膜、黑色地膜和黑白双色地膜块茎产量分别较露地栽培提高29.28%、28.73%和25.72%,液体降解地膜覆盖块茎产量较露地栽培高5.29%(不显著).地膜覆盖能提高地温,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马铃薯产量,蓝色高光效地膜、黑色地膜和黑白双色膜有极显著增产效果,宜在生产中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耦合对土壤水分及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针对甘肃河西干旱灌区水资源不足和高产农田长期存在施肥量过高和水资源利用率低下的现状,以河西走廊干旱灌区大面积种植的制种玉米为对象,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各生育期土壤水分、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玉米在主要生育期耗水量以灌浆-成熟期最高,当灌水量增加时,作物耗水量随之增加,而水分利用效率逐渐降低,在相同灌水水平下,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耗水强度在整个生育期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抽穗-灌浆期耗水强度最大.根据制种玉米的耗水规律,确定了适宜的灌水时期,分别为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中后期.在相同的施氮水平下,制种玉米的产量随着的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灌水水平下,高水高氮处理下制种玉米的产量反而低于高水中氮处理下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园艺果树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分析
《现代园艺 》 2019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从基本的生活需求转变到精神需求。基于园艺果树存在的问题,探讨果树园艺技术,以期为我国园艺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用甜高粱青贮饲料对平凉红牛肥育效果的研究
《甘肃畜牧兽医 》 2019
摘要:为了探讨饲用甜高粱青贮饲料对平凉红牛的肥育效果,选择品种一致、月龄、体重相近的12头平凉红牛,随机分为3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全株玉米青贮(对照)、饲用甜高粱青贮饲料、饲用甜高粱添加剂青贮饲料。结果表明:Ⅱ组和Ⅲ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Ⅰ组提高1.68%和4.20%,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Ⅰ组低6.25%、5.63%,平均每日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比Ⅰ组低1.52%、0.68%;Ⅲ组料重比最低为4.73,Ⅰ组料重比最高为4.97。试验Ⅱ组比Ⅲ组纯收入高40.94元/头,比试验Ⅰ组纯收入高59.76元/头。饲用甜高粱青贮饲料的饲喂价值接近于全株玉米青贮(对照),可替代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进行肉牛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tDREB1A基因过量表达对马铃薯生长及抗非生物胁迫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AtDREB1A基因过量表达对马铃薯生长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L3)及其AtDREB1A转基因株系T2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马铃薯盛花期将盆土含水量控制为田间最大持水量(FWC)的45%~50%,观察转基因前后植株表型,并研究叶片MDA含量、RWC、SOD和POD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正常浇水条件下2个株系各指标差异不大。胁迫20 d后,转基因植株T2的表型明显好于对照L3,且RWC显著高于L3;各株系叶片的MDA含量、SOD和POD活性均明显上升,但转基因植株MDA含量上升幅度较对照小,抗氧化保护酶SOD、POD活性升高幅度较对照大,说明转基因植株细胞膜损伤和膜脂过氧化程度较轻,植株的耐旱性明显提高。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转基因材料T2相对于L3的差异表达基因共430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287个,下调表达基因143个。功能注释和显著性富集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富集涉及GO功能分类体系中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个大类别,且大部分集中在细胞内和膜上,主要涉及信号传导、氧化还原、生物调解、应激反应、发育过程、系统免疫过程、核酸和蛋白结合转录因子活性、转运活性及催化活性。其中抗非生物胁迫相关蛋白PPR、HSP、P450、MLO等家族的大量基因表达量发生较大变化,说明这些基因在转AtDREB1A基因马铃薯抵御干旱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AtDREB1A基因提高马铃薯抗旱性的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马铃薯 AtDREB1A基因 非生物胁迫 差异表达基因 干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