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传鼻康口服液对鸡传染性鼻炎人工感染病例的临床治疗试验
《中兽医医药杂志 》 2020
摘要:为验证传鼻康口服液对鸡传染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将21日龄三黄肉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30只,分别为传鼻康口服液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推荐剂量)、低剂量组及对照药镇喘散组、感染对照组(感染不给药)、健康对照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对其余各组鸡人工感染副鸡嗜血杆菌。连续给药治疗7 d,停药后观察14 d,试验期21d,分别对其临床疗效、平均增重与病理变化等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传鼻康口服液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连续用药7 d,对感染发病鸡有明显疗效,能显著降低血清抗体反应阳性率,副鸡嗜血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20%,平均增重分别为(697.9±44.7)g和(697.7±65.6)g。而对照药镇喘散组的副鸡嗜血杆菌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0%,平均增重为(579.3±43.7)g。说明传鼻康口服液对人工感染副鸡嗜血杆菌的试验病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优于镇喘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走廊玉米水分高效利用种质的筛选方法探讨
《北方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为讨论抗旱性与节水抗旱性的不同,通过引入环境指数概念,利用干旱产量指数DYI、丰水产量指数WHY和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YHWUEI综合评价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玉米品种的节水抗旱能力。初步将上述三指数均大于1.050定义为该地区高水分利用效率型玉米品种的阈值;三指数小于1.000定义为该地区低水分利用效率型玉米品种的阈值;将三指数介于1.000~1.050定义为该区域中等水分利用效率型玉米品种的阈值。8个参试品种中,甘玉801在干旱胁迫及充水环境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品种,且三指数大于1.050,可认为是河西灌区高水分利用效率型玉米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陇春33号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在3个施氮水平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陇春33号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70 kg/hm~2范围内,陇春33号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大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低的趋势,当氮肥施用量为237.6 kg/hm~2时产量达最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随着氮肥后移量的增大,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合理的氮肥运筹中,基肥、拔节肥、孕穗肥质量比为60∶25∶15时产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均达最佳。综合研究结果,采用高中氮量(N 195 kg/hm~2),并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2次追施(基追比60∶25∶15)可协调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关系,有利于实现春小麦陇春33号的高产高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G胁迫下不同品系藜麦抗旱性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不同浓度PEG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5种品系藜麦幼苗的形态、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并对其进行耐旱性评价.结果表明:15%PEG处理下各品系藜麦株高增量、叶面积及生物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其中株高增量、叶面积、生物量下降幅度最小的品系分别是NK1、NK2和NK5,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4.38%、25.39%和48.23%;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各藜麦品系叶片内相对含水量显著(P<0.05)下降,叶片的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上升,15%PEG胁迫下NK2和NK3的Pro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69和1.93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先升后降,SOD、CAT和APX活性在5%PEG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POD活性在10%PEG处理下达到最大;随干旱胁迫增强,5种品系藜麦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降低,胞间CO2浓度(Ci)先降后升,叶绿素(Chl)先升后降,其中NK5品系Pn下降幅度最小,比对照下降了51.15%.运用隶属函数法对藜麦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定,不同藜麦品系耐旱性为NK5>NK1>NK2>NK4>NK3.
关键词: 藜麦品系 PEG胁迫 生长 抗逆生理生化指标 光合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和密度对陇春3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小麦品种陇春3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的增大,基本苗株高增高,导致成穗数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下降,3月30日以后播种的产量下降显著。不同播期产量变化幅度又因播种密度不同而异,陇春33号产量以播期3月2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最高,为8 769.6 kg/hm~2;其次是播期3月2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为8 706.8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排第3,为8 505.2 kg/hm~2;播期3月20日、密度825万粒/hm~2处理排第4,为8 323.9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排第5,为8 118.1 kg/hm~2。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陇春33号达到高产优质的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上中旬、播种密度为675万~750万粒/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系藜麦内黄酮和抗氧化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不同浓度的PEG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分析了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系藜麦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合成上游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及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此3个关键酶的活性以及种子内黄酮含量和清除DPPH·能力,探究干旱胁迫对不同藜麦种子内黄酮合成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增加,三种酶活性均成先增后降趋势,但不同酶之间存在差异,PAL和4CL在5%PEG胁迫下达到最大,藜麦品系NK1、NK2和NK5的C4H活性在10%PEG时达到最大,但NK3和NK4在5%PEG胁迫下达到最大;在CK和5%PEG胁迫下藜麦品系NK3的3种酶活性较高,但在10%PEG和15%PEG胁迫下酶活性迅速降低。(2)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各品系藜麦种子内黄酮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CK和5%PEG胁迫下,藜麦品系NK3种子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2.94 mg/g和3.61 mg/g,在10%PEG和15%PEG胁迫下,NK5种子黄酮含量最高分别是2.92 mg/g和2.66 mg/g。(3)抗氧化试验表明,各品系藜麦种子内黄酮对DPPH·的清除率在5%PEG胁迫处理时达到最大,NK1、NK2、NK3、NK4和NK5清除率分别是88.52%、87.65%、90.36%、86.53%和89.38%,其中NK3 IC50(半抑制浓度)最大为9.871μg/mL。本研究结果为理解藜麦体内黄酮合成体系和抗氧化剂资源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