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制剂对不同马铃薯品种茎叶品质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 2020
摘要:α-茄碱(龙葵素)会影响马铃薯茎叶的适口性和营养品质.本文作者通过感官鉴定和营养分析研究了不同生物制剂对青贮马铃薯茎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叶混合青贮料的干物质、蛋白质、纤维素、α-茄碱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与对照相比,添加乳酸菌和酶混合制剂后早熟品种组干物质降幅要较晚熟品种其他处理大,而蛋白质含量降幅要较晚熟品种组小.晚熟品种陇薯7号纤维素含量降幅要较其他各品种略高.酶制剂或者乳酸菌制剂与酶制剂混合处理能有效降低青贮料中的α-茄碱含量,而且这种降低效果在晚熟品种上表现更突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9年甘肃省奶业发展现状分析
《甘肃畜牧兽医 》 2020
摘要:通过扶持奶业生产,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甘肃省奶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生鲜乳产量继续增长、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然发酵苹果酵素理化指标和抗氧化活性动态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 2020
摘要:为了明确苹果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阐明苹果酵素保健功能机理,研究了苹果酵素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总酸含量、乙醇含量、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逐渐降低,发酵90 d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为4.5°Brix,pH下降至3.06,比发酵初期分别降低了70%和32%;总酸含量逐渐升高,发酵90 d时增加至42.9 g/L,较发酵初期增加了98%;乙醇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发酵90 d时为1.0 g/L,符合QB/T5323-2018中有关乙醇的规定.发酵75~90 d时的抗氧化活性较好,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在发酵90 d时的清除率分别为86.16%和79.03%,较发酵初期升高了44.5%、45.53%;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发酵75 d时达到峰值,分别为65.06%和69.04%,较发酵初期分别升高了39.12%和46.4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药典》、古代经典方剂中含羌活制剂分析
《中成药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从处方组成、功效、配伍规律、用药味数、制剂剂型及开发情况等方面出发,对《中国药典》、古代经典方剂中含羌活制剂进行整理和分析.《中国药典》中含羌活制剂有53种,涉及处方43个,剂型12种,平均用药味数18.28味,出现频率较高的配伍药味为川芎、防风、白芷;古代经典方剂中含羌活制剂有48首,剂型6种,平均用药味数13.44味,出现频率较高的配伍药味为甘草、防风、川芎.《中国药典》含羌活制剂的功效与古代经典方剂基本一致,主要为祛风、解表、止痛、活血,并包括7首古代经典方剂.本文可为羌活及其配伍应用及古代处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菊糖生产L-乳酸的菌株筛选鉴定和发酵工艺优化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实验室保藏菌株中筛选出1株果糖转化率高的乳酸菌并进行菌种鉴定,探究其利用菊糖酶解液制备L-乳酸的发酵工艺参数.从4株乳酸菌中筛选获得1株高产L-乳酸的菌株(编号zh),经形态观察和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影响该菌株乳酸发酵的培养基质和条件,确定影响L-乳酸产量的主要因素为MnSO4、NaAc、培养温度、pH值,经正交试验优化,所得最佳发酵条件为MnSO40.6 g/L、NaAc 7 g/L、培养温度34℃、pH值4.在此条件下L-乳酸产量可达14.37 g/100g(菊芋干粉),该值与模型预测值(13.99 g/100g)吻合,说明所建立模型切实可行.该工艺为利用非粮原料菊芋制备L-乳酸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茬建园花椒栽植成活率低的原因及改良措施
《林业科技通讯 》 2020
摘要:分析了种植土壤的消毒不彻底、选择花椒苗质量不过关、栽植苗木的季节不适宜等造成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重茬建园苗木成活率低的原因,提出:改良种植土壤,优化生长环境条件;严控苗木质量,适期移栽合格种苗;细化田间管理,保证技术措施到位等措施。以期为花椒再植病的有效防治、老椒园的重复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保障花椒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重茬 建园 原因 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苗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农业 》 202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重视,绿化苗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国家在环境整治方面投资和管理力度不断增加.苗圃种植是城市改造绿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城市绿化改造是城市化建设中的核心部分,苗圃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府部门加大对苗圃发展的投资力度,但是随着苗圃数量的增加,苗圃种植及销售管理方面产生了众多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苗圃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套袋处理对陇蜜9号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20
摘要:以普通桃品种陇蜜9号为试材,用6种不同类型果袋进行果实套袋处理,观察其对桃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塑料袋、黄色塑料袋、单层白色油纸袋、单层黄色油纸袋这4个套袋处理均能显著增加桃果实单果重,较对照不套袋处理的增幅为3.5~62.5 g;各套袋处理的桃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一定程度有所降低,但白色无纺布果袋套袋处理及外黄内黑双层纸袋套袋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以白色无纺布果袋套袋处理最高,为116.6 g/kg;果实硬度以外黄内黑双层纸袋套袋处理最高,为7.87 kg/cm2.各类型果袋均可显著提高果实Vc含量,且均能提高桃果实的光亮度,但会降低果实着色度.综合考虑认为,外黄内黑双层纸袋套袋处理、白色无纺布果袋套袋处理均适合陇蜜9号桃套袋生产.但套白色无纺布果袋套袋处理在果实成熟时不用解袋,较大程度地解放了人工劳力,且该处理与对照桃果在着色度上无显著差异,且果面光亮度显著高于对照不套袋处理,因此认为白色无纺布果袋更适合陇蜜9号桃套袋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农92R系列小麦种质在甘肃陇南的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表现及其利用价值
《麦类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南农92R系列小麦种质在甘肃陇南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表现及其利用价值,本研究以南农92R系列小麦种质92R137、92R178为供试材料,以铭贤169为对照小麦品种,于2009年和2018年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人工接种鉴定,于1999-2019年进行奈锈病和白粉病自然诱发鉴定.结果 发现,人工接种鉴定试验中,两个种质在2009年对条锈菌供试小种(菌系)在苗期、成株期的反应型均为0型,抗病性表现为免疫,2018年对条锈菌供试小种(菌系)CYR32、CYR33和中4的反应型为0型,抗病性表现为免疫,对CYR34及G22-14和混合菌的反应型为3~4型,表现为中感或高感;2009年和2018年两个种质对白粉病均保持免疫到中抗水平.自然诱发试验中,自2012年始,两个种质对条锈病的反应总体上均呈感病趋势,反应型最高为4型;但两个种质对白粉病的抗性表现稳定,一直保持免疫到中抗水平.这些结果表明,92R137和92R178在甘肃陇南已不能作为抗条锈病种质资源利用,但仍可作为抗白粉病一线资源材料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绵羊BMPR-IB基因编码区多态性及其与胎产羔数的相关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B,BMPR-IB)基因编码区多态性对绵羊(Ovis aries)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本研究以65只产多羔小尾寒羊(multiple Small Tail Han sheep,SM)、71只产双羔蒙古羊(twins Mongolian sheep,MT)、70只产单羔蒙古羊(singletons Mongolian sheep,MS)、52只产双羔欧拉羊(twins Oula sheep,ZT)、51只产单羔欧拉羊(singletons Oula sheep,ZS)和74只产单羔杜泊羊(singletons Dorper sheep,DS)4个绵羊品种母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结合DNA直接测序法对不同繁殖力母羊BMPR-IB基因编码区597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其胎产羔数(后简称产羔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BMPR-IB基因编码区597位点检测到G→A,各实验组绵羊中均检测到GG、GA、AA三种基因型,SM中优势基因型为AA,优势等位基因为A,MT、MS、ZT和ZS中优势基因型为GA,优势等位基因为G,DS中优势基因型为GG,优势等位基因为G;所有试验组绵羊处于中度多态(0.2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