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梨防治抽条保护性材料筛选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酥'和'黄冠'为试材,选择9种保护性材料,研究不同保护性材料对梨1 a生枝条失水、抽条和发芽的影响,筛选出防止梨树抽条效果好的保护性材料.结果 显示:(1)不同保护性材料均能降低梨1 a生枝条失水量.'早酥'石硫合剂、液态地膜、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黄腐酸处理失水量分别低于对照23, 55%、12.36%、11.55%和9.30%.'黄冠'液态地膜、石硫合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腐殖酸钠、黄腐酸和腐殖酸铜处理失水量分别较对照低17.62%和17.47%、16.36%、14.94%、14.27%、12.28%和12.09%.(2)不同保护性材料均能降低抽条指数.'早酥'石硫合剂、液态地膜、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腐殖酸铜处理抽条指数分别比对照低30.42%、26.08%、21.73%和21.73%.'黄冠'液态地膜、石硫合剂、羧甲基纤维素、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腐殖酸钠处理抽条指数分别比对照低39.28%、35.71%、28.58%、28.57%和21.43%.(3)N-羟甲基丙烯酰胺对'早酥'和'黄冠'1a生枝条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46.3%和26.8%.其他处理与对照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可见,不同保护性材料均能减少梨1 a生枝条水分散失,降低抽条指数,其中石硫合剂和液态地膜效果最好,其次是羧甲基纤维素、腐殖酸钠、腐殖酸铜和黄腐酸.

关键词: 抽条 保护性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RD29A:DREB1A融合基因小麦的获得及其抗旱性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通过转基因将拟南芥RD29A: DREB1A转入到小麦品种陇春30中,成功获得三个单拷贝本底DREB1A蛋白低表达水平的纯合转基因家系,并在干旱胁迫下测定了其生理指标及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结果 表明,与陇春30相比,转基因小麦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CAT和POD活性都显著提高,H2O2含量、MDA含量和相对导电率均显著降低,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说明RD29A:DREB1A外源基因的导入能够显著增强陇春30的抗旱性.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外源基因RD29A DREB1A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小麦与豆科绿肥间作体系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生物固氮效率及氮素转移特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箭筈豌豆、毛叶苕子与春小麦间作是西北地区推广的新型种植制度.利用15N自然丰度法,研究小麦间作对该系统中豆科绿肥的生物固氮量及其向小麦的氮素转移量,以期为该系统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青海西宁和甘肃武威两地分别进行盆栽试验,供试绿肥包括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设置小麦单作、绿肥单作、小麦||绿肥间作等共5个处理,所有处理不施用氮肥,利用15N自然丰度技术,分析箭筈豌豆、毛叶苕子的生物固氮量及其向小麦的氮素转移量,调查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和绿肥作物的生物量,分析了影响绿肥生物固氮的因素.[结果]与单作相比,间作处理明显降低两地小麦和豆科绿肥的地上部干物质量,但间作系统中地上部干物质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间作后,小麦和箭筈豌豆、毛叶苕子的氮素积累量显著下降(西宁小麦除外),但绿肥单作、小麦||绿肥间作模式下总氮素积累量均明显高于小麦单作.与单作相比,间作豆科绿肥的生物固氮效率无明显改变,但固氮量显著降低(武威毛叶苕子除外),其中,西宁、武威两地间作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量(0.24、0.48 g/pot)较单作(0.88、0.78 g/pot)分别显著降低了82.1% 和38.5%,西宁间作毛叶苕子的生物固氮量(0.38 g/pot)较单作(0.81 g/pot)显著降低了51.2%.西宁毛叶苕子的生物固氮效率和生物固氮量均显著高于武威;两地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效率差异不大,间作下的生物固氮量在武威较高.间作条件下,两种豆科绿肥生物固定的氮素均可向小麦转移,西宁、武威两地箭筈豌豆氮素转移量分别为0.13、0.19 g/pot,分别占间作小麦吸氮量的31.6% 和24.7%;毛叶苕子的氮素转移量分别为0.09、0.06 g/pot,分别占间作小麦吸氮量的23.8%和11.4%.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干物质量是影响生物固氮量和氮素转移量的最主要因素.[结论]在不施氮肥条件下,间作小麦对豆科绿肥生物固氮效率无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豆科绿肥的地上部生物量,进而降低总的生物固氮量.间作春小麦吸氮量的11.4%~31.6%来自于豆科绿肥,箭筈豌豆向小麦的氮素转移能力强于毛叶苕子.品种和生长环境都会影响豆科绿肥的总生物固氮量,因此,还需进一步研究与小麦间作的豆科绿肥的种类和品种,以提高间作绿肥对小麦的氮素转移效率.

关键词: 绿肥 春小麦 间作 15N 生物固氮效率 氮素转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夏栽培技术要点

产业科技创新 2020

摘要:半夏是我国珍贵药材之一,其含有多种药用化学成分,在很多疾病治疗领域中表现出良好效能,这也是近些年半夏市场需求量明显增长机出现供不应求状况的主要原因。为确保半夏市场供给及利用的可持续性,研究人员应认真做好半夏栽培技术的理论研究工作,这对拓展本中药材在临床中应用范畴有促进作用。文章在分析半夏对生产环境提出的基本要求、影响其繁殖能力主要因素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探究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 中药材 半夏 栽培、繁殖能力 技术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规划设计的住宅小区道路病害防治

建筑施工 2020

摘要:住宅小区道路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塌陷、反复开挖、通行不畅、路面破碎和检查井沉降、凸出、开裂、噪声大等问题,给住户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并且耗费人力、财力。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道路规划设计的前瞻性不够、理念不先进。因此,在道路规划设计中,应以现实为基础,综合经济效益,力求环境舒适并充分展望未来,使规划设计保持弹性,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尽可能规划设计成地下管廊,如受条件限制应尽量规划于绿化带等动荷载较小的部位。通过加强实施过程管理,使规划设计得到有效实施,其经验可供其他工程借鉴。

关键词: 住宅小区 规划设计 小区道路 病害 日常养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穗腐病致病禾谷镰孢复合种的遗传多样性、致病力与毒素化学型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中国玉米穗腐病致病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的菌群遗传结构、致病力、毒素化学型及其相互关系,为玉米镰孢穗腐病防控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从中国玉米主产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本,经单孢分离鉴定,选取代表性的禾谷镰孢复合种,利用22对SSR和10对VNTR引物,使用Popgen32、NTsys2.1、STRUCTURE2.3.4群体遗传学研究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合TEF-1α、β-tubulin和RPB2基因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7个地理区域禾谷镰孢复合种的遗传多样性,采用花丝通道注射接种法测定各镰孢菌的致病力,利用产毒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毒素化学型的检测.[结果]在禾谷镰孢复合种中共检测到等位位点数48个,多态性位点数39个,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1.25%,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2-4条;禾谷镰孢复合种7个地理群体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1和0.29,7个地理区域遗传相似度集中在0.6677-0.8797,遗传距离为0.1282-0.4039,表明菌群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依据Nei's遗传距离对7个地理种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可划分为3个类群;STRUCTURE2.3.4群体结构分析表明,禾谷镰孢复合种菌群被分为2个大类群最合适,西北地区绝大部分属于类群A,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菌株均属于类群B,东北地区50%以上菌株属于类群B.TEF-1α、β-tubulin和RPB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禾谷镰孢复合种由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亚洲镰孢(F. asiaticum)、布氏镰孢(F. boothii)和南方镰孢(F.meridionale)构成,上述镰孢菌中存在14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通过这些差异序列构建的聚类图能清楚显示出各个种内与种间的遗传分化情况,各镰孢种内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禾谷镰孢致病力最强,平均发病面积百分比为20.79%;亚洲镰孢、布氏镰孢和南方镰孢的平均发病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5.79%、11.77%和8.12%.统计分析表明,不同镰孢种所引起的穗腐病平均发病面积占比存在显著差异.禾谷镰孢毒素化学型为15ADON、3ADON、NIV和3ADON+15ADON+NIV 4种,以15ADON为主;布氏镰孢毒素化学型为15ADON、3ADON、NIV、3ADON+15ADON和3ADON+15ADON+NIV 5种,以15ADON为主;亚洲镰孢毒素化学型只有3ADON;南方镰孢毒素化学型为15ADON、3ADON、15ADON+NIV 3种,15ADON为优势类型.此外,15ADON、NIV和3ADON毒素类型菌株平均发病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7.87%、17.20%和12.37%.[结论]我国不同地理区域尤其是相邻区域禾谷镰孢复合种菌群间存在较为频繁的基因交流与交换.本研究中禾谷镰孢复合种的主要毒素化学型为15ADON,致病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禾谷镰孢>亚洲镰孢>布氏镰孢>南方镰孢.整体看来,毒素化学型与菌种类型相关性不显著,致病力主要与菌种类型有关.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禾谷镰孢复合种 遗传多样性 毒素化学型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低温辣椒种质资源的快速筛选

甘肃农业科技 2020

摘要:通过低温胁迫后辣椒的发芽率、发芽势分析供试材料的抗寒性,利用已构建的抗寒方程筛选耐低温辣椒种质资源,并以越冬栽培模式下的坐果率来验证.结果表明,抗寒方程计算结果与坐果率调查结果重合率达75%;根据抗寒方程计算,Y≥80时为耐寒材料.该方法可适用于快速、大量的筛选耐低温辣椒种质资源.

关键词: 抗寒方程 辣椒 耐低温 有效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种量+施肥量对水分胁迫下胡麻生长、产量及收获指数效应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陇亚13号为材料,探究水分胁迫下播种量+施肥量协同作用对胡麻生长、产量和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灌区/旱区不同水分环境对胡麻产量构成、HI的关键性状因子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影响灌区/旱区产量构成因子的形成规律,以改变胡麻生长发育指标为代价达到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灌区/旱区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间正、负相关性不同,且旱区胡麻产量构成因子的正效应因子减少,负效应因子增加.相同水分条件下,播种量+施肥量协同作用对胡麻产量的提高有限,旱区HI较灌区受水分胁迫的影响更突出.灌区千粒重、株高对产量起主导促进作用,旱区无回归分析.灌区每株结果粒数、单株果数对HI起抑制作用,千粒重起促进作用;旱区单株果数对HI起主导抑制因子,说明水分胁迫对灌区/旱区胡麻的生长及产量形成的主效应因子有不同侧重点.

关键词: 胡麻 播种量 施肥量 产量 收获指数 相关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萝卜太阳能低温吸附干燥特性与干燥模型研究

包装与食品机械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鲜胡萝卜为研究对象,采用太阳能低温吸附干燥系统为试验设施,探讨干燥温度、相对湿度、干燥介质流速、载样量、胡萝卜切片厚度对胡萝卜太阳能低温吸附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胡萝卜太阳能低温吸附干燥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调整、恒速、降速干燥阶段;其中干燥温度对胡萝卜干燥的速率影响最显著,如50 ℃比10 ℃节时达59.7%,各因素对胡萝卜干燥的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干燥温度>相对湿度>干燥介质流速>切片厚度>载样量;采用数学软件选用3种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计算拟合,胡萝卜干燥数学模型与Page模型拟合程度最高,胡萝卜太阳能低温吸附干燥数学表达式为MR=exp(-0.011 666 t~(1.627) ~(15));此模型的建立为脱水胡萝卜太阳能低温吸附干燥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胡萝卜 太阳能低温吸附干燥 干燥特性 干燥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广适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0

摘要:甘啤8号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以甘啤4号为母本、chariot为父本,2004年组配杂交组合,经14年选育而成的啤酒大麦新品种。2014—2016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同年参加甘肃省生产对比试验和生产示范,产量位居参试品系第一;2015—2016年参加第二届国家大麦(春播)品种区域试验,产量位居参试品系第一;2016年参加国家大麦(春播)品种生产对比试验。据百威英博武汉啤酒厂、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西北啤酒大麦及麦芽品质检测实验室分析结果,其酿造品质达到国标优级标准。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倒伏、抗病强,酿造品质优良,是一个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啤酒大麦新品种。

关键词: 啤酒大麦 优质 高产 广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