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5%丙环唑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云南农业科技 》 2004
摘要:用 2 5 %丙环唑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该药对香蕉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 2 5 %丙环唑乳油 5 0 0~ 10 0 0倍液 ,防治效果可达 77 31%~ 85 4 2 %。


海南岛主要栽培果树的根结线虫病及其防治
《热带农业科学 》 2004
摘要:调查了海南岛20种主要栽培果树的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鉴定了病原线虫的种类,试验了5种杀线虫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番石榴、香蕉、皇帝蕉、粉蕉、火龙果与番木瓜6种果树不同程度感染根结线虫病(前3种最敏感),株发病率80%~100%,根结指数2.75~5.00;病原线虫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以及另外2个有待明确的虫种;7.5~15.0 kg/hm2的10% 福气多颗粒剂对土壤中二龄侵染幼虫的防效为84.15%~95.18%,同时可有效地抑制根结的形成。


牦牛肥胖基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的序列分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摘要:肥胖基因(ob gene)是近年来刚被克隆的新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瘦蛋白(Leptin)具有调节体重、影响动物生长和繁殖率等一系列生物学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一种主要由活化单核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对TNF-α基因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动物抗病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克隆及测序分析了牦牛上述两个基因的部分片段,结果表明:ob基因大小为1773bp,TNF-α基因为1160bp,通过genebank中的blastn比较分析牦牛ob基因和TNF-α基因与普通牛种的相应基因同源性都高达98%.
关键词: 牦牛 肥胖基因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克隆测序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系统学特征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04
摘要:对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进行系统学特征分析 ,指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和演化性等系统特征 ,提出用系统科学原理和方法建立新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体系的基本思路。


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育性转换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作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 6 Qms及其对照琼 6的花药组织和植株叶片中生长素 (IAA)及乙烯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琼 6 Qms植株叶片中生长素含量在小花分化期最高 ,随着雄穗发育逐渐降低 ,而琼 6的生长素含量从小花分化期逐渐升高 ,到性器官形成期达到最高值。在小花分化期和性器官形成期 ,琼 6 Qm s叶片和花药组织中的乙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 ,而生长素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 ,导致生长素与乙烯比例的不平衡 ,这可能是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由可育向不育转换的重要生理学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