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丛枝菌根真菌对连作黄瓜根际土壤的影响
《中国瓜菜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评价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 mycorrhizal fungi,AMF)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mosseae)对不同连作年限黄瓜土壤的影响,分析了施用丛枝菌根后连作1 a(年)、3 a、5 a的土壤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酶的变化,从而为AMF缓解黄瓜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AMF后,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团粒明显增加,连作3年的土壤处理后相比对照增加了8.1%;碱解氮、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明显,但是连作5 a的土壤速效磷为317.9 mg·kg~(-1),比对照降低了33.5%;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相比对照有较大的变化,连作5 a的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别是2.2×107cfu·g~(-1)和1.8×10~7cfu·g~(-1),比对照增加了2.1倍和6.2倍;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也有明显提高。结果表明,施用AMF摩西球囊霉菌能有效缓解设施黄瓜连作障碍,对生产上防治连作障碍具有指导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对打破野生黄花苜蓿种子硬实的效果研究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索打破锡林浩特野生黄花苜蓿种子硬实的适宜方法,提高种子发芽率,分别采用6种不同方法处理种子。结果表明:切割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达到98.50%,硬实完全破除,砂纸打磨发芽率达到93.00%,硬实率下降到4.00%;浓硫酸处理15~50 min,发芽率均达到95%以上,硬实完全破除;100℃热水浸种对破除硬实效果显著,但发芽率(69.00%)相对较低;液氮处理5~20min,均能不同程度地打破种子硬实,提高发芽率,但幼苗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损伤;0.3%高锰酸钾处理1~6h对破除种子硬实效果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阴山北麓旱农区马铃薯间作模式的生产力与水分利用
《土壤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是内蒙古阴山北麓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优化马铃薯种植模式,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遏制土壤肥力退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于2009—2014年进行了6 a的大田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马铃薯与苕子或莜麦间作对土地生产力及水分利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苕子和马铃薯/莜麦2种间作模式具有较强且程度相当的间作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59~2.24和1.56~2.22。间作并不会显著增加或降低作物的耗水量,马铃薯、苕子和莜麦于不同种植年的耗水量有差异,最大降幅分别可达25.1%、23.7%和25.5%。间作可显著提高间作系统的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水分利用优势(水分当量比分别为1.59~2.01和1.55~2.24),且主要体现在苕子和莜麦作物上。此外,间作体系的水分利用效果还与当年的降雨量关系密切。综合分析认为,马铃薯间作有利于整个间作系统农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且对苕子和莜麦的提升效果更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发育及脂肪沉积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研究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发育及脂肪沉积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为(29.0±0.4) kg的蒙寒杂交羊27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羊。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甜菜碱组(BN组)和L-肉碱组(L-CN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甜菜碱和0.4‰L-肉碱。预试期15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 L-CN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CON组和BN组(P<0.05),各组之间其他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各组之间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眼积面积以及胴体脂肪含量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各组之间内脏器官发育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 L-CN组大肠重量及其所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低于CON组(P<0.05),各组之间其余胃肠道发育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 BN组和L-CN组总脂肪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L-CN组总脂肪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BN组(P<0.05); CON组尾部脂肪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BN组(P <0.05);各组之间瘤胃脂肪、肠脂肪、心周脂肪、肾周脂肪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甜菜碱和L-肉碱均降低了蒙寒杂交羊的脂肪沉积量,而且主要降低了尾部脂肪的重量,提示我们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降低体脂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蒙寒杂交羊 甜菜碱 L-肉碱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脂肪沉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中添加不同生物制剂对杜寒杂交肉羊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比较在饲粮中添加不同生物制剂对杜寒杂交肉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氮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约32 kg的杜寒杂交F1代肉羊1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采用不添加任何生物制剂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1 mg/kg莫能菌素、4×10~9CFU/kg地衣芽孢杆菌、3.2×10~9CFU/kg酿酒酵母菌、1.1 g/kg酶菌制剂(包含地衣芽孢杆菌≥6×10~9CFU/g、酿酒酵母菌≥4×10~9CFU/g、碱性蛋白酶≥1 000 U/g)。预试期10 d,正试期56 d。当酶菌制剂组试验羊体重约达37 kg时,每组选取4只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酶菌制剂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莫能菌素组和地衣芽孢杆菌组(P<0.05)。2)各试验组总能表观消化率、总能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各试验组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酶菌制剂组表观可消化氮、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莫能菌素组、地衣芽孢杆菌组(P<0.05)。结果提示,从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杜寒杂交肉羊营养物质消化利用、能量代谢和氮代谢的作用效果分析,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和酶菌制剂均优于莫能菌素,酶菌制剂最佳。
关键词: 肉羊 营养物质 表观消化率 莫能菌素 地衣芽孢杆菌 酿酒酵母菌 酶菌制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向日葵列当新品种新农17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北方农业学报 》 2018
摘要:食用向日葵新品种新农177是由内蒙古蓝海新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R1040为父本、A1347为母本选育而成的三系配套杂交种。2015—2016年在巴彦淖尔市和新疆共8个点的区域试验中,单产分别为3 530.1 kg/hm~2和3 480.6 kg/hm~2,较对照LD5009增产41.84%和32.77%。生育期95~98 d,花期株高195 cm,茎粗2.7 cm,叶片26片,花盘倾斜度4级,花盘直径26 cm,分枝率0,花盘形状平盘,倒伏率0,折茎率0。全生育期无病虫害发生,列当寄生率为0。适宜在内蒙古、新疆、河北、黑龙江等向日葵列当为害地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的研究
《北方农业学报 》 2018
摘要: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布置了2个食用向日葵田间肥料试验点,生育期间进行了田间取样,测定地上部不同器官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养分含量,分析了食用向日葵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点,明确食用向日葵的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分配规律,对指导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食用向日葵干物质、氮磷钾的吸收积累规律可用Logistic曲线进行回归模拟,出苗后59~67 d是干物质积累最快时期,出苗后50~63 d为氮磷钾积累最快时期。施肥比不施肥干物质增重高峰期推后1~3 d,氮磷钾积累高峰期推后5 d左右,干物质积累量增加22%~38%,氮(N)、磷(P_2O_5)、钾(K_2O)积累量分别增加84%~120%、53%~75%和4%~94%。干物质、氮磷钾的积累前期主要是叶片等营养器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以茎秆最高,其次是籽实;积累的氮素(N)50%以上,磷素(P_2O_5)60%以上分配于籽实中;积累的钾素(K_2O)33%~43%以上分配于茎秆中。食用向日葵苗期生长缓慢,吸收的氮(N)、磷(P_2O_5)、钾(K_2O)较少,占全生育期的2%~4%;现蕾期吸收的氮(N)、磷(P_2O_5)、钾(K_2O)迅速增加,占全生育期的20%左右;花期生长最快,吸收氮(N)、磷(P_2O_5)、钾(K_2O)占全生育期的40%左右;灌浆期吸收的氮(N)、磷(P_2O_5)、钾(K_2O)减少为全生育期的25%左右。施用氮磷钾肥的产量反应分别为591.5,396.1,284.8 kg/hm~2,每增施1 kg N、P_2O_5、K_2O分别增产向日葵籽实3.29,4.40,3.16 kg。本地区的土壤氮(N)、磷(P_2O_5)、钾(K_2O)的供应能力分别为123.0,43.4,285.4 kg/hm~2。本试验的氮(N)、磷(P_2O_5)、钾(K_2O)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8.6%,18.9%和47.1%。全肥区每生产100 kg向日葵籽实吸收氮(N)、磷(P_2O_5)、钾(K_2O)分别为4.34,1.36,7.41 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诱抗剂-IR-18对向日葵列当的抑制效果及应用
《北方农业学报 》 2018
摘要:针对生产中JK601、SH363等商品性好的主栽食用向日葵品种,没有理想的配套防控向日葵列当措施。2017年对引进的植物诱抗剂-IR-18进行了田间施药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对向日葵列当具有明显的控制效果,但不同品种间防效差异较大,其中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JK601优于易感品种SH363;而且防效与药剂浓度呈正比,400倍液处理防效优于600倍液和800倍液处理;田间最佳施药期应选择在6~10叶期,400倍液施药1次处理,600倍液和800倍液需要施药2~3次,在第一次施药后32 d的防效均可达100%。
关键词: 向日葵 列当 植物诱抗剂-IR-18 防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肥对羊草植被特征和化学计量学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天然草地恢复和改良中的效果,本研究在科尔沁羊草(Leymus chinensis)割草地开展,共设置对照(无添加)、腐植酸、糖蜜发酵、海藻酸和混合微生物肥料(腐植酸+糖蜜发酵+海藻酸)5种处理,研究其对羊草植被特征、品质以及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羊草地上生物量、高度和密度都有增加作用。糖蜜发酵处理效果最佳,地上生物量和密度均增加了2倍多,高度也显著增加(P<0.05)。2)复合微生物肥料提升了羊草品质。腐植酸处理下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幅最大,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0.55%和19.31%。糖蜜发酵处理下羊草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较对照增加了22.01%,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3)羊草C含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糖蜜发酵处理下N、P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相比增幅分别为21.97%和13.73%。4)5个处理下羊草的N∶P的变化范围为12.22~13.32,均小于14,可能N是限制当地羊草生长的一个主要因素,P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综上所述,在未来科尔沁羊草割草地改良中,优先推荐糖蜜发酵复合微生物肥料,同时可适量添加N素,才能使羊草呈现适中的化学计量比。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肥料 羊草 割草地 植被特征 品质 生态化学计量学 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