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枸杞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夏枸杞根腐病普遍发生。作者对其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有4种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腐皮镰刀菌[F.solani(Mart,)Sacc]、同色镰刀菌(F.concolor Reinking)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Sheldon)。其中尖孢镰刀菌致病力最强。对上述病原的生长温度、pH值作了室内测定。此病病原菌能随病株、病残体和病果种子越冬。枸杞不同品种对此病抗性有明显差异。田间积水和根部损伤利于发病。45%代森铵药液灌根对此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培土垄作和中耕时不伤根的防治效果达74.4%。


北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建立复合型草灌栽培地高产模式的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1991 EI CSCD
摘要:为了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寻求一个恢复生态良性循环、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生物产量、延长利用年限的优化种植模式,并使林、草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短期内增加能源、经济、生态效益。我们在宁南山区的西吉县马建乡荒山荒坡(海拔2050米)带建成了万亩连片的复合型草灌长期栽培地。经过四年的试验研究,初步认为用这个模式治理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地带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一)原理与设计 多种草在同一土地上合理配置,可以解决因草地上部各空间营养面和适应特性的不同而充分利用太


稻白叶枯病菌在不同生育期的毒力频率
《植物病理学报 》 1990 CSCD
摘要:用来自宁夏九县市的分离菌株在温室人工剪叶法分别接种长至分蘖与出穗的盆栽杂交稻,茵量3亿/ml.照统一的病情分级标准调查.0—2级表示无毒;3—5级有毒.接种15天后统计病菌在穗分期的毒力频率仅有24.32%(9/37);20天后统计在出穗期的为33.33%(12/36),比生长的前期高出9.01%.进一步分析发现毒力频率的增加量布于不同感病病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