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浙江柚类地方资源SRA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RAP是一种可检测基因可译框区域多态性的分子标记系统,具有简便、稳定、易测序等优点。本研究利用SRAP标记对16份浙江柚类地方资源及2份柚与其他柑橘的杂交后代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49对引物中筛选出13对多态性引物,引物组合扩增条带数在2~14条,平均为9条带,多态率为0~100%,平均为73.5%。种质间的相似系数从0.513到0.932,其中四季柚和红心四季柚的相似系数最高,而管南土柚和玉环柚为最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在遗传相似系数0.738处分为四类,第一类包括13份样品,第二类包括管南红肉抛和管南土柚,第三类为皋泄香柚,第四类包括常山胡柚和槾文柑。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柚类资源遗传背景复杂,大多数种质由外地引入并驯化而成。


中国育成黄麻主要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育成黄麻主要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选用1949年以来,在中国有一定的推广面积和具有清晰系谱关系资料记录,以引进或育成的20个长果种和40个圆果种黄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亲缘系数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中国60多年来黄麻生产上历经6次品种更替的主要品种间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长果黄麻中,20份供试品种共组成190对组合,31.58%存在亲缘关系,COP总和为38.5625,平均为0.0964,表明2/3的品种在系谱上的遗传关系较少;在圆果黄麻中,40份供试品种共组成780对组合,其中50.26%存在亲缘关系,COP平均为0.1179,表明50%的圆果品种存在亲缘关系,有近一半的品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圆果黄麻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比长果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更高。聚类分析较直观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育成黄麻主要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和品种演变特点。20份供试长果黄麻品种在欧式距离值0.95处,聚为5个类群。其中,2个国外引进品种各自聚为一个类群,其余18个品种分别以翠绿、广丰长果、巴长4号、马里野生长果等优势亲本聚为不同的大类群与亚类群。40份供试圆果黄麻品种在欧式距离值0.90处,聚为6个类群,除了2个地方品种各自聚为一个类群外,其余38个品种分别以D154、琼山、粤圆1号、卢滨圆果、选46等优势亲本聚为不同的大类群与亚类群。共祖先度分析表明,翠绿、广丰长果、宽叶长果、巴长4号等品种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长果黄麻育种中利用价值很高;D154、卢滨圆果、粤圆1号、JRC-212、选46等品种是对中国圆果黄麻培育贡献较大的骨干亲本。【结论】在黄麻育种中,利用较多的资源是广丰长果、宽叶长果、粤圆1和早期引进的D154、JRC-212等少数骨干亲本,而近年引进的品种资源相对较少,由此导致现有黄麻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在以后的育种工作中需加强黄麻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引进,以提高黄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黄麻 长果种 圆果种 亲缘系数 共祖先度 遗传多样性


淡紫紫孢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柑橘木虱的致病性
《浙江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柑橘木虱中分离出一株对柑橘木虱具强致病性的菌株ZJPL08,观察该菌株的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克隆并分析其rDNA ITS序列,并测定该菌株不同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对柑橘木虱的致病性。结果表明:ZJPL08的菌落在PDA培养基上呈淡紫色至深紫色,富生粉质状分生孢子;3~5个轮生瓶梗,大小为(7.5~9.0)μm×(1.8~3.0)μm;分生孢子卵形或纺锤形,大小为(1.5~2.8)μm×(1.3~2.5)μm。该菌株的rDNA ITS序列与GenBank中多个淡紫紫孢菌菌株的对应序列相似性达100%,因此,菌株ZJPL08鉴定为淡紫紫孢菌。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接种后培养时间越长,柑橘木虱的死亡率越高;培养时间相同时,孢子悬浮液浓度越高,柑橘木虱的死亡率越高。


脂质体在食品中的应用及体外消化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脂质体是由双亲性物质如磷脂组成的内部为水相、具有类细胞膜结构的双分子层闭合囊泡,因其具有保护、运载、靶向和缓释等特点,目前已在食品营养、医药、化妆品、农业等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能。本文简要介绍了脂质体的性质及特点,重点综述了脂质体在脂类、抗氧化剂、酶与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食品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最后概述了脂质体作为食品营养因子运载体系在模拟体外胃和肠道消化的研究进展。


蝉花虫草提取物N~6-(2-羟乙基)腺苷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菌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蝉花虫草提取物N~6-(2-羟乙基)腺苷[N~6-(2-hydroxyethyl)-adenosine,HEA]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IR)的影响。选择20–25g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小鼠仅接受腹中线开腹、游离双侧肾蒂及缝合腹部操作;IR组小鼠制成肾脏IR模型,不给药;HEA低剂量组、HEA中剂量组、HEA高剂量组分别在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前15min腹腔注射HEA(2.5mg/kg、5mg/kg和7.5mg/kg)。再灌注24h后检测各组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电镜和TUNEL分析法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状况。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基因的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BUN和Scr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肾脏病理表现为上皮细胞碎片和管型,且最为严重;与IR组比较,HEA 7.5mg/kg组血清BUN和Scr水平显著降低(P<0.05);HEA 5mg/kg组和HEA 7.5mg/kg组肾损伤情况明显改善(P<0.05,P<0.01);电镜观察可知HEA 7.5mg/kg组明显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程度,并且保护线粒体和细胞核膜的完整性。原位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 T)-mediated d 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显示HEA治疗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低于IR组(P<0.01)。HEA治疗组ICAM-1、IL-1β和TNF-αm RNA的水平均低于IR组(P<0.01)。所以预处理HEA 7.5mg/kg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N~6‐(2‐羟乙基)腺苷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脏病理 细胞凋亡 促炎症因子


柚新品种‘浙柚1号’
《园艺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柚1号’是从‘青田红心柚’中选育出的优良芽变新品种。树势强健,根系发达,坐果力强。果实近梨形,果皮浅黄色,果大,平均单果质量1 460 g。果皮厚17.4 mm。果肉红艳,柔软,多汁,可食率44.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7%,总糖含量10.6%。果实10月中旬成熟,丰产,稳产,产量33 000~37 500 kg·hm-2,抗寒和抗旱能力较强。


杭州余杭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浙江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杭州市余杭区耕地地力调查采集的2 814份土壤样品,基于GIS技术研究了余杭区耕层土壤有机碳(topsoil organic carbon,TOC)的空间分布状况,并探讨了影响该地区TOC的因素。结果显示,余杭区TOC密度大致以崇贤镇为中心、以仓前镇为副中心呈辐射状向周围递减,全区TOC密度达46.3 t·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立地条件看,TOC密度表现为水网平原>河谷平原>低山丘陵>滨海平原。从耕层理化性状来看,随着耕层黏粒量的增加,TOC密度逐渐增大,表现为砂土<壤土<黏壤土<黏土;近中性和中性的TOC密度较高,酸性和碱性的土壤都不利于土壤固碳;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较大的土壤固碳能力较强;在一定范围内TOC随着容重的增加而减少,但过高的容重也会增加TOC密度。从耕层养分看,全氮、速效钾均与TOC密度成正相关。在土地利用方面,耕地的TOC密度略高于园地。从土壤类型看,各类土壤的TOC密度存在差异,表现为水稻土>潮土>粗骨土>石灰(岩)土>红壤>紫色土>黄壤,水稻土TOC密度和有机碳库储量均最大,黄壤最小。


骏枣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食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新疆阿克苏骏枣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波预处理(功率120 W、时间30 min、温度60℃)辅助热水提取法提取骏枣多糖,以Box-Behnke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热水提取温度83℃、液固比17∶1(m L/g)、提取时间4 h。此优化条件下,骏枣粗多糖得率为9.51%。骏枣粗多糖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当质量浓度为5.0 mg/m L时,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和1,1-二苯基-2-苦基肼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54.29%和51.43%。


基于mCherry荧光蛋白的植物基因过表达遗传转化系统的初步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过量表达是植物基因功能鉴定和农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转基因植株的研究效率,以m Cherry红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构建了由玉米泛素启动子(P-Ubi)和豌豆T3A-poly A序列组成过量表达框的转基因载体。分别将4个水稻类受体激酶的编码序列插入表达框,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品种泰粳394。转基因植株T1种子的m Cherry荧光检测结果表明,平均62.5%的T1株系呈3∶1分离。根据实时定量RT-PCR分析结果,过表达阳性植株的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阴性植株和未转化的泰粳394。运用该载体系统,能够进行转基因后代大规模筛选,获得目的基因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株系,从而促进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和转基因应用研究。
关键词: mCherry红色荧光蛋白 转基因 过量表达 水稻

